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中國心

混跡文學城已九載,神交愛護華夏之網友,掃潑向故國之汙泥 (人勤筆拙,轉貼為主,請作者見諒)
正文

美俄走近對中國意味什麽-"筆者以為,目前實在是找不出有效應對的辦法" ZT

(2010-07-06 08:45:09) 下一個
美俄走近對中國意味什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環球時報文章



6月23日,《環球時報》發表了題為《美俄走近對中國意味什麽》的文章,該文說:“最近一段時間,俄美走近已成為國際舞台上最重要的外交動向之一”。專家學者們已經公開在議論美俄的戰略接近,這說明,時到今日,中國終於再也無法繼續對日益明顯的美俄接近視若無睹了。
事實上,這個戰略動向由來已久,早在今年3月,筆者就曾呼籲《俄羅斯的戰略動向不可忽視》,提醒要警惕俄羅斯的戰略調整和美俄的接近,遺憾的是主流的“專家”、“學者”們仍舊沉醉於“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幻景中陶陶然自得其樂。現在,美俄戰略接近的事實已經無情地擺在了中國的麵前,這將發生怎樣的戰略影響呢?就如上述文章所言,對中國意味著什麽呢? ...

首先,需要研究一下雙方的戰略企圖。
任何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明確的企圖,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內驅力。戰略上也不例外,企圖是戰略行為的靈魂,使支配一切戰略作為的核心要素。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經典名言如果用在戰略上,關鍵就在於要揭開令人眼花繚亂的表象透視背後的戰略企圖,這是戰略評估的核心內容,也是戰略洞察力的具體體現。 ...
知道對方想幹什麽,這是一切戰略評估的出發點和歸宿。人類所有的戰略經驗都充分證明,知道別人要幹什麽,準確地判斷出各種戰略勢力的企圖,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前提;而不知道別人要幹什麽,也就無法真正知道別人在幹什麽,也難以明了各類戰略勢力的動向,最終自己就將象無頭蒼蠅般地亂撞。 ...
美俄接近,俄羅斯的戰略企圖是什麽呢?

