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剛剛經曆過一場中國最受矚目的審判,母親因為殺人等罪名還在監獄服刑,曾經圍繞在身邊的權貴朋友紛紛涉入到父親的案件中,一直神秘而低調的同父異母哥哥被父親承認並公開露麵——對於馬上就要年滿26歲的薄瓜瓜來說,這或許是最艱難的一年。
兩年間,薄瓜瓜在中國人的視野裏,從萬眾矚目的紅三代精英變成了貼滿各種標簽的紈絝子弟。在對他的父親、原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審判中,薄瓜瓜生活的另一麵開始被外界所知曉:一塊他從非洲帶回來的肉被父母吃了兩個月。為了他的未來,父親薄熙來接受商人的賄賂,母親穀開來在法國戛納為其購置度假別墅,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去殺人。他的昂貴玩具Segway電動平衡車被明星周傑保管。
在這場影響中國的審判中,薄瓜瓜若幹次成為關鍵詞,而他一直沒有出麵接受過任何采訪,隻是間或通過社交網絡或者對國際媒體的投書,零散發布一些信息。
從成為明星人物到避走他鄉,這4年對於薄瓜瓜來說,人生就像是一場不知道終點的過山車。
一露麵就風華正茂
關夏是牛津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2009年5月,本刊記者曾與她聯係,希望做校友薄瓜瓜的外圍采訪,3年後的2012年,當本刊記者再度和她在MSN上相遇時,她說自己這幾天正追看英國媒體,“3年前我還能給你們提供一些八卦,”她感慨,“現在看著當年學校裏的小道消息都變成了白紙黑字,感覺好複雜。”
時任《青年周末》記者李光告訴本刊,薄瓜瓜能接受采訪他也比較意外,覺得薄可能想通過媒體澄清一些事情。李光前後聯係用了半個月時間,提問主要由他擬定,編輯部也有修改,希望通過薄瓜瓜,寫出高官後代高關注度背後的國民心態,但李光覺得,這個主題的最終呈現並不理想。
文章中重要的外圍受訪者尼海
2009年夏天,薄瓜瓜大多數時間似乎都呆在國內,6月份的時候,網上有傳聞說,薄瓜瓜因為功課不及格被牛津開除,後來在接受《魯豫有約》采訪時,他公開做出回應:隻是推遲考試一年做論文,“上個學期得到一些靈感想要把它們寫下來。”而這之前的
據《南方周末》當時的報道,他還主動憶起家史,“在‘文革’的時候,我的家庭飽受風霜,我爺爺一生坐了22年牢,我的父親當時才17歲,也坐牢5年,我的媽媽當時才八九歲,一出街頭就要被人辱罵。我也從來沒有見過我的奶奶,因為在‘文革’時候就被打死了。所以好多人隻看到優越,看到好的,沒有看到磨難……”
薄瓜瓜的父親薄熙來對‘文革’也有過一段公開的回憶。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大連(香港)經貿合作洽談會上,一位記者問他,“薄先生,你的父親是中共高官,你做市長,是不是並非主要因為政績,而是沾老子光?”
薄熙來答:“我不否認‘沾老子光’,而且還樂意告訴諸位,我曾沾的光使我終身受益!當我還是個正在認識社會和人生的中學生時,因為家庭牽連,我被關進了監獄。5年的監獄生活,使我經受了磨難,鍛煉了意誌,學會了思考,懂得了公正、民主、法製對一個社會是多麽重要,溫飽、自由、尊嚴對一個人是多麽重要。”
牛津的年輕人
薄瓜瓜1987年12月17日出生,因父母在大連工作較忙,所以從小就被送到北京的姥爺家,由四姨帶大。根據《魯豫有約》的介紹,薄瓜瓜的姥爺穀景生是老一輩革命家,所以瓜瓜“從小就有英雄主義的情結”。而薄瓜瓜在現場采訪中則形容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是一種“潔癖”,“一幅畫在牆上掛歪了一點兒就特別不舒服,一定要扶正了,看錄像帶有一節沒看到就要從頭看起,直到最後‘哢嚓’一聲結束,不然就不完整了……(這習慣)把我累得不行了,現在好多了,更自然一點了。”
在薄瓜瓜就讀的景山學校,他當年的語
於是母親穀開來帶著他,開始在英國幫他補習英文。“那時比較苦,吃、住、行樣樣成問題,沒有任何人幫忙,幾天就要換個地方住。記得有一次,媽媽領我去一個新住處,又小又暗,條件特別差,我一進屋就說:‘這不是貧民窟嘛!’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後來我對自己的態度特別後悔。”
穀開來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律師,1997年幫助中國企業作為原告在美國法庭上打贏官司,轟動一時,後來還成書一本,名為《勝訴在美國》。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3年後,她把業務向英國開拓,正與薄瓜瓜求學英倫同時。她常用的英文名Horus,來源於古埃及神話中鷹頭人身的法老守護神荷魯斯,象征著王權。
根據各自官方網頁,Papplewick和哈羅公學一年的學費分別約為22400英鎊和30930英鎊(作為參照,
“英國社會階層很明確,哈羅、牛津PPE都是給保守派準備的,”關夏說,“哪個工黨議員的小孩敢上這種私立貴族學校,會被選民罵死,他也就不要想當議員了。”所以,“英國人民要知道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的小孩上哈羅,會嚇死的……”頗有趣的是,後來在牛津,薄瓜瓜還加入了一個名為保守派聯盟的社團(OCA,即Oxford University Conservative Association),OCA成立於1924年,當時是為了應對首次在英國執政的工黨政府,2009年之前,它是一個獨立的學生政治組織,2009年9月,通過不記名投票,OCA並入保守黨青年運動(Conservative Future),成為英國保守黨的青年分支。
2009年的北大演講,曾有男生打破規矩,直接向薄瓜瓜喊話:“請問你是共產黨員嗎?如果不是,你信仰共產主義嗎?”
