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 rising:拒絕理所當然係列之“什麽是公平”?
(2007-06-09 20:58:52)
下一個
拒絕理所當然係列之“什麽是公平”? Local Access打往中國電話卡1.3¢/分種
來源: ICLL 於 07-06-07 23:38:28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心理學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能告訴你很多你平時任何根本不值得去想的問題背後的故事。比如前段時間我們講了,大家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有信仰是好的,但為什麽?誰知道?還有遵守承諾是好的,但為什麽?又有誰知道?還有什麽了善?什麽是惡?他們的本質到底是什麽?
這些問題,絕大多數人都采取一種理所當然成立的態度,卻忽略了對其本身的思考。想一想這些問題,如佛教所言,不僅僅是看表象,還要看實質。
今天我們就來說這個公平。
基督徒滿嘴都是公平公平,但你若真去問他,什麽叫公平?他要麽答不上來,要麽直接說,耶和華就是公平。嗬嗬,如果耶和華就是公平,那就不能說耶和華是公平的。這就等於是說白色是白的一樣可笑了。這一點的提出,歸功於午餐女孩。
那麽什麽是公平?
我給你一個蘋果,你還我一個橘子。這公平嗎?也許。
我給你一個蘋果,你給我兩個橘子。這公平嗎?也許也公平,也許今年橘子貶值呢。
我給你一個蘋果,你給我十個橘子,這公平嗎?太勉強啦,不過也許蘋果很珍貴呢?
我給你一個蘋果,你給我十噸橘子,這公平嗎?天啊,你是強盜吧?!
大家看到,一開始的公平,為什麽隨著橘子數量的增加,慢慢地就變不公平了呢?因為蘋果的數量沒有增加!
這是什麽意思呢?意思是,當我認為公平的時候,我本質的意思是,我的付出利益和得到利益是基本相等的。這個時候,如果我的得到利益不增加,而淨輸出‘付出利益’,則本質上就等於是我在淨損失利益。這個利益的損失,導致了人“不公平”的心理。
又有人要說話了,你怎麽又歸結到利益上去啦?沒錯的,隻有利益這個東西,才具備可衡量性,事實上考慮到精神利益上,這個可衡量性甚至還是很差的。但問題是,除了這個指標相對客觀一些外,還有什麽指標你是可以用來作為判斷準繩的呢?沒有了。如果我們要想實事求是地把一個問題弄清楚,連一個可以客觀判斷的準繩都沒有,我們大家到底又在談些什麽呢?
這位說了,即使我自己沒有在交易蘋果橘子,我還是覺得那交易不公平啊!我又有什麽利益損失呢?這實際上是人的群體屬性導致的一種叫自比現象。比如說,你看到別人死了,你就害怕,為什麽?這是因為人的群體性導致你天然地會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位置上去感受對方。這個心理機製可以保證人類的溝通和團結,是早期人類生存必須的。這個本能就象孩子生來會吃奶一樣確定。所以,當你看到別人在交易的時候,事實上你是假定自己在交易。所以,一般人聽到一個蘋果換十個橘子會覺得不公平,因為他按自己的經驗假設了蘋果和橘子都是普通的東西。但我們知道,一個上品的蘋果,換十個很一般的橘子,並不為過。你覺得不公平,是因為你在按自己的經驗假設自己交易的情況。
好,以上是論證公平的本質,是利益的相似交換。利益付出和獲得均衡為公平,利益付出和獲得不均衡,為不公平。
下麵,我們來看,公平是一種心理感受。它包括了對利益的確認。比如一個蘋果,我覺得非常好吃,你覺得根本不喜歡。那麽同一個蘋果,在你我心中的利益認定就是不同的。這導致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即絕對客觀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它隨著人對利益的認定不同,而不同。大家都知道中俄堪界的事情,國境線一劃,居然兩邊的人民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都在罵自己的政府太軟弱,嗬嗬,你說這世界哪裏去找公平?
所以,當我們在談公平公正的時候,都應該想一想,我為什麽這樣說?這裏的利益本質是什麽?
比如說,基極認為耶和華殺了埃及嬰孩是公平的,因為埃及人也殺猶太人的孩子。那麽這個時候,他們就是把自己假想在猶太成年人的位置上,既然我有利益損失,那麽你也應該有利益損失,否則利益不對等,不公平。換句話說,他們根本沒把嬰孩作為有尊嚴不可交換的人來看待,隻是一個利益交換。所以,你殺我的孩子,我殺你的孩子,很公平啊!但飛機則把自己假想為孩子這一邊,我什麽都沒做,你就殺了,我利益損失太大,而我什麽利益都沒得到,太不公平!
當然,還有一種所謂的公平,即我們前麵提的耶和華做的一切都公平,那就是個假象了,他們隻是盜用了公平這個詞而已,這裏談的內容,本質隻是臣服,根本和公平這個概念本身,沒有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