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一個甘當"漢-奸"的上海教授!

(2007-06-23 16:25:15) 下一個
從“葛紅兵事件”看當代中國民族精神比日本7大嚴重不如

信源:鼎盛軍事|編輯:2007-06-23| 網址:http://www..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http://www..org 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葛紅兵關於中國人應該忘記對日仇恨的博客,在軍壇引起軒然大波。這件事情也使筆者葉劍思索的問題則是: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比起日本有無嚴重不足?是否需要正視?答案肯定的。當代中國的民族精神,比起日本有嚴重不足,需要大家正視。主要如下--
一、中國儒家的幾千年傳統教育,導致了國人精神中太多的弱者的苟安的“羊性”,遠遠不如日本右翼的強者的“狼性”,其中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一方麵,中國有葛紅兵這樣的學者、作為被侵略者的後代,居然在“倡導”國人無原則地“寬容”、忘卻民族仇恨,另一方麵,日本則有侵略者的後代拒不承認發動戰爭者是罪人,日右翼參拜靖國神社呼喚軍國主義亡魂把戰犯作為英烈祭拜、篡改教科書美化日本侵略史並要求中國不要進行抗戰曆史的教育、甚至要求改變中國的國歌。

兩者相比,葛紅兵“教授”代表的,是一種“羊性”,那就是:以為隻要自己善良狼也就會善良;以為隻要自己平和中庸苟且偷安,狼也會安然無事和平相處;以為和幻想隻要自己忘記仇恨沒了激憤,世界就會天下太平;“葛紅兵”們不但自己要“寬容”、忘記仇恨,還要有血性的人忘記仇恨。而日本右翼體現的則是“狼性”,那就是:狼吃過羊理所當然壞事也要說成是好事,犯過罪也是為了“共榮”。這種狼性說白了是一種“霸道”。而這種羊性,說白了是一種弱者的夢幻、弱者的邏輯;日本右翼的“霸道”則是一種強者邏輯、強盜邏輯。中國是比三十年前富強很多了,但是,有些中國人的精神卻退化了、退化成了弱者了。隻要有這種弱者存在、隻要任憑這種“弱者病”擴散,遲早會發生下一次“狼吃羊”的悲劇。難道我們不該警醒嗎?

二、中國自從清末以來,保守型、長期自閉自足型、擴張性衰退的民族精神,遠遠不如日本開拓型、擴張型的民族精神,其中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較之於日本,不斷在海外開拓領土,甚至霸占公海的衝之鳥礁石、指鹿為馬稱為“島嶼”、妄圖以此劃分幾十萬平方公裏的經濟海域;較之於韓國,霸占中國的蘇岩礁、指鹿為馬稱之為“島嶼”、妄圖以此同中國劃分大陸架海域;而中國,清末以來根本在領土問題上從來沒有開拓意識,相反的則是:保守、自閉、自足,不斷割讓土地。即使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同樣出現領土問題上的退讓--在打贏“抗美援朝”戰爭的情況下、長白山(韓國稱為白頭山)“友情”割一半給了朝鮮;在打贏 “抗美援越戰爭”的情況下,北部灣的白龍尾島給了“白眼狼”越南;在打贏對印戰爭的情況下,退出9萬平方公裏領土讓印度占領;在1990年代俄羅斯極度衰弱的情況下,對於前沙俄和前蘇聯侵占的領土、通過中俄邊界條約加以法律確認。上述種種,固然有不同的曆史原因,但是,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中國對於領土擴展,早已經喪失欲望、早已經喪失進取精神。一邊是保守型、長期自閉自足型、擴張性衰退型的民族精神,一邊是開拓型、擴張型、侵略型的民族精神,難道我們不該警醒嗎?

三、中國以在國外沒有基地、甚至以沒有全球利益為榮的精神,較之於日本以對外開拓甚至侵略為榮的民族精神,其中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與上款承接的則是:在傳統教育上,我們都是宣傳以在國外沒有基地為榮、甚至以沒有全球利益為榮的精神,在60、70年代用以指責前蘇聯曾經的擴張。這些,至今還在影響當今的國人。一個重要的反映就是反航母派的理論:中國在海外沒有利益不需要航母。這些,都已經徹底過時了;在日本人以對外開拓和侵略為榮、美化侵略、不承認侵略的民族精神比較,與日本在不斷建設“準航空母艦”實踐他們的民族精神比較,與中國現在生意做遍全球、海外華裔遍布全球、海外航線遍布全球的形勢比較,徹底過時了。筆者葉劍認為:中國不侵略別國,但是,中國需要保護自己的全球利益。相應地,必須破除“以在國外沒有基地、甚至以沒有全球利益為榮”的傳統理念。中國未來必須有更強大的海軍、必須在海外有軍事基地、必須在海外有自己的駐軍、必須有洲際範圍內保護僑民的“快速反應能力”、“全球到達戰力”。我們現在觀念落後,在日本已經麵世的“準航母”麵前,難道我們不該警醒嗎?

