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中國心

混跡文學城已九載,神交愛護華夏之網友,掃潑向故國之汙泥 (人勤筆拙,轉貼為主,請作者見諒)
正文

鐵道遊擊隊受降千餘日軍-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日軍直接向共產黨軍隊投降繳械

(2010-09-08 19:01:30) 下一個
鐵道遊擊隊受降千餘日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6:25 新京報


  敵後戰場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在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和蘇聯對日本宣戰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10月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出七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抗日軍隊向被我包圍的日軍發出通牒,限期投降,對拒不投降之敵,堅決予以殲滅。長期堅持敵後艱苦抗戰,早已成為團結抗戰中流砥柱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擔負起大反攻的重任,立即向日偽軍展開全麵大反攻。

  山東軍區,以魯中部隊向膠濟鐵路西段和津浦鐵路兗州至濟南段發動進攻;以濱海部隊北向膠濟鐵路東段、南向隴海鐵路東段發動進攻;以渤海部隊向膠濟鐵路西段及津浦鐵路濟南至滄縣段發動進攻;以魯南部隊向津浦鐵路徐州至兗州段及徐州東北地區發動進攻。

  至9月2日,該軍區殲滅眾多日偽軍,繳獲了大批軍械,對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要貢獻。

  開闊的莊稼地裏,午後的冬陽照著日本兵舉起的雙手,他們把武器放下並擺好,然後向後轉去。

  “吃的還讓鬼子帶了回去,我們隻把武器留了下來。”84歲的程誌遠對60年前他們在棗莊市的沙溝地區接受日本軍隊投降一幕記憶猶新。

  那時,24歲的程誌遠是魯南鐵道大隊(即影視作品中聲名遠揚的“鐵道遊擊隊”)短槍隊的一名戰士。

  1945年10月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出七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區的抗日軍隊向被我包圍的日軍發出通牒,限期投降,對拒不投降之敵,堅決予以殲滅。

  “其實,日本8月就宣布投降了,但駐紮在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區)一帶的日軍非常頑固,拒不繳械。”

  在程誌遠的記憶裏,當年11月下旬發生在棗莊的那次無聲戰鬥促成了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日軍直接向共產黨軍隊投降繳械。

  日軍敵營中的較量

  1945年10月,聚集在魯南的日軍仍舊在鐵路沿線據點集結,尚未繳械的日軍正在等待著國民黨軍隊的到來。

  據鐵道大隊通訊兵張書太回憶,當時的敵我形勢是在臨城沙溝鎮還駐有偽軍一個團,要想使日軍投降得先消滅這支偽軍。但沙溝火車站被日軍占領,如果鐵甲列車開到沙溝站,將會給新四軍解放沙溝增加很多困難。

  為此,魯南軍區決定,派出魯南鐵道大隊大隊長劉金山前去沙溝同日軍鐵甲列車大隊長談判,大隊政委鄭惕與前往姬莊與日軍聯隊長官談判,不允許他們幹涉新四軍剿滅偽軍的行動。

  “什麽的幹活?”劉金山剛走近兵營,就被門口幾個日兵用明晃晃的刺刀對著他問。

  劉金山用日語回答:“我找黑木(沙溝車站的日本站長)。”隨行的通訊兵張書太告訴日軍:“這是飛虎隊的劉大隊長,奉魯南軍區首長的命令,來找你們隊長談話,快快開門。”

  日兵轉身就走,大約過了10分鍾回來,打開了柵欄,將劉金山領了進去。日軍的大隊部設在一個客廳裏,正中間掛著日本國旗,辦公桌後麵坐著鐵甲列車大隊隊長太田,旁邊站著少佐軍官黑木。

  劉金山坐下後就把魯南軍區的一封信交給了太田,太田看完信之後欠了一下身子,用中文說:“劉先生,天皇已經宣布投降,我們服從,有什麽吩咐請指教。”

  劉金山轉達了魯南軍區奉延安總部的命令:“要你們立即向我軍繳械投降。”太田聽完後攤開了雙手狡黠地笑道:“我們是戰敗國,應該投降,可是貴國還有國民政府,還有國軍,他們要我們到徐州去繳械,我們該服從誰的?”

  “太田隊長,你不老實。”劉金山從椅子上站起來:“你在魯南幾年了?國民黨跟你打過仗嗎?你們在這裏瘋狂地屠殺我們根據地的人民,是我們戰勝了你們,你們應向我們繳械。”

  太田的臉紅了一下,過了一會慢吞吞地說:“可是沙溝街上的和平軍(偽軍)在監視著我們,你們能讓他們繳械,我們就向你們投降。可如果他們不肯投降,我們也就不敢從命了。“太田苦笑。

  劉金山見機會已到,開始亮出底牌:“我們可以消滅他們,但是你們不要插手。如果你們要插手,我們也會連你們一起消滅。”

  魯南10月底的天氣已經很冷,可行動的那一天,新四軍的部隊仍然穿著夏季的單衣,不巧的是初冬的寒夜裏又下起了毛毛細雨,但戰士們的熱情並沒有受此影響。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鬥,新四軍生俘了偽軍百餘人,並占領了沙溝鎮。

