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提“做官即不許發財”

(2006-12-07 21:40:26) 下一個
    
  
  美國華裔市長林恩成頗具傳奇經曆.他三次出任市長,三次光榮退位,現在又準備幹第四任。這位華裔市長“既無權,也無錢”,像名義工一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為市民服務;勤奮敬業,處事公道,在市民中口碑甚佳。他說:想掙錢就不要當市長(新華社12月7日報道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12/07/content_5449435.htm)
  
  我想起民族英雄吉鴻昌的“碗銘”來——“做官即不許發財”:1920年5月,吉鴻昌的父親病重。病床前,父親對兒子語重心長地說:“吾兒正直勇敢,為父放心,不過有一句話我要向你說明:當官要清白廉政,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即不許發財。”父親病逝,吉鴻昌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製。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做官即不許發財”,說起來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曆朝曆代對當官的都有這樣的要求。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範蠡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稱雄一時,自己也發了很大財。但他非常清廉,舍得把所有財物悉數散去。他不愛財嗎?不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鄙視作官時發財。退出政治舞台後,他把自己的前後兩次職業加以分割,多次改名換姓,孤身一人做生意,最終靠信用和高超的商業技巧成為“大款”,成為古今商人的偶像,被人尊稱為“陶朱公”。
  
  中國共產黨人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更主張“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所以“做官即不許發財”,也自是題中應有之意。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拋頭灑血,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建設時期,焦裕祿、孔繁森、吳仁寶等等,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把權力當作責任,“心裏裝著群眾,惟獨沒有自己”,牢牢把握自己的人生坐標,在思想上自覺築起一道“不許發財”的反腐防變堤壩,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追求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
  
  可惜時下,也有一些掌了權的共產黨人,背叛了黨的綱領和宗旨:有的主張“高薪養廉”,創造條件、創造機會讓自己先富起來;有的強調什麽“黨員幹部也是人”,把黨的標準隨意降低在了一個普通人的位置,混淆了黨員幹部和一般群眾的根本思想區別。正是在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引導和鼓惑下,一些人分不清是非,迷失了方向:有的,一邊作官,一邊發財,與民爭利,以權謀私;有的,幹脆把作官也當成了一條特殊的掙錢門路。福建省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說:“升官不發財,請我 都不來。當官不收錢,退了沒本錢。”在焦裕祿任過縣委書記的蘭考縣竟然有繼任的書記說“別跟我提焦裕祿,一聽焦裕祿我就煩”。他們嚴重敗壞了黨風黨紀,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唇齒相依的魚水關係和感情。   
  
  不久前,媒體報道了俄羅斯護法機構領導人協調會議的消息。會上,普京指出:“金錢必須與權力分家”,他強調:“這也是對每位官員,每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護法人員的要求。想要掙錢,那就下海經商;想要為國服務,那就靠工資生活。”現在,我們又聽到了來自大洋彼岸另一個國家的聲音:想賺錢就不要當市長,當了市長就不要想掙錢。
  
  美國、俄羅斯、中國,或遠隔重洋、或近在咫尺,國度不同,曆史背景、政治體製、民情風俗、文化傳統也存在著較大差異,但人的感情、做官之道卻都是相通的,可見,反腐倡廉具有跨國界的意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掙錢和掌權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但這完全應該是兩條道上跑的車。但願來自異國他鄉的聲音能給我們的反腐倡廉以新的啟發;也但願“做官即不許發財”這一民族傳統能在新的曆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得到發揚光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