凡是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俄羅斯及前蘇聯與美國打了一百多年的交道,無論戰略與戰術上,吃虧之多,不勝枚舉、多如牛毛,俄羅斯的戰略家沒有一個會不知道,與美國合作就是在與狼伴舞,受傷害無論如何都是難以避免的。今天的俄羅斯之所以寧肯冒著吃虧上當的危險仍義無反顧地與美國翩翩起舞,一定是它認為跳這曲戰略舞曲弄得好可以得大於失,就是為了這個戰略上的“得”,俄羅斯才寧肯在一些方麵有所失,有所傷。 ...
那麽,俄羅斯究竟能從與美國的接近中得到什麽呢? 想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援嗎?這怕不現實,世界上真正能享受美國高科技的隻有類如美國老爹英國,其它別想染指;想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嗎?現如今美國自己恐怕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所謂的美國經濟神話還能支撐多久,連美國自己都在打問號,俄羅斯也不會不明白; ...
俄羅斯麵臨安全危險需要美國的保護嗎?實際上,隻要美國不對俄羅斯心懷叵測,莫斯科就已謝天謝地了,更不用奢望什麽美國保護了,何況俄羅斯目前並沒有現實嚴重的國家安全危機。上述幾種可能都可以排除,那麽俄羅斯的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呢? ...
筆者認為,實行戰略收縮,從戰略前沿後退,改變長期一直以來是美國首席戰略對手的狀況,這是俄羅斯推動美俄接近最基本的戰略企圖。
這是因為:
第一,對俄羅斯來說,繼續同美國進行戰略對抗已經得不償失。
任何戰略關係,說到底都仍然是一種利益關係,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不是出於利益得失考慮卻為了對抗而對抗的偏好。出於維護蘇聯以及俄羅斯戰略利益的需要,前蘇聯與美國展開了激烈的戰略對抗,一直延續到冷戰之後的俄羅斯。但是,曆史發展到今天,繼續與美國進行全麵的戰略對抗,俄羅斯既力不從心,也得不償失。 ...
鑒於雙方力量極不對稱的客觀現實,在世界戰略重心和焦點轉移到亞太的大背景下,俄羅斯已經沒有與美國進行全麵對抗的必要,繼續與美國全麵對抗已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利益,與其硬擠到台前,不如躲進戰略大幕的幕後,從美國全球第一打壓對象的位置上“光榮”引退,以贏得戰略喘息和發展的機會,這樣所獲得的好處和機遇要遠遠大於與美國對抗所等獲得的。 ...
俄羅斯不想也不願再充當對抗美國霸權的主力軍,或者換句話說,美國霸權的主要受害者已經不是俄羅斯,而是另有其人,俄羅斯已犯不著為他人火中取栗。今後,在俄羅斯周邊,俄美之間一定還將發生激烈的利益爭奪,但這種爭奪將是局部和片麵的性質,不會影響美俄接近的大局。 ...
第二,改變俄美戰略對抗關係的時機和條件已初步具備,從而使俄美戰略接近有實現的可能。
無論是前蘇聯還是後來的俄羅斯,與美國戰略對抗都是一件難堪重負的巨大壓力,不是不想卸掉這個包袱,如赫魯曉夫就想與美國搞緩和,減輕對抗的程度,但形格勢禁,曆史把它推到那個位置上,願意也得幹,不願意也得幹,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所以隻能勉為其難了。 ...
現在,俄羅斯早已從世界主要經濟力量的序列中跌出,戰略力量也日漸萎縮,已不是美國日夜緊盯的主要戰略對手,這無疑是實行俄式“韜光養晦”的大好機遇,抓住這個機遇,調整俄美關係,有可能改變俄羅斯被西方排斥打壓的困難境遇,即使不能融入西方,像中國那樣夢想與西方“一體化”,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少受美國的欺負,少挨幾下巴掌還是有可能的。 ...
那麽,美國的戰略企圖又是什麽呢?
戰略關係曆來如同男女戀愛,從來都“一個巴掌拍不響,”隻能互相利用、各有所圖、各取所需。俄美接近隻有俄羅斯一方的願望還不行,還必須有美國的心甘情願才行。事實上,美俄之間最早拋出橄欖枝的,恰恰是美國。2009年希拉裏訪問俄羅斯,高調宣布要進行美俄關係的“重啟”。 ...
可能因為俄羅斯人上美國誘騙之當上得太多以致心有餘悸的緣故,當時俄羅斯並沒有太積極的反映,經過一年來的觀察揣摩,俄羅斯終於開始行動了,美國的耐心見到了成效。那麽,對過去可怕的戰略敵手忽然生出了如此這般的柔情蜜意,美國到底出於什麽動機,到底是何居心呢? ...
筆者以為,
第一,美國並不是要改良從善,從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事情太多,對手太多,需要區別對待。
在複雜的戰略格局中區別對待各類對象,根據其各自特點分出輕重緩急、遠近高低,這是起碼的戰略常識,連古人都能製訂出“遠交近攻”的戰略決策。一個有點頭腦戰略指導者從來都不會把所有對手都一律打家夥,而要想辦法一個一個地分別搞定。 ...
維護美國的霸權,美國曆來都把全球各種勢力劃分成不同類型,並針對不同類型進行不同的戰略設計,如對朝鮮、伊朗、古巴等是一套辦法,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又是一套辦法,還有對中國,對印度等等,諸如此類。對俄羅斯也是,過去是一套,現在又有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新的戰略設計。 ...
第二,這說明美國在推動主要戰略方向的轉移。
主要用懷柔的手段對付俄羅斯,而不是動用美國令人生畏的戰爭機器,這說明美國已經不再把俄羅斯視為主要的戰略對手和優先打壓的戰略目標,美國已不再認為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與挑戰具有迫在眉睫的性質,說明在進行了新的戰略評估後,美國主要戰略方向和戰略目標已經發生了重大轉移。美國的戰爭機器從來都高速運轉的,而且總的趨勢還是越轉越快,但主要指向已經不再是俄羅斯。 ...
其次,這個動向可能帶來的戰略影響
在研究了美俄各自的戰略企圖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探討其可能的戰略影響。
第一,有可能搞出一些新名堂。
美俄接近不可能隻是簡單的拉關係、套近乎,不會象我們中國人那樣,滿足於口頭上的陳詞濫調,什麽全麵協作、戰略夥伴、互利共贏等,叫得很響很高很歡但基本上都言過其實。美俄(過去是蘇聯)從來都是搞戰略名堂的高手,在他們手下搗鼓出來的戰略名頭多如牛毛,現在他們又泡在一起了,可以預計,他們必定要繼續舉著世界和平、人類使命等冠冕堂皇的旗幟繼續大打“反恐”的牌,大做“無核世界”的廣告,除此之外,還不能排除美俄在中亞、中東、高加索以及東歐等地進行新一輪勢力劃分的可能。最近在吉爾吉斯發生的事,雙方就表現得很謙讓,很有點彬彬有禮的樣子,有可能就是要重新進行勢力劃分的前兆。 ...

