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15888.net/my/ShowNews.asp?ThreadID=35282
女性做人修行,總不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之總綱。文鈔中具體開示處甚多甚廣。今恭摘部分要點,方便前途指導。
一、篤盡己分
(1)女人本分在於孝親相夫教子
所言盡職分,在女人分上,實有最大之關係,而且了無形跡。世之治亂,家之興衰,悉由女人能盡職分與否耳。言女人職分,即孝翁姑,和妯娌,相夫教子等。以能孝友溫恭,則宜家。能輔助丈夫,令其德業日進,過愆日減,則宜室。能宜家宜室,則兒女相觀而化,均成賢善。兒女既成賢善,則從此以往,世世子孫皆成賢善。故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謂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本,而教女為尤要者,此也。《複慧淑慧慶兩女居士書》
女人家以相夫教子為天職。相,助也。助成夫德,善教兒女。令其皆為賢人善人,此女人家之職分也。今之女人,每每驕慣兒女,不以做人之道理,及因果報應相誨,故兒女多難成器。所以瞎搗亂之大聰明人,與胡作非為之匪類,遍滿世間。弄得國不成國,民不成民。其根本皆由其父母,不知盡父母教訓兒女之職分所致,故使亂無已時。若人人善教兒女,世道自然太平矣。《複朱石僧居士書二》
(2)男女平權之大錯
現在大家提倡男女平權,謂為抬高女人的人格。不知男女之身體既不同,而責任亦各異。聖人所謂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正位乎內者,即實行烹飪紡織,相夫教子之事也。今令女人任男人之事,則女人正位之事荒廢矣。名雖為抬高女人的人格,實則為推倒女人的人格。願女界英賢,各各認清自己的人格所在,則家庭子女,皆成賢善,天下豈有不太平之理乎。《上海護國息災法語.第二日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其責任,比男子為重為大。世人不知在此處講究,妄欲女人作男子政治之事。其不知事務,一至此極。以故世亂日甚,而賢人日稀也。《複陳士牧居士書八》
彼學堂提倡男女平權.直是不知世務。須知男有男之權.女有女之權.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職.其權極大。不於此講究.令女子參政等為平權.直是不識皂白者之亂統也。《與聶雲台居士書》
(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嚐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蓋指克盡婦道.相夫教子而言也。無如今之女流.多皆不守本分。妄欲攬政權.做大事.不知從家庭培植。吾所謂聚萬國九州之鐵.也鑄不成此一個大錯。《江母郭太夫人西歸事略發隱》
今之講男女平權者,多多皆不知女人之權,大於男子多難稱喻。世道之亂,亦由女權不振所致。世道欲治,當急令女子無負天職,各各恪守其權。光嚐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其克盡婦道,相夫教子,於家於國,利在不知不覺中。《複焦易堂居士書》
(3)女人盡分乃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
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愛兒女.虐待婢仆。或屬填房.虐待前房兒女。不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仆.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具此功德.以修淨土.決定名譽日隆.福增壽永.臨終蒙佛接引.直登九蓮也。須知有因必定有果.己若種孝敬慈愛之因.自得孝敬慈愛之果。為人即是為己.害人甚於害己。固宜盡我之職分.以期佛天共鑒也。《一函遍複》
(4)相夫教子,功德無量
餘常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又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蓋謂此也。以天姿高者.若有賢母以鈞陶之.賢妻以輔翼之。自可意誠心正.明明德.止至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即天姿平常者.亦堪循規蹈矩.作一守分良民。斷不至越理犯分.為非作奸.以忝所生.而為世害也。《馮平齋宜人事實發隱》
“ 而女人家第一功德,在孝翁姑,相夫教子。既為佛弟子,而不知孝親相夫教子。則於自己本分之責任未盡,人或由此指斥其非,便不能令人相觀而善也。若能篤盡己分,再加修持淨業。遠近見聞,皆生景慕。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匹夫匹婦若善,亦可移風易俗。若不善亦可移風易俗。”《複智牧居士書》
●關於相夫教子,印祖開示要點:
1,家教之中,母教最要。
所謂母者,即兒女之模範也。倘隻知其姑息之愛,任性驕慣,即天姿好者,都會學壞,況本不好者乎。此女人之責任,比男子為獨深重者。《複李慰農居士書七》
家教之中,母教最要,此所以世人稱女人為太太者,以其能相夫教子,以正乎內。故其效,必致丈夫成德業,兒女悉賢善。如周之太薑,太任,太姒也。《複白慧導女士書》
又世少善人,由於家庭無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時,日在母側,其熏陶性情者,母邊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為天職。使無賢女,何有賢妻賢母哉。由是言之,善教兒女,令知三世因果,實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複葉玉甫居士書》
(1)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印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良以家庭之中,主持家政者,多為女人,男人多持外務。其母若賢,子女在家中,耳濡目染,皆受其母之教導,影響所及,其益非鮮。若幼時任性嬌慣,俾其自由,絕不以孝弟忠信因果報應是訓,長大則便能為殺父殺母之魔王眷屬矣。是故子女幼小時,切須養其善心,嚴加約束。要知今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之輩,皆從彼父母嬌生慣養而來。以孟子之賢,尚須其母三遷,嚴加管束而成,況平庸者乎。