  日軍出爾反爾

  “日本人不講信用。”84歲的程誌遠說,解放了沙溝以後,日酋太田還是不答應繳械,而是要見“大太君”(指魯南軍區的高級領導人)。

  了解這一情況後,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指令鐵道大隊大隊長劉金山前去和太田交涉,並要盡可能說服他們無條件地繳械投降。

  劉金山親自騎馬去了日軍部隊,經過幾番談判後告訴太田:“我們共產黨的部隊是中國軍隊的惟一代表,凡是八路軍、新四軍,不管是哪個部隊開的路條子,在全國都能行得通,因此,請你們不要為人身安全擔心,但是,你們不繳槍是不能走的。”

  太田無奈,隻好答應在晚上9點繳械。當天晚上,程誌遠等鐵道隊員穿上了便衣,到日軍那裏接受他們的無條件投降。

  當晚,日軍繳出了重炮2門,重機槍8挺,輕機槍180多挺,步槍1000多支,手槍兩麻袋,炮彈40噸,子彈兩車皮。鐵道大隊用20多輛牛車拉了2天才把這些武器交給了魯南軍區司令部。

  “但鬼子還是不老實,還有六七十挺機槍沒有交,被我們查出來了。”程誌遠說,鐵道大隊回來後聽說鬼子手裏還有槍,又派長槍隊隊長孫茂生去查看了。

  再次談判

  魯南鐵道大隊把這個情況向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匯報,張光中說了一聲:“好,我親自去,你們告訴太田,叫他等我。”

  談判地點設在姬莊西南角一農民家裏。鐵道大隊副大隊長王誌勝和中隊長徐廣田已經率領部隊在附近做好了戰鬥準備,以防不測。

  日方派出了兩名代表,鐵道大隊派出4名代表,首席代表是時年23歲的鐵道大隊政委鄭惕。鄭惕首先闡明了談判的宗旨,隨後魯南軍區派去的反戰同盟盟員日本人田村伸樹向日方代表宣讀了朱德命令崗村寧次立即向八路軍、新四軍就地投降的文件。

  日方代表小林則表示,日軍不能把武器交給“貴軍”,因為貴軍不代表中國,沒有占領大城市,更沒有飛機、輪船,無法保證安全送日本人回國。

  鄭惕義正詞嚴地駁斥了小林的論調:“你們必須把武器全部交給鐵道大隊,否則休想前進一步。”

  當日下午,談判在原地進行,這次日方的少將太田親自出席,圍繞著日軍是否全部繳械的問題,雙方爭執了一段時間。

  下午4點左右,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帶領隨從趕到談判現場,對太田嚴厲指出:“我軍談判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你們必須把全部武器無條件地交給與你們打了多年的鐵道大隊,因為我們勝利了,你們失敗了,並且你們的政府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如果你們仍然執迷不悟,我軍將用武力解決。”

  一席話後,太田的態度立即軟了下來,無可奈何地表示,“我願意把全部武器交給貴軍,具體事項明天再議。”

  當時天色已晚,再談下去一時也難以取得最後結果,但又恐怕第二天太田變卦。

  鄭惕隻好留下這樣的幾句話:“我同意明天再議,不過,你要信守自己的諾言,把武器全部交給我軍,希望你們回去後能認真想想,要對你們日本士兵的生命負責,你們要知道,這周圍已經布置了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力,如果想要耍滑頭,絕沒有好下場。”太田點頭稱是。

  沙溝受降再生枝節

  最終,繳械時日軍又生枝節,不過這早在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的預料之中。

  繳械的前一天晚上,張光中擔心日軍臨時變卦或者節外生枝,就從軍區警衛營裏抽調了兩個連的部隊,化裝成鐵道遊擊隊前去助威。

  果然不出所料,不一會兒,太田走到劉金山麵前,冷笑一聲:“大隊長,我的槍可隻交給鐵道大隊啊,不交給別的部隊。”

  太田說這話的意思很明顯,他知道鐵道遊擊隊人數不多,今天很可能有正規的八路軍或新四軍來協助受降,所以他限定隻向鐵道大隊投降,企圖打亂共產黨軍隊的受降計劃,拖延繳械時間。

  後來了解到的情況是,頭天晚上國民黨頑軍陳大慶部下派人到沙溝車站,要太田拒絕向鐵道遊擊隊投降。太田在跟頑軍商量一夜之後,終於想出了上麵那個無理的計策。既不得罪劉金山,也能使鐵道大隊在當天舉行不了受降儀式,好在夜間尋機逃往徐州。

  劉金山聽過太田的話之後,微笑著拍了拍太田的肩膀:“我說的話絕對負責。”太田順著劉金山手指的方向一看,隻見約有一個營的身穿灰粗布軍服的隊伍,武裝整齊地向車站行進,這些戰士的軍帽上沒有小紐扣,胳膊上沒有袖章,不像八路軍,也不像新四軍,完全像地方的“土八路”。

  隻有一百多的鐵道大隊一下子來了三百多人,太田雖然懷疑,但並不知道有魯南軍區的加入,計劃再一次落空,隻好接受投降方案。

  日軍繳槍後,中國共產黨華東局出具了公函,最終讓這些士兵回到了日本。

  (感謝棗莊市薛城區政協文史委主任範祥廣先生對本文的支持)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錢昊平

  相關專題:新京報抗戰專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