第二,全球戰略空間將更加局促。
一超獨大的世界戰略格局本已令中國沒有多少自由的空間,隻剩俄羅斯、伊朗等屈指可數的幾個戰略板塊還可以有所作為,成為推動全球戰略向著平衡方向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感興趣的讀者不妨閱讀筆者網文《中俄軍事演習:期盼演出好戲演出戰略大戲》《中俄互相通報導彈發射:不隻是互信那麽簡單》)。這個機遇曾經突出地擺在中國麵前,時間長達十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的“專家”、“學者”們念茲在茲的隻有美國,對俄羅斯總是三心二意,最多也不過是當做一張牌拿出來晃晃而已。 ...
現在,美俄走在一起了,雙方是真的戰略互信交底了,中俄關係也就要徹底墮落到實用主義泥坑中去了,所謂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很可能也變得同中國與埃及、與沙特的戰略夥伴關係差不多,其實已無關乎任何戰略的痛癢了,不過是自我抬高、自我標榜的一個名詞而已。 ...
美俄接近,還將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使推動戰略平衡的希望歸於破滅,中國會更加沒有回旋和機動的餘地,將在更狹窄和更險峻的戰略之路上僅艱難地跋涉。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真是的一個重大的戰略缺憾!

第三,中國將處於更加不利的狀態。
中美 “世界上最重要關係”論行將破產。曾幾何時,“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論成了眾多中國“專家”與“學者”的精神支柱,成了他們終身渴望矢誌不移的香格裏拉,在這一夢幻美景的烘托下,他們把中美關係對抗與鬥爭的實質掩蓋的嚴嚴實實,把中國甚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都死死地綁在美國的宰牲樁上任由美國支配和享用。 ...
現在事實無情地揭穿了這個謊言。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片燦爛地接待了梅德韋傑夫,宣稱梅德韋傑夫是“穩固可靠的盟友”,但卻以不方便的托辭無情地拒絕了中國的國家元首的訪問。這真是給親美人士一記狠狠的耳光。
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筆者一直在琢磨美國對中國的下一個耳光什麽時候抽來,怎麽抽,會不會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筆者網文《下一個耳光會不會疼》),想不到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
在美國看來,中美關係之所以重要,其所指乃是因為中國為美國的主要遏製對象,是美國戰略遏製的對手,未來的發展將充分證明,所謂 “最重要”的中美關係,將赤裸裸地表現出“最麻煩”、“罪鬥爭”的本來麵目,美國將以空前的力度中國不斷向出拳,中國的眾多的“專家”與“學者”將不隻是鼻青臉腫、焦頭爛額,更可能的結果是遍體鱗傷、憂患交加,別看“專家”與“學者”現在可以興高采烈地叫得歡,到頭來免不了要變成可憐的秋後受創的哀哀孤鴻。 ...
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戰略危險。這還不是第一個危險,在美國發展基於空間技術的一小時全球打擊能力的時候,筆者說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戰略危險在逼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筆者網文《一個新的戰略危險正在向中國逼近》)。如果說,這個危險還隻是軍事層麵的話,那麽美俄接近這個新的危險則完全是戰略層麵的,比那個危險有過之而無不及:範圍更大,影響更廣,危害更深,甚至足以重新改寫全球的戰略版圖。 ...