以治國平天下之要道,在於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任多半。以在胎稟其氣,生後視其儀,受其教,故成賢善,此不現形跡而致太平之要務,惜各界偉人,多未見及。願女界英賢,於此語各注意焉。《上海護國息災法語.第二日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2)母教內容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於稟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於正。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及至初開知識.即為彼說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輪回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觀世音.以期增福增壽.免災免難。不許說謊話.說是非.打人罵人。不許遭踐字紙.遭踐五穀.遭踐一切東西。不許亂吃食物。不許與同裏群兒聚戲。稍長.即令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關帝覺世經.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說大意.以為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聖賢地位.光宗耀祖也。《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
子女從幼,若不以因果報應,及做人之道,熟與講談,則後來欲不隨邪說所轉者,甚難甚難。天下不治,匹夫有責。謂其善教兒女,俾成賢善。以之風於一鄉一邑,以及天下之謂也。吾常謂教子為治平之本,而教女為尤關切要。以女有相夫教子之權,女若賢善,則其婿與兒女皆賢善矣。故又曰,治家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乃真語實語。欲家門興盛,子孫賢善,當以吾言為圭臬,則所求皆得矣。又提倡因果報應,莫善於教人受持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以善惡類書,一目了然,易於獲益。彭定求從小日誦此二書,至中狀元作尚書時,猶日日誦之。且得暇恭書送人,題為元宰必讀書。跋曰,非謂讀此可以作狀元宰相,而狀元宰相決不可不讀此書。可知此書之要矣。《複朱仲華居士書一》
(3)愛子之道
愛子之道,不是姑息。姑息非愛,乃害也。如芳雖由汝母溺愛,亦由汝絕未分疏其所宜非宜。故一味仗勢強悍,不受約束。將來出嫁,則又何能克盡婦道。汝既欲彼種善根以消惡習,今為彼取法名為慧賢。慧賢,即世俗稱讚女人之賢慧也。賢則孝友恭恪,慧則勸儉柔順,具此德者,人敬之,神護之,生有令名,死生善道,亦正合彼如芳之名之義。又令後之兒女媳等,繼其懿範,以作閨閫母儀,以此芳徽,永傳裔世。彼雖強悍,總願人說好,既有願人說好之心,則不妨於不如法時,稍稍點破。若有宿根,或可轉機。又須懇求觀世音菩薩,所謂若有眾生多貪瞋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即得離貪瞋癡矣。又凡有大病,皆宜勸其念佛,戒殺吃素,此於醫道甚有關係。倘肯利人,比他人易於得益。《複李慰農居士書六》
2,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為切要。
(1)教女比教子更為要緊
善教兒女.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與聶雲台居士書》
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責。而人之初生,資於母者獨厚,故須有賢母方有賢人。而賢母必從賢女始。是以欲天下太平,必由教兒女始。而教女比教子更為要緊。以女人有相夫教子之天職,自古聖賢,均資於賢母,況碌碌庸人乎。若無賢女,則無賢妻賢母矣。既非賢妻賢母,則相者教者,皆成就其惡,皆阻止其善也。《複萬梁居士書一》
(2)家庭、學校教育之誤區
惜世人夢夢.不以盡倫守分教女.使日唯從事於妝飾.此外則一無所講。異日為人妻.為人母.不但不能相夫教子.以成善士.或反相之教之以成惡人。由是言之.教女一事.重於教子多多矣。而餘所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及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乃真語實語也。
近世學風大開.女子入學.多被不知教本之教員所誤。從茲不以盡倫守分.宜室宜家.相夫教子為事。各各皆欲操政權。作長官。越分計慮。習為狂妄.亦可慨也。安得有長民者.極力提倡.令其在家庭中培植。俾修齊治平之效.出於不知不覺.了無形跡中.則何幸如之。《馮平齋宜人事實發隱》
今之學界不知此義,動以男子之職業,令女人習學。而不知以相夫教子為訓。是學為亂,非學為治也。吾常曰,教子為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教女尤為切要。蓋以人之少時,日在母側。受賢母之熏陶,未有不成賢人者。《複智牧居士書》
(3)現為賢女,嫁為賢婦,後為賢母
女兒出嫁.則減輕負擔多多矣。祈與彼說.須盡婦道、孝公婆、敬丈夫、和妯娌、惠婢使。仍守念佛之道.勿以嫁而置之。又須婉勸其夫.令其念佛.及觀世音.以為前途恃怙。能如是者.則人敬之.神護之.災障不侵.福祥俱集。豈但汝自己有光榮.人亦當由汝而敬及汝之生身父母。謂某人有家教.故其女從小即皈依佛法.吃素念佛.今如是如是之好。豈但父母有光榮.並所皈依之師,亦有光榮。若不賢孝,則汝必為人所惡,尚是小事。人必謂汝父母無德行,故生此不賢不孝之女,則汝父母必被人常辱駡之。並汝所皈依之師,人亦以為不能教化汝行孝敬,而受責備也。願彼等現為賢女,出嫁為人賢婦,後來為人賢母,則何幸如之。《複李仲和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