四、中國的對於小國也講退讓的精神、同日本的對於大國也敢於戰爭、敢於蛇吞象的精神,其中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清末以來甚至唐朝以來,日本一向對於大國也敢於戰爭、敢於蛇吞象。甲午戰爭擊敗了清王朝,日俄戰爭擊敗俄國,太平洋戰爭敢於挑戰美國,走的是“以小搏大”的蛇吞象的道路。首先是一種無畏的精神和意誌。但是,中國呢?“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這是前清如此;當代呢?尤其是90年代之後呢?對於冒犯天顏小國,中國國威何在?印尼屠殺中國僑民,中國卻在印尼大地震送去慰問款;越南、菲律賓等等侵占南沙諸島,中國卻在講南海維持現狀、共同開發;印度侵占中國的原屬國錫金為自己的“錫金邦”,中國的做法也是最終加以確認......如此種種,固然有諸多原因,但是,中國的對於小國也退讓的精神、同日本的對於大國也敢於戰爭、敢於蛇吞象的精神,其中的差異,難道不該我們警醒嗎?

五、中國是一個缺乏危機意識的民族,而日本則是充滿危機意識的民族,其中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危機使人奮發,壓力使人進步。筆者看過太多的類似《日本沉沒》的日本電影,宣揚的是一種深刻的民族危機意識。日本民族也確實是一個憂患意識之下“過勞的勤勞民族”。而中國內部呢?又有多少高官、高管,為天下憂、為百姓憂?筆者親見更多的則是借助改革之名、把國企掏空、轉移公有財產歸私人的案例,90年代我工作的國企就是這樣倒閉的;更不用說上海灘上的“陳良宇案”、種種傳說和官方新聞,筆者也是親見親聽;而最近的山西“黑磚窯”事件,本身根本也是地方官員失職失察的結果。歌舞升平,渾然陶醉,沉迷享樂,本身就是危而不是機。較之於日本民族的憂患意識、較之於日本民選政府和官員的勤政、盡責和相對廉潔,難道不該我們警醒嗎?

六、長期計劃經濟下吃大鍋飯型的中國、同市場經濟下主動進取型的日本,精神狀態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看看我們國企的一汽、二汽的領導,同樣掌控汽車合資企業50%的股權,卻把合資企業的經營管理大權拱手相讓、甘做日本汽車的組裝廠、甘做日本品牌的推廣者。他們滿足於享受汽車業曾經的行業壟斷利潤、享受汽車業的行業高成長利潤,根本不管自主開發、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甚至,他們利用關係,拖延民族汽車企業的新車審定的審批,以便維護本企業利益、包括合資外商、日商的利益。這是長期計劃經濟形成的惰性的表現。也是局部利益高於民族利益的一個例子。筆者葉劍認為:至今為止,中國汽車業還主要是外資品牌占主導地位的暫時的“敗局”,與其說是中國企業競爭的失敗,不如說是:長期計劃經濟下吃大鍋飯型的中國汽車業領導,早就在精神上輸給了市場經濟下開拓進取型的日本車商。前車之鑒,難道不該我們警醒嗎?

七、中國的內部多、妥協者多、窩裏鬥多的民族精神狀態,同日本的相當團結的民族精神比較,其中的差異需要大家看清和直麵

正因為中國內部多、妥協者多、窩裏鬥多,所以中國在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宋敗於金、明敗於清、抗戰八年出了幾百萬和偽軍、當代出了葛紅兵這樣的新例子。這是我們需要反省的事實。如果說封建王朝、階級壓迫造成民族內部分裂,那麽相對富足的當代卻出現的,到底由何而生?而日本曆史上,包括侵華史上,幾乎罕見“日奸”、叛國者、投降者,更多見的卻是與敵同歸於盡的、剖腹自殺的、寧死不當俘虜的。民族凝聚力的問題,是一個大問題,其實質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失落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好,會影響到統一和發展。筆者自己在上海灘上、花花世界,遇到太多拜金的失去原則的男人、女孩,甚至曾經遇到部隊的女軍官在婚介所、以婚戀為名向我索要買房讚助、同時卻在同其他男人談婚論嫁;遇到太多的人以海外移民為榮;筆者葉劍在自己從業的證券業,也見多了某些為外資利益充當“買辦學者”的專家、教授、名人,他們甚至不惜中國證券業損失萬億計的虧損、以“千點論”、“老鼠會論”、“推倒重來論”來誤導政府打壓股市、滿足外資從低位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要求、成為為外資呐喊的“排頭兵”。失去民族立場、隻顧個人利益,是內部多、妥協者多、窩裏鬥多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精神狀態的失落。這樣的精神狀態,同日本的相當團結報國、甚至以死報國的民族精神比較,難道不該我們警醒嗎?

總結上述七點,中國的民族精神的弱點,需要正視、需要警醒。中國未來要聳立於世界民族強林,必須有一個堅強、強健的民族精神。隻有物質繁榮沒有精神支柱的宋朝,滅亡於金。這是前車之鑒。民族精神的建設,這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是一個漫長的建設過程。但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都要硬”的理論,我們不能忘。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教育,隻能加強不能削弱。中國曆史上被侵略被瓜分被欺淩的曆史,永遠不能忘;中國的誕生於民族危亡時刻的現有國歌,永遠不能改。否則,我們身邊,會看到更多的、自身已經發生了“顏色革命”的“黃皮白心”的“葛紅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