有什麽應對的辦法嗎?
這大概是每一個中國人都關心的問題。《美俄走近對中國意味什麽》一文開列了一係列辦法,什麽“要強化中俄雙方已經存在並順利進行的對話機製”、“要強化‘上合組織’的作用““強化一種‘幹預’意識”等等,其立意是想把俄羅斯緊緊拉住,讓他也來一個左右投機、兩麵下注,筆者以為,美俄戰略接近,來源於各自深刻的戰略需求,有巨大的內驅力,就這兩下子,不過是隔靴搔癢、言不及義的東拉西扯而已,屁用不頂。 ...
不僅如此,該文還存在濃重的僥幸心理,什麽“就目前而言,俄美走近與其說是戰略上的轉向,不如說是策略上的改變”、“俄美走近事實上難以走到完全解凍甚至達到親善的狀態”、“俄羅斯不可能完全放棄俄中戰略夥伴協作關係”等,更是不著邊際。所謂“戰略”,不過是一種高級的戲法與魔術,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友誼,隻有永恒的利益,俄美之間到底真好假好難道有什麽重要、值得認真探究嗎?唯一重要的,還是他們之間的遊戲與交易對中國的影響,這是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

說什麽美俄並不會真的好起來,這是典型的戰略問題上的阿Q,遇到危險無能為力,隻好靠自我麻醉、自我安慰的辦法來消遣了。
麵對這樣的情況,說句老實話,筆者以為,目前實在是找不出有效應對的辦法,“專家”“學者”們還是把態度放老實一點才好顯得有些誠實可信。

事實上,盡管現時節我們把自己的經濟成就快吹上了天,把中國同世界一些地區的經貿往來看得比什麽都重,寶貝得不得了,但實際上,近二十年來,中國基本上已喪失了幹預全球戰略走勢的能力,差不多已丟靜了製約美俄等戰略大國行動的砝碼,特別是對於美國,手中基本上是無牌可打,連招架都有點招架不過來了,一幅手忙腳亂、疲於應付的狼狽模樣。造成如此被動局麵的,是多年來戰略上急功近利、鼠目寸光甚至投機取巧的必然結果。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也無法指望一日之暖,不下一番艱苦的功夫是不可能有所改觀的。戰略問題從來不輕鬆,輕輕鬆鬆的問題從來也不可能達到戰略層麵。
但是要說中國一點進步可取的地方都沒有,那也是不客觀的。
主流、權威的“專家”、“學者”們現在居然也能知道世界上其他戰略關係的動態對中國還有影響,也應算作是中國學界的一大進步。

過去在他們看來,中美關係滾滾向前簡直就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可稱“撼山易,撼中美關係難”。多年來他們隻盯著美國,滿眼裏也隻有美國,一門心思地去做美國的工作,拚命地去改善呀、對話呀,溝通交流呀,渾不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道理。 ...
要知道,如果有朝一日能把與俄羅斯等戰略力量的關係處理好,把中國與世界其它戰略力量的位置擺正、基礎打牢,美國人會主動跑上門來的,中美關係自然而言也就向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了;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在中美關係的一棵樹上拴繩子,最後的結果自能是自己把自己吊死,豈有他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