薄瓜瓜笑著回答說:“我暫時還是無黨派人士啊。不過說共產主義,我要看你定義什麽叫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精神我當然是完全讚成,我完全是跟隨著共產主義精神的,但是具體從一個社會哲學、政治哲學的角度來看,什麽叫共產主義,什麽叫馬克思主義,什麽叫列寧主義,這些都是不同的概念。”
不一樣的中國留學生
2006年,薄瓜瓜考入牛津大學最著名的Balliol學院,讀PPE(政治、哲學、經濟)專業。也是這一年的5月,薄瓜瓜第一次在國內媒體上亮相。“中學時代結束了,一個少年也將代之以對世界開始發言的青年。薄瓜瓜在英國,他寫了一本書,《Uncommonwealth》,來預告自己的出現。以英文、插圖、詩句、宣言構造而成的實驗品。”《時尚先生》寫道,“幾乎沒有幾個中國孩子能在十幾歲時打上學校橄欖球隊的後翼,……同樣地,他還是學校馬術隊隊長這件事,對於國內的同齡人也很陌生。”編輯問薄瓜瓜,你最不想活在哪個朝代?“最不想活在有朝代之前的那個時代。實際上很多朝代我都願意去看看,尤其是清末,雖然國家很亂,但是感覺亂世出英豪,那時的人都很傑出,他們更有機會做出不同尋常的事業。”
薄瓜瓜曾用“刺激”來形容牛津生活,“特別是PPE的本科,公認是攻堅戰,有些人甚至先上牛津的研究生,再考本科。光讀那麽多經典原著,時間就緊繃繃的。經常為了突擊學習沒時間睡覺……但我享受每次考試之後的那種‘痛快感’,大腦迅速膨脹之後的收獲讓人很有成就感。”
和傳統的中國留學生不同,薄瓜瓜擅長社交,朋友圈子也以英國人為主,從他2006到2009年的FACEBOOK記錄看,他參加的各種校園活動非常之多——從“我的19歲生日聚會”到“攜手為達爾富爾午夜舞會”,從“香檳、巧克力和莫紮特”到“樓梯口的小混混”,從“熱舞party”到“後考試時代撐船比賽”。他說,“我把做的所有事情都當作學業的一部分,比如通過演講和辯論來激活自己的思想,體會到更深刻的東西。想做的事,我都能找出時間,我隻不過是笨鳥先飛,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
牛津辯論學會(Oxford Union)是牛津大學最有影響力的學生社團,被視作政治家的搖籃,撒切爾、昂山素季、貝布托都曾在這裏得到曆練,“你知道牛津大辯論嗎?”關夏問記者。1860年6月30日,生物學家赫胥黎與牛津教區主教進行了一場著名的科學與宗教的辯論,令進化論迅速傳遍了英國和歐陸,如今Oxford Union的每周辯論,就是一個學生站在講台一側,台上放個盒子,學生把手放盒子上開始辯論,推而廣之,英國議會的辯論也是采用同樣的形式,隻是兩人換成了兩黨。“我是想告訴你,辯論在英國政治社會的重要性。這也就是為什麽Oxford Union雖然是個辯論社團,其實就是個政治社團。它淩駕於學校各個黨派社團以上,所有有誌政治的大好青年,都想辦法往裏邊鑽。”
“裏麵有各種牛人,每一個混Union的人,要麽靠辯論,要麽靠組織活動。”關夏曾經聽過兩個辯論,一個韓國學生請到了韓國駐英大使和英國駐朝大使談朝鮮問題,一個巴基斯坦學生甚至直接請來了穆沙拉夫。“那種地方,就是有背景的孩子大顯神通之處。”
薄瓜瓜2008年曾發起過為汶川地震受害者捐款的活動,募款超過1.5萬英鎊,不過他組織的影響最大的活動是通過另一個社團——歐洲委員會(European Affairs Society),那次名為“絲綢之路”的晚會請到了成龍,還有少林寺僧人的表演,吸引了近400名牛津學生參加,新華社2008年2月29日發自倫敦的專電開頭是這樣描述的:“門外,兩個藍眼睛高鼻梁的青年男女打扮成中國傳統京劇人物恭候來賓;從一樓通道至二樓大廳,一串串燈籠把原本鋼筋鐵骨的體育場映成了暖暖的‘中國紅’;貴賓大廳通道內紅色地毯上金黃色的絲綢此起彼伏,儼然一條‘絲綢之路’;金色綢緞上還零散地擺放著貝殼、京劇臉譜和從中國運來的兵馬俑;沿著‘絲綢之路’魚貫而入的是一個個身穿晚禮服的青年男女……”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在薄瓜瓜第一學期的期末,他為Union拉到了一筆2萬英鎊的讚助,讚助商是一家中國汽車公司。本刊記者試圖向Union的負責人求證,但未獲答複。薄瓜瓜也曾競選Union的副主席——好幾任英國首相即從這裏走出,最後以4票之差敗給了一個英國人。“中國人的選票很少,牛津70%到80%的本科生是Union會員,但很多華人偏偏不是。”他在《魯豫有約》裏有些無奈地說。
