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持誦佛經 / 逸塵《禪定指要》& 宋智明《禪觀入門》

(2009-01-16 04:56:19) 下一個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71374.html

一:逸塵先生《禪定指要》

持經是顯教常用的修持方法。經文有加持作用,這是許多人不明白的。如用天眼觀察,經的文字和誦經發出的聲音,都有能量信息。誦念或默念經文時,隻要方法得當,能量均進入體內,灌注全身。為什麽寺院裏把誦經規定為必修功課,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誦經要用“法本”,所謂“法本”是指經過修為高的師父請過加持的經書,以手寫本為最好,因為寫時又可灌注信息。如無此條件,普通本也可。筆者所介紹的修持法門,是以《金剛經》為主修經典。除《金剛經》外,還可讀誦《楞嚴經》、《妙法蓮華經》、《心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持經的方法,一是依法修行,按照經所講的般若妙理去提高悟性,修養心身,破除執著,清洗塵垢,明理印心,使自己開悟。二是持誦,可默誦,可誦出聲音來。誦經的妙訣是念而無念,念時不想經的內容(對經文的理解放到別的時間去專門思索,不與誦經混在一起)。一心誦讀,至心誦讀,不起心動念。若有一念,即是誦經。誦經之外,更無他念。誦經至最佳境界時,是萬緣俱滅,清淨明徹,甚或會自覺心地光明,勞累頓消,塵垢俱除。念的什麽,並不清楚。這就是得到經文的加持力了。持之以恒,得益就更多,身體周圍自然形成很好的信息場。

初誦經時,雜念會不斷流來,可不用管它,它自會不斷流走。功夫深了,雜念自可不來。因此,也可以說,誦經本身,也是一種修定的方法。



二:宋智明先生《禪觀入門》


金剛禪修持法要


每一部佛典都是一套嚴密的修持之道,其中均含有教、理、行、果的佛教四大綱 要,盡管其法有五乘修學的不同旨趣,但無一不是令五乘根性的人依教、理、行、果而起信、解、行、證的修學之路。因此學修佛典,一要注重實際的行持,以求即 生實證而得真實受用,不能光停留在理論上;二是應專精深入,對於一佛典、一法門,要盡畢生的精力,不斷地使自心體悟其中的微言大義,然後返照自心,證人三 昧道果,而不可貪多為快,濫學許多經典。不講究體悟與深人,則等於入了寶山,不去專一挖掘,必致茫然空手而返。


《金剛經》是一部與我們這世界很有緣的佛典,家喻戶曉,人人喜愛,因此持誦的、研讀的極為普遍。這與《金剛經》文字簡潔、義理深玄及持誦的福德靈感有關。


早在唐代,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就向弟子們提倡說:「但誦《金剛經》,便得見性。隻要你一心持誦《金剛經》,就可以悟入大道,明見本性了。這是何等高妙直截 之法!但是現在持誦《金剛經》的人雖很多,而大部分卻不明經中義理,不求證道妙,隻是求一些人天福報與眼前的利益,也有些是依經求知解,僅在意識上卜度, 而真正發心欲開發自性光明的並不多見。沒有正見的持誦,定然與經義不相符合,也就得不到經中所示的真實果證了。


佛法本來是隨機施教的,茲謹根據目前持誦《金剛經》者的一些弊端,試依《金剛經》本義以及曆代祖師與恩師的開示,編寫,《金剛禪修持法要》,供持誦者參考。


金剛禪法是禪淨合一之法,即在持誦與修持時,明心見性,證體起用,然後消除宿業,打磨習氣:並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時時念佛,期以臨終往生。


—、金剛禪宗旨


任何一個修持法門,都有一個明確的宗旨,不明宗旨的修持,必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金剛禪是由凡人聖,由染汙轉清淨的般若大法,因此它是超越凡情世見的直覺智慧的覺照,不同於有為執著的修持。


直覺的智照,在具體上就是「無住」。經中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無住」的法義就是《金剛經》的經眼,也是本禪法的宗旨。這即是般若在修證上的靈妙活潑的智照。


 那麽,怎樣才是「無住」之修呢?所謂無住,並非不要念經修持,而是指在依法修持的過程中,不著在「住」上,即不執著於法及各種反映。我們無住用功有三個 層次:第一要不住著在外境的幻相上;第二要不住著在妄見上,即經中所謂「三心不可得」,也就是不住於心;第三要不住著在法上,因為還有一個不住的法的概念 在心中作用,仍然是法執,所以要連不住也不住,一切無著,清淨空明,才能真正返歸到無住的真如實相上。


以上所說的住相、住心、住法,都屬於 「我」:粗的是「我相」,細的是「我見」,均是動煩惱、造業而致生死輪回的根本,障礙我們成道的也是這個「我」,所以修行先要空「我」。但是修行到了一定 程度,連空「我」的「空」也要空掉,而空掉的「空」又成了法縛,所以隻有到了不著一切,取舍自在的時候,才叫做真正「無住」。體悟了這個「無住」的 「住」,才算證人了三昧正定,圓悟了「金剛道」妙體。


修學金剛禪的人,無論在持誦、禪坐、起用等方麵,都須一一符合「無住」的宗旨去觀照,方能與法迅速相應。


二、持誦禪修法要


持誦修持法一般分為天台宗的三觀誦法與禪宗的直觀誦法的兩種。而以直觀誦法尤為初學入門的捷徑。持誦《金剛經》為此禪法的最基本的部分,初修者從此而入門,而悟後仍須持誦不輟,以進一步深入智海,因此持誦法須終身修持的。


