個人資料
正文

受五戒後,堅定受持,就有25位護法神,真實不虛

(2009-02-03 14:24:02) 下一個
二十五護戒善神說明表(參閱三藏法數)

《灌頂經》佛雲: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設衛其身,在人左右,守於空宅門戶之上,使萬事吉祥也。觀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衛談左右,自然災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癡癡然,到處乞神問卜,舍近求遠耶?              [摘自:《因緣果報 海濤法師選輯》]

[參照原文地址:http://bookgb.fozj.com/books2/1946.htm]

護戒善神
護衛責任

1.不殺戒五善神
(1)茶芻毗愈陀尼→護持戒人身,辟除邪鬼。
(2)輸陀利輸陀尼→護持戒人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悉令完具。
(3)毗樓遮那世波→設持戒人腹內,使五髒平調。(五髒即心肝脾肺腎)
(4)阿陀龍摩坁→護持戒人血脈,悉令通暢。
(5)娑羅桓尼和婆→護持戒人爪指,無所毀傷。

2.不盜戒五善神
(1)坁摩阿毗婆馱→護持戒人出入往來,使得安寧。
(2)阿須輪婆羅尼→護持戒人所啖飲食,悉使甘香。
(3)婆羅摩亶雄雌→護持戒人睡夢平安,覺悟歡悅。
(4)婆羅門地鞞多→護持戒人,不為蠱毒所中。
(5)那摩呼多耶舍→護持戒人,不為霧露之毒所害。

3.不邪淫戒五善神
(1)佛陀仙陀樓哆→護持戒人,口如鬥諍不行。
(2)鞞耶藪多婆→護持戒人,不為瘟瘧鬼所持。
(3)涅坁醢陀多耶→護持戒人,不為縣官所得。
(4)阿羅多賴都耶→護持戒人,舍宅四方,驅逐凶殃。
(5)波羅那佛曇→ 護持戒人,平定舍宅。
 
4.不妄語戒五善神
(1)阿提梵者珊耶→護持戒人,不為塚墓鬼所嬈。
(2)因台羅因台羅→護持戒人門戶,辟除邪惡。
(3)阿伽風陀羅多→護持戒人,不為外氣鬼神所害。
(4)佛曇彌摩多哆→護持戒人,不為災火所延。
(5)多賴叉三密陀→護持戒人,不為偷盜所侵。

5.不飲酒戒五善神
(1)阿摩羅斯兜嘻→護持戒人,若入山林不為虎狼所害。
(2)那羅門閣兜帝→護持戒人,不為傷亡所嬈。
(3)薩鞞尼幹那波→護持戒人,除惡鳥鳴狐鳴。
(4)闍鞞門毗舍羅→護持戒人,除犬鼠變怪。
(5)迦摩毗那閣尼→護持戒人,不為凶注(陰司注寫凶惡之事)所牽。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賣魚的老人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來到市集中,看到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叫賣、一邊叫苦。佛陀走到老人身邊,停下來聽他說話。

老人感嘆:「上天為何如此不公平?我年紀這麼大了,兒子卻突然往生!原本一家大小都靠兒子捕魚、賣魚維生,如今這個重擔全都落在我的身上……實在苦啊!」

佛陀靜靜傾聽老人訴苦,再看看老人身旁的魚缸──淺淺的水裏擠著大大小小的魚,許多小魚已經死去,幾尾大魚勉強地掙紮著。佛陀看了搖搖頭,臉上微微露出苦笑。

阿難不解地問佛陀:「那位老人家的苦,一是捨不得兒子突然往生,再者是為了生活怨嘆──自己已經老態龍鐘、體態衰敗了,卻還必須賣魚討生活。然而,他沒有想到,魚同樣有親人,一張網撒下,將大魚小魚一網打盡,不也會造成魚群間的親情分離?為何老人隻想到自己的苦,不能體會魚的苦呢?」
佛陀開示:「人類不斷殘殺生命、不斷造業,卻沒有自覺;一旦果報現前,才不斷叫苦、不斷埋怨,實在令人憐憫。我之所以苦笑,正是為了人們的愚癡而感到無奈啊!」

人常以自我為中心,我愛、我怨、我恨、我喜歡……凡事都從「我」出發,不知不覺,生活中就會善少惡多──壞話比好話多、自私的心比體會別人的心多。

佛教講「六道輪回」,人如果不能修慧造福,反而不斷造作惡業,一失人身,墮落畜生道,就像故事中的魚一樣,落入缸中掙紮、任任待價而沽,是可驚可恐可怖可懼的事。所以日常生活中,開口動舌、語默動靜、舉手投足,都必須謹慎不造惡,時時多用心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