《牛津學生報》後來的報道說,薄瓜瓜總是在給同學們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從雨傘這樣的小東西,到Union的終身會員資格(根據其官網最新顯示是218英鎊/人)。薄瓜瓜的一位朋友向《每日電訊報》回憶,投票當天有好些中國學生趕來為瓜瓜投票,但未獲允許,因為他們是前一天才加入Union的,“瓜瓜試著爭辯,但最後不了了之。”
“通過我的努力,從一個無形的人,最後到一個有能力的競爭對手,還是很光彩的。”薄瓜瓜在節目裏自我評價。
發生變化的形象
在後來的媒體報道中,薄瓜瓜被形容為一位party boy——不事學業,熱衷社交,花錢如流水。網上流傳著他在牛津參加各種聚會的“紈絝”照,在他入學的第一周,他就買了許多香檳,在宿舍裏搞了一個大Party,此外,他還曾因為總在宿舍抽水煙被趕出門去——關夏覺得這一點未免有些聳動,“中國學生在宿舍裏做菜觸響煙霧器,也會被趕出去的……”
一位匿名的牛津教師也通過路透社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這位教師認為薄是一個富有進取心、尖銳和擅長辯論的人,有那種在上課之餘還能找到大量時間享樂的天分。在《紐約時報》的一篇頭版報道中,一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教授有類似的看法:“從我與他打交道的經曆看,如果不管那些傳聞,他是個聰明的小夥子。他是那種典型的英國私立學校出品的學生,聰明、強大,自信。”
“私立學校的學費很貴,不是一般中產家庭能夠企及的,但另一方麵,市場化也有其道理,好學校有財力聘請好老師,可以進行小班教育,能給予孩子的資源自然也不一般。私立學校是通向名校的階梯,也是好工作好前途的門檻。這些孩子在名校裏抱團,占領社團與各個風光位置,他們組建起來的社交網絡就是未來的上流社會。”關夏說,她接觸的英國私校孩子,確實有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與自信,甚至是傲慢、看人下菜這種成人世俗。“中國18歲的孩子還在熬高考呢,私校18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出入名流宴會,與議員富豪們觥籌交錯了。”
本刊記者通過電郵聯係了薄瓜瓜在Balliol學院的導師,其中一位回複稱不願意就相關問題談論自己以前的學生。不過,2009年即在牛津中國留學生圈內流傳的小道消息,最終還是在3年後變成白紙黑字登在報紙上:瓜瓜掛科了。
正常的話,薄瓜瓜應該在2009年夏天畢業,卻推遲到了一年以後。迄今為止,Balliol院方沒有關於此事的明確回應,有英國媒體用rusticated來報道他受到的處理,rustication源自拉丁文,有“鄉村”之意,如今成了牛津劍橋的專用詞匯,特指讓學生暫時性地離開學校回到家裏,期間不得進入課堂。關夏當時聽說的另一個小道消息是,中國駐英使館的官員曾經造訪牛津,就學業一事找瓜瓜談話,“結果昨天又在英國報紙上看到了,我的心情更加複雜了……”
據報道,薄瓜瓜離校之後回國之前,搬進了牛津的一家五星級酒店Randolph。相關預訂網站顯示,酒店每晚住宿人民幣最低1400元左右。
在那些照片中,他曾穿著寫滿“LOVE”的白色T恤站在一個“佛”字前麵留影,也曾和一群不同年齡的西方人在阿根廷沙漠裏扮演人類進化史中的角色。他把“好不容易請來牛津演講”的成龍和他的合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會自戀地躺在房間裏自拍,或者是在圖書館拍幾張臉部表情耍酷的照片,即使是在逛玩具超市時,他也不忘蹲進不到一立方米的寫著“警長”的狗屋裏留個影。
