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府的一切收入都要歸公, 希望全國推廣!

(2007-02-20 12:00:14) 下一個


  政府的一切收入都要歸公。

  2007年1月27日江蘇省兩會上,江蘇省省長梁保華對外宣布,從2007年開始,江蘇省要將全省非稅收入全部納入國庫或財政專戶。

  此前的10個月,江蘇省已經悄然啟動了非稅收入改革的大幕。



全省67個省級機關廳局單位全部推行了非稅收入的改革。

  這筆錢歸整起來不是一筆小數字。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包國新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透露,“67個省級機關單位就有160多億的非稅收入,平均每個部門2.4億元左右。”

  來自財政部財科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各級政府的非稅收入總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相當於同期全國財政收入的40%以上。這還不包括數額龐大的土地出讓金。

  非稅收入,是指行政事業性收費、執罰收入以及龐大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等除稅收之外的各項政府收入。

  “這筆資金一直徘徊在預算外,滯留在各部門,來源和支出不受監督,被各部門截留擠占,用於發放獎金和私設‘小金庫’。”此間的一名財稅專家說。

  現在,江蘇省率先對政府的這筆錢動刀。

  2000億的隱患

  根據江蘇省財政廳的統計,江蘇的非稅收入體量非常龐大,從1996年的255.02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107.3億元,年平均增長17.7%。全省非稅收入與地方稅收收入基本持平(2005年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約1300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30%以上。

  而如果把土地出讓金也計算在內,非稅收入的盤子會更加龐大———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陶培榮透露,2005年,江蘇省全省合同土地出讓金達到1000億元上下。

  如此算來,江蘇的非稅收入2005年已經達到2000億元以上。

  而非稅收入主要下沉在地方,越往下越大。特別在一些西部地區,非稅收入一般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60%以上,很多地方甚至超過了財政收入。

  東部比例稍微低些。“一般的縣,非稅收入都占財政總收入的20%以上。”無錫市一位副秘書長2月5日告訴記者說。這當然不包括土地出讓金。

  “非稅收入來源是什麽?如何支出的?一直是筆模糊帳。”中國財政學會理事、南京審計學院教授蔣大鳴說。

  政府的非稅收入也經常成為審計的重點。江蘇省2005年的一份審計報告就顯示,在被審計的10多個部門中,有5個部門收入不入賬或轉移至下屬單位和機關工會等521.26萬元;3個部門及下屬單位設立賬外賬、“小金庫”共538.5萬元,主要用於彌補行政經費不足和發放職工福利。

  “我們原來的年終獎,科級以上的能發五六萬。”江蘇省某省級機關一位副處長私下表示。以獎金的形式發放給部門員工,是非稅收入最為主要的支出方式之一。

  非稅收入的膨脹也給以企業為主的稅賦主體帶來沉重負擔。“我們公司曾經一天收到來自工商、稅務、環保等部門的五張交費單子。”南京市一位知名民營企業老板就告訴記者,“每年光這一塊就夠我們受的了。”

  “非稅收入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蔣大鳴說。

  三步走策略

  清理政府的非稅收入,江蘇省將它作為推動政府轉型的一個抓手。江蘇專門成立了一個非稅收入收繳管理製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克誌擔任組長。

  考慮到改革的複雜艱巨,江蘇采取了這樣先試點,後逐步推開的策略。

  在2006年一季度,先選擇部分省級單位進行試點,並在當年年底在所有的省級單位中推廣。

  在地方上,先在徐州、常州、淮安及張家港、海安縣、邳州市、灌南縣、高淳縣、溧水縣等部分市縣進行試點,2007年年底在全省各市縣推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