(一)、持誦前的準備


 安排淨室,上供釋迦如來像,焚清香一炷,列諸供果。距像前二公尺內擺經桌坐椅,桌與椅的高度須適宜。經本應以四十五度斜度安放在經架上,光線應以佛像為中心而四周略暗,能照見經文即可。誦前先禮佛,然後繞佛三匝後上座,調和身、息、心使之寬鬆安適,自然恬靜。


(二)、持誦的直觀法


 持誦時,先依儀規至誠合掌觀想而誦,使心觀合一,持誦正文時,左手結方便印,右手翻經本,口微動出聲緩緩而誦,使兩耳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即可,不要太響, 因太響則心氣上浮,不能使心寂止安住,但也不可以無聲,無聲易落昏沈與亂想,總以心合於聲•,聲人於心為佳。眼睛似看非看地循經文漸漸而移,不可太快,也 不可太慢,同時不可脫離文字光靠記憶背誦,更不可停在某處進行思索,應以無住之心將眼識、眼根及經文色處打成一片,攝持不失。這樣,在持誦時,心意隨眼之 所到,自然帶動舌根出聲念誦,其聲經耳根而入後,反饋入心,於是使自性在這微妙的直覺觀照中,融人平等無為的清淨境地,不動不出,無我無法,久之在不知不 覺中豁開本性之光,徹悟自心之佛了!


持誦應注意以下七點:


1、不可以知解心思惟經義,對忽然出現的經義聯想,也不要去分別。

2、正在持誦時,如忽然出現妄想,不能自製時,不要理睬它,應一心依經文持誦,開始時勉強,久之,自能妄想頓盡,清淨朗現。

3、持誦中途,忽受外界的聲音、事緣等幹擾時,不應起應付心,應不顧一切地一直持誦完畢。

4、在持誦一定程度後,如出現佛相、光明、讚歎及說法之音等,都不應生歡喜心,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此時應放開一切境界,不去住著,一心持誦經文。

5、如在持誦時,由於身心寧靜歸一,忽然身心都忘,不見內外,又無沈重暗蔽,隻是一片淨空虛明朗穩。此時不必再起心分別境界,以及再生起持誦之心,應一切放下,安住不動。此境界過後,可以即調和下座。但不可生奇特想,也不要對人宣說。心中仍是平平常常,不去計較。

6、持誦時,應注意字句分明,諦了無謬,不可含糊過去,又不可分別太甚,使心不安寧,因為一心直觀之時,不生偏倚,就是般若的正觀妙門.

7、時間較充裕而精力又佳者,可以連持經文數卷,但不可與其他經文夾雜而誦,否則便失去效果。


以上七點注意事項,應對照而修,防止走入偏差以致失去殊勝的利益。


(三)、誦畢後的直觀禪法

經文持誦結束後,不要起誦畢之想,也不要急於回向、下座。應該照原來的坐姿結印安坐,放下一切身、口、意的作為,不起一切用功之見,無為無住。要使心念如同溪澗流水一樣,隨其慣性流去,不作任何人為阻擋與控製。這樣由於持誦時的直觀之力的相續,使此時心境仍是直觀,因為已離開經文,不再出聲與循文,故比以前更趨向自性的返照,故此時往往直入寂靜的境地。當到了不想繼續坐下去時,應持誦(金剛經心咒)數十遍乃至數百遍,咒文如下:


南無盒嗄滑的,真嗄缽拉米大約,

嗡 乃恩的達 愛力血 愛力血

米力血 米力血 瓶乃盈 瓶乃盈

南無盆嗄滑的,者登啼勺的 受力的


愛力的 米力的米力的 虛力的虛力的

烏虛熱 烏虛熱 步又也 步又也 娑哈!



附逸塵先生著《禪定指要》中能斷《金剛經》陀羅尼,以資對照:


拿謨巴各瓦德,般若雜巴惹密答雅,嗡,納當底答,依裏稀,依裏稀,米裏稀,米裏稀,比納煙,比納煙,拿謨巴各瓦德,不惹答鄧雅,不惹地,依日地,依日地,米日地,米日地,許日地,許日地,烏許日,烏許日,布又也,布又也,梭哈.

此咒乃是《金剛經》之心體,每次持誦後誦之,便能證得性空,獲得無量的功德,故密藏中有謂將此(心咒)持誦一遍,其功德等於讀誦九億萬遍,因為合照於自性光明,所以有如此不可思議之力用。但在持誦時,也應無心而持,不可有功德相的執著。


(金剛心咒)持誦畢,即合掌迥向,調和下座,禮佛十二拜,而結束此一座的修法。下座之後,仍須保養心境的安靜清明,不可起諸煩惱,打失心境。


以上持誦法,事忙者每日至少一座,事閑者可修二座至四座,無論定在早晚或日間均可。半年後,每日隻須一座,不必多持。每座修法應以一小時至二小時為佳,不可匆匆了事,應緩緩認真行持,時時注意禪心的直觀安詳之態。


全國各地義工信息、QQ群 續 
全國各地義工信息、QQ群 (網址已經驗證)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我們無法修改過去,但我們可以譜寫將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