在一段短暫的沉默後,薄瓜瓜從英國回到國內,接受了部分媒體專訪。回國不到一個月,他在FACEBOOK上開辟出新空間,建立了薄瓜瓜群,將自己在“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頒獎儀式上穿著白襯衣黑西服的獲獎照選作頭像,點擊頭像下方的“成為薄瓜瓜的粉絲”,即可加入該群。而彼時在薄熙來主政的重慶,唱紅運動已經頗有聲勢。
對於FACEBOOK上的好友而言,從前那個薄瓜瓜從5月14日就徹底消失了,再也不會回來了。2007年12月10日,他曾向自己的好友們提問:我想要些建設性的批評,你們覺得呢?
從英國到美國
2010年,薄瓜瓜來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公共政策碩士學位,兩年學費約9萬美金——2012年兩會期間的
關於兒子在國外讀書的資金問題,薄熙來一字一句地說:“全額獎學金!”但他並未提及獎學金由哪所學校提供,薄瓜瓜又是如何獲得。據本刊記者了解,牛津PPE專業並不提供針對國際學生的獎學金,不過也有了解情況的人提醒記者,校方雖不提供獎學金,但理論上,他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獲得獎學金,“所以,技術上說,瓜瓜可能從沒說過謊,而以前很多炫目的報道,從理論上也可能都沒撒謊。”
哈佛大學方麵拒絕評論薄瓜瓜的入學資格問題,該校的發言人Doug Gavel對路透社記者說,申請者會接受全麵考察,不僅僅考察他們的成績,也會考察他們的領導潛力以及對“一個多元豐富學習環境”的貢獻能力。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t UCLA)教授Mitchell J. Chang告訴本刊記者,名校追逐有顯赫家庭背景的學生,世界範圍皆是如此,並不奇怪,“或許最動聽的一個解釋是,這些學生會為其他學生的未來提供更好的人際網絡,不過我懷疑,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學生的家庭能給學校帶來大量捐助。畢竟名校不能隻靠學費來維持運轉。”他還介紹,對於那些公立大學來說,如今麵臨政府經費減少的現實狀況,壓力就更為突出了,“我所在的UCLA就是如此,我們采取了很多辦法去應對,其中之一就是在不降低對成績要求的情況下,增加州外以及國際學生的名額。”
而曾在哈佛肯尼迪學院攻讀公共政策研究生的任意則在微博上說,以哈佛為代表的私立學校是很精英主義的,“他們希望培養精英和社會領袖,但最易成為領袖的人,其實是領袖的後代。他們當然並不隻吸收精英後代,但對精英後代會給予你想不到或不願相信的格外照顧。”
“最頂級的大學認為自己其中一個使命是培養未來的領袖,而出身於顯赫家庭背景的孩子天生就在申請上有很多優勢。”Mitchell J. Chang說,“我曾就讀於哈佛,而我的妻子曾在斯坦福上學,我們都背景平平,我敢肯定地說,即使在這樣的學校,也是我們這樣的學生遠遠為多。權貴子女裏會有爛蘋果,可是他們一樣可以用自己的表現令學校驕傲,比如克林頓的女兒。如果他們令學校感到丟臉,校方就會做出反應,通常是很特別的反應。比如,他們不會在世界範圍停招有顯赫家庭背景的學生,但或許以後會對中國另有考量。”
薄瓜瓜的一位同學告訴《每日電訊報》,在他剛入學的那年,瓜瓜仍然非常熱衷於社交,但第二年則低調多了——據說和那些泄露出去的尷尬照片有關。還有人說,第二年他把更多精力用在學習上,他會經常在課堂上談論中國,但對於涉及民主改革的問題則會輕輕避開。這一學期,薄瓜瓜還獲得了艾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提供的資助,研究課題是“求解中國非營利組織的透明化與社會參與”,本刊記者致電中心主任賽奇(Anthony Saich),被其秘書告知須聯係媒體關係處,而媒體關係處則以“學生隱私條款”拒絕評論。據《環球時報》2003年7月的一篇報道,賽奇是肯尼迪政府學院與亞洲有關的所有培訓項目的負責人,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對中國官員的培訓。在艾什中心的網站上,還可檢索到薄瓜瓜研究課題的一名合作者Jennifer Choi,本刊記者嚐試通過電郵聯係采訪,亦未獲回複。
