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東風一夢遙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
正文

也說懷念。

(2007-01-12 09:16:56) 下一個
      來到美國已逾半月,每一天醒來,發覺不下雨就出太陽。很少陰騭的天空,更沒有淺淺的曖昧的陽光。或許猶如泰勒先生所言,這樣的氣候造就了美國人那樣的性格。我隻能說是那樣,因為我和他們並不熟識,但我知道他們不是我的這樣。我來自一種溫濕的環境,在這裏懶洋洋地探出頭張望,多少感覺有些不適。不知道法國梧桐遮天蔽日的寧靜,能不能讓我少些鄉愁,隻是我還沒有在美國找到那些梧桐。
      朋友說,年紀大了,是這樣的,老年人都偏愛回憶。
      我27歲了,不知道和多大年齡相比算老。本該在異國奮然投入如火如荼的GRE抗戰,竭力追求所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境界,卻總是一次又一次不小心回歸家園。我還沒有以英語方式思維、用英文寫作的習慣。況且我鬥膽以為,“柳絲長,桃花豔”的情愫,冰冷的鍵盤尚不能傳達,何況區區26個字母的排列組合?
      我想念成都,懷念母校。
      有些懷念是為了永遠不再相見,有的卻是對一次次皈依的企盼。我對鹽道街的感情,一直屬於後者。鹽中歲月,於我如同夏日裏的奶昔,爽快、甜蜜。吮吸著吮吸著,突然發覺自己就長大了。這樣缺少成長煩惱的成長,多少為我以後的生活平添了些許苦惱,但溫馨的感覺無論如何都讓人百嚐不厭。
      鹽道街,仿佛一位家中長輩,站在蓉城一角,深情地望著我成長。從12歲到22歲,從小女生到實習教師,我的歡笑、淚水,聚散離合,都成為那棵老銀杏樹的枝葉,春去秋來,年年如新……鹽道街,就象深藏在我心房裏的一條動脈,跳動著帶給我生命。
      剛入校時,尚沒有操場。兩棟教學樓間方寸之地,困擾著每位體育老師。然而,圍繞教學樓的800米測試,穿梭在青石橋的變速跑練習,其樂趣對於12歲孩子恰是剛好。一天天,蓋起了新的教學樓,有了當年很“洋盤”的塑膠操場,卻終結了一些快樂。這一年,正好是我初中的最後一年。
      好像我人生中所有的鼓勵、讚揚,還有五顏六色的獎狀,都集中到初中那三年。到處都是嗬護和寵愛。拿我當自己女兒待的老師們,他們微笑的眼神,今天都成為我心中閃亮的星星。想起初三有一天,班主任私下問我的好朋友,懷疑我是否戀愛、是否壓力太大雲雲。之後又反複叮囑好友,請她不要告訴我老師這樣問過。這是一種怎樣的愛護和感情啊?我一直記得這份溫情,並努力在若幹年後的講台上實踐。後來在政府工作,習得新詞“黨政一肩挑”。不禁想起學生時代,又當班長又當團支書,啞然失笑。
      雖然春光下盡情綻放的少年時光早已遠去。但是,我不傷感也不遺憾。我有過的是這樣明媚溫暖的初中時代,和一生的朋友。
      那位初一開學第一天,第一眼看見的漂亮女孩,成為我最親密的朋友。當然,如果朋友的概念可以界定到相談甚歡的一麵之緣,那我和她就是一生知己。還是要感謝鹽中讓我們結下這段塵緣。15年來,我們彼此早就習慣——哪裏有什麽好吃的,記得下次和她一起來;哪裏有什麽好玩的,記得下次和她一起來;哪裏有什麽漂亮玩意兒,我不要,買給她……先生們忍不住懷疑我們的情感原動力,我卻相信我們前世一定是親姐妹,所以今生親如姐妹。
      我對男性之間生死之交的感情、兩肋插刀的義氣感動不已。更慶幸鹽中讓我遇到姚琳。所有經曆的輝煌都已過去,最親愛的朋友一直陪伴生命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柳姑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的留言。嗬嗬……您好像是第一個在我的博客留言的呢。
我這個月30日就回家過年了。
暫時興奮一下。
Yicasso 回複 悄悄話 So you are my home town girl. And we are now neighbors too.
You'll not be that homesick after you have stayed in the new place for some tim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