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會__在美國分地蓋房子的經曆_Life_American culture
(2007-05-13 21:34:56)
下一個
·Reader86·
搬了家,發現新的地方與老地方比,地多,房產也便宜。不能再指望買了房子坐等房價翻番。丈夫說,咱改變戰術。於是乎,買下一座帶著大片地的小房子。
剛搬進新家,就有兩鄰居上門前來問好。我們很感動,興致勃勃地大發一通對新生活的議論,並透露我們要蓋新房子。鄰居走後,我把前幾天讀到的一篇同胞寫的介紹落磯山下美國鄉親的文章,調出來給丈夫看。這兒離落磯山脈不遠,已感到美國鄉親的熱情。
安置下來後,我們著手準備蓋房子的事。首先要把地分開,因為規定一塊土地上隻能有一座房子。雇了測量公司,畫了圖,房管會把圖打回來幾次,讓人把後院裏前房主留下的養馬棚拆了,測量公司把圖又修改了幾次,最後過了關,隻等鎮委會批準了。
一天,兒子從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同學那裏得到消息回來說,爸爸上了報紙。這裏又不評勞模,丈夫亦不創花邊新聞,何以上報紙?從回收籃子裏找出前一天的報紙,看一看,嚇了一跳。好象是別人貼了咱的大字報那個感覺。原來那兩個鄰居,哪裏是來問好,是來刺探軍情的。得知我們的計劃,她們和家人及另外一鄰居去鎮委會上抗議去了,說是不同意我們分地。鎮長把我們的申請向後推遲,在兩個月後的一次會上再討論。
分析來分析去,鄰居這行動還真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從我們搬來到申請分地,中間有很長時間,如果不是有人通風報信,他們可能是每個月都去探聽,終於撞個正著。看來美國的“街道委員會”不比國內的差。可是我們把我們的地一分為二,是在不違反鎮政策的前提下,根據我家的需要決定的。與鄰居有什麽關係?為什麽別人要幹涉我們的內政?就算他們象自己聲稱的那樣,已住此地30,40年了,可他們擁有的是他們那塊,並不擁有我們這塊!丈夫說別激動,讓我去問問房管會,當時他們說是不用討論,自動批準。問後得知,這是鎮長及政客們的權宜之計,緩衝持不同意見群眾的情緒,不至於使他們在下次競選時少得選票;房管會反複強調除非反對我們的群眾在下次會上搞個全鎮大遊行或是武裝暴動什麽的,我們的計劃照常批準。對房管會半信半疑,我們決定下次鎮會一定要參加。
鎮會就在新年後第一個星期一晚上舉行。丈夫和一朋友早早就去了,我把上課外課的孩子接回家後,從容到達。我想當麵問一問他們:分地的這鄰裏有的是,不止俺一家。俺中國人給你們修鐵路,做苦力就行,分地,蓋房子為什麽就不行?進了鎮廳,倒抽了一口氣,裏麵已經是滿滿當當的了。一條街上的人都來了?他們真的要發動一場革命來阻止我們蓋房?瀏覽了一下丈夫遞過來的議事日程,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安安穩穩地坐下。這會上要批準十幾個計劃,我們的是小問題。排在最後。
剛坐定,鎮會就開始了。主席台上鎮長鎮委會一字排開,第一排觀眾席右邊就座是房管會,左邊是鎮報的兩個記者。講演台位於會場左角。第一項禱告--請上帝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作出正確決定。我已經很長時間沒開過這種群眾大會了,忽然產生了錯覺,好象是回到幾十年前,會前敬祝偉大領袖萬壽無疆。我和丈夫交換了個眼色,強忍著沒笑出來。
第一個議程是一個建築公司要求鎮委批準他們建一個新住宅區的計劃。他們用幻燈把圖紙,城市增加的人口,住宅區將增加的人流,來往車輛及有關其它統計數字打在對麵的牆上,對自己的計劃作了詳細介紹。然後是群眾發言。講演台的麥克風邊已排起長隊,人人拿著講稿,看來都是有備而來的。本市報紙社區版對一家一戶蓋房的爭執都一絲不苟地刊登,說明老鄉們對這類事情很敏感。
第一個發言的住戶第一句話是引用中國的諺語“萬裏行程,始於腳下,”來說明建築公司邁錯了腳步,會一錯到底。我說還不錯,這小城市的人還知道中國的諺語。丈夫說為什麽總聽人重複這個諺語呢。我說需要。他說大概這是大家唯一知道的中國諺語吧。討論到此被嗚咽聲打斷。一少婦聲討著新住宅區對自己一家的諸多不便,說著說著竟流下了眼淚,悲傷起來了。這個計劃不受歡迎。家家戶戶都提出新的工程會增加來往車輛,造成對老住戶的不便,堅決反對。除了第一人,大家第一句話都是,“我在這裏已住了多少多少年…”象我們的鄰居一樣,他們不是覺得人人平等,而是覺得住久了,就歸他們所有。沒想到,最後有一年輕人持不同態度。他說他的家族在過去幾十年中,搬遷過好幾次。一次是為一條貫穿南北的高速公路,另一次是為一大商業區,這次又遇到新住宅區。他開玩笑說,城市發展總與他家過不去。可是,不管老住戶高興不高興,城市要發展,人口要增加,路要修,商店要蓋,新住宅區要增加,曆史的潮流就算你檔,也是擋不住的。我有點忘情,呱呱呱呱地為他鼓起了掌。丈夫馬上製止我,“不要遭眾怒啊,你還要不要我們的計劃被通過?”可不是嗎,我差點忘了我坐在那裏是為什麽的。
第一個計劃沒被批準,後麵幾個也同樣場麵,同樣下場。好象那天晚上隻批準了一,兩個新建築計劃,而那一,兩個決不是第一次申請。鎮長總是說,考慮考慮住戶要求,修改修改計劃,咱下次再討論。看來每一個城市發展計劃都是這樣經過“千錘百煉”而成長起來的。
到了討論我們分地計劃的時候,快十一點了。大廳裏已空空蕩蕩了。自願跟我們一塊兒來,要幫我們說話的美國朋友已等不及,走了。那幾個鄰居連個影都沒現。讓我滿腔的感情,滿腹的話沒有地方發泄。正發著呆,丈夫拉我起身。坐了一晚上,最後連鎮長說“通過”那兩字都沒聽見。回家後把同胞寫的那篇文章又看了一遍。落磯山下的眾鄉親是好,可那篇文章通篇沒講一句話,一件事來說明那位同胞如何與這些鄉親們發展友誼。看來與腹地的鄉親們溝通思想,增進理解不是件容易的事。
現在我們讀報紙不隻看報紙的前麵幾版,隻關心世界,國家大事了。我們也時不時地研究研究社區裏的動向,沒準哪一天我們又上了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