本刊記者後聯係到肯尼迪學院的一位教授和一位訪問學者,他們的口徑如出一轍:為了保護學生(以及畢業生)的隱私,教職工不會談論此事。一位老師說,在某個圈子裏,大家都會知道誰是高官的子女,但也隻是私下談論,圈子之外,哈佛的學生非常注意不去評論這些,“哪怕隻是本科生。”
有肯尼迪學院的中國學生對媒體之前對薄瓜瓜的報道感到不滿,認為過分渲染了他生活的“奢華”,在這位學生看來,薄瓜瓜生活“沒什麽特殊的地方”,薄瓜瓜本人“也沒什麽缺點”。之前網傳薄瓜瓜在哈佛的“豪華公寓”距哈佛廣場走路約十來分鍾,公寓本身並無特殊之處,而接近2950美元的月租在哈佛大學所在的劍橋市也算合理價位。
路透社報道說,薄瓜瓜2011年曾參與組織一個名為“China Trek”的活動,部分肯尼迪學院的研究生訪問了重慶,警車開道的歡迎架勢令他們感到驚訝。而《華爾街日報》則引述薄瓜瓜熟人的說法,稱薄瓜瓜似乎直到最近才意識到這種不加掩飾的特權生活的政治風險。
次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決定:張德江同誌兼任重慶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薄熙來同誌不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北京時間下午2點36分,一個據信是薄瓜瓜的賬戶通過iPhone客戶端發出了一條微博:我們又如何泰然處之?!
他順利地從哈佛拿到了學位。在畢業典禮上,身穿黑色學位服的薄瓜瓜展現了招牌式的陽光微笑,他隱秘的內心想法外界無從得知。
人們隻是知道,今年他到哥倫比亞大學去讀法律博士(JD student),這裏也是他同父異母哥哥李望知的母校。公開資料顯示,該校學雜費一年大概需要6萬美元。
他的哥哥是薄熙來與前妻李丹宇所生,此前一直非常神秘,外界從一些公開信息中得知他還有一個名字“小白”。在中國古代曆史中,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就用過這個名字,這位因為父王寵妃的陷害而被迫逃亡的王子,通過種種努力最終贏得了王位。李望知此前曾從事過一些投資活動,商業軌跡與父親的任職有過交叉,但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否認了得到父親的幫助。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庭審中,證人王立軍稱薄熙來讓他保護薄瓜瓜,說“我們家裏就這麽一個看起來比較出息像樣的”。
在濟南中院的庭審現場,“出息像樣”的薄瓜瓜沒有露麵,而李望知和其他薄熙來的近親一起出現在觀眾席,並被央視畫麵拍到。
薄熙來在庭審中辯稱,“穀開來當時是千方百計在我麵前,讓我感受到薄瓜瓜行,薄望知(薄熙來與前妻李丹宇所生的兒子)不行,反過來再說,這還是我們薄家的家風嗎?”
這位曾經的政治明星與妻子和次子進行了切割,並將家庭的種種矛盾公開展現給外界。他的長子被他冠上了自己顯赫的姓氏。庭審後,薄望知公開發表聲明稱“希望父親繼續尊重法律,法律也能尊重事實,能夠給人民一個交代,給曆史一個交代,也給他的兒子一個交代。”
薄瓜瓜小時候住在北京,常年無法見到父母,9歲時曾經作詩一首送給父親:“時晚民子遇,獨院無父存。要知答明歸,作真忘盼兒。”
而在他最為風光的2009年,一段疑似國內英文媒體的報道甚至被選入了後來某地的高考英語模擬題,那篇閱讀理解的最後一題是這樣的:
薄瓜瓜的成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他的爺爺和父親為他樹立了好榜樣
B、他12歲就被送去了英格蘭
C、他在各方麵都表現積極、直麵挑戰
D、他曾就讀於哈羅公學
命題者給出的標準答案是C。
(受訪者關夏係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