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

貝葉是一種可以在上麵寫上字的葉子。
個人資料
.川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讀過的一本書】茨威格的小說

(2021-12-11 13:33:18) 下一個

斯蒂芬。茨威格於1881生於維也納的猶太人富商家庭,他的詩人天賦很早就顯露出來,在大學時期就發表了兩部詩集。在成為與契訶夫(俄)和莫裏亞克(法)齊名的世界上最傑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說家之前,他做過翻譯和編劇等,以此作為學習偉大作品的手段。在發現了自己與名家的差距之後,他把已經完成了一大半的長篇小說付之一炬,那之後他致力於中短篇小說和傳記的創作,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才寫了一生中唯一的一篇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茨威格一生經曆了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成了堅定的反對戰爭的和平主義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為了逃避納粹的掌控逃去了巴西。1942年出於對他的“精神家園“歐洲被毀滅而悲觀自殺。

寫下上麵兩段文字簡介後我遲疑了。雖然現在我隻是打算簡單介紹一下我讀了茨威格的著作後的一點感想,但我不確定上麵的文字---還有如果延續同樣的風格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有任何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是豐富的,尤其如茨威格這樣純粹地將自己奉獻給文學聖壇的人更是留給了後人一座挖掘不盡的寶藏。可是我---如此情緒化的、思想漂浮不定的我---如何才能將其中最光彩奪目的鑽石提取出來呢?如因我的淺薄之故,錯過了其最寶貴的珍藏,視珍寶珠玉如石礫,反倒更是犯了大錯。

但是,盡管非常猶疑不定,我還是決定將自己最深的感觸寫出來。即使隻能記下一鱗半爪,若能拋磚引玉已然足矣。

像茨威格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有一顆正直真誠的心靈,而且這樣寶貴的心靈又經曆過命運的嚴酷洗禮,就已經擁有了像我們這樣如同溫室裏的花朵一樣的人生所缺乏的滋養偉大作品的更加熾熱豐潤的陽光雨露。就像他在自傳《昨日的世界》的前言說的:

“幾乎沒有任何一代人像我們這樣,命運的負擔如此沉重。我們中間的每個人,即使是年紀最小或是最微不足道的,無不在心靈深處被歐洲大地上幾乎是無休止的火山般的激蕩所震撼。我很清楚,在千千萬萬人中間,沒有任何人具備像我這樣的優越條件:我是奧地利人、猶太人,也是作家、人道主義者與和平主義者,恰恰站在震蕩最激烈的地方。震蕩三次摧毀了我的家園和生存的條件,使我徹底脫離了與過去的一切聯係。震蕩戲劇性地把我拋入一篇荒野,在荒野中我清醒地認識到:‘我不知道要奔向何方。’“

對普通人來說,生活在這樣的動蕩時代是不幸的,但對作家而言,驚濤駭浪的人生經曆卻是產生偉大作品的搖籃。茨威格和與他同時代的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夫等都是在那動蕩不安的時代為我們留下了寶貴文學遺產的天才作家。與被譽為現代主義代表的意識流作家喬伊斯和伍爾夫不同的是,茨威格的作品雖然也用了意識流的手法,但他的風格還是屬於很傳統的。茨威格延續了他所崇敬並親自為之作傳的巴爾紮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現實主義大師的寫實風格,並以熾熱的激情去展現人性的複雜幽深的精神世界,使其作品的詩人氣質更加濃鬱,心理描寫的細致入微也達到極致。

茨威格最廣為人知的中篇小說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茨威格將自己想象成女性,以第一人稱無比細膩地寫出了癡情苦戀的女人心理,將一個女人的純真、堅貞的愛情刻畫到了極致。這部小說在15年前曾深深感動了當時以知性才女聞名的徐靜蕾,使得她親任導演、編劇和演員三職,與薑文一起拍了一部同名電影。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則將人的心理的瞬息萬變寫得更加深刻且觸目驚心,看後更覺人性的脆弱。女人突如而來的激情也如陷入賭博的狂熱一樣令人難以自拔,瞬間能將人拖入深淵。

他的另外幾篇中篇小說《普拉特爾的春天》、《貴婦失寵》和《馬來狂人》也把女人對愛情的渴望、對失寵和無聊生活的恐懼和對寧可喪失生命也不願失去尊嚴和名譽的傲慢也描繪到了極致。這樣能以無以倫比的細致深刻的筆觸揭示出女性的心理活動實在是令我膛目結舌。而在《夜色朦朧》中,他以詩情洋溢的筆觸來描寫夜晚的幽會:

“在他身後,睡意正濃的樹木在輕聲呼吸,慵懶的夜風輕柔地拂動青草,發出絲綢曳地的悉窣聲,越來越悠遠,越來越響亮,活像一股溫暖的波濤湧來,旋即又悄悄地消逝。黑夜在靜靜地呼吸,窗戶無聲地立在那裏,一個銀色的鏡框,嵌著一幅褪色的畫像。難道她沒有聽見他的聲音?還是她已經不願意再聽見他的聲音?“

像這類如詩如畫的描寫經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現,更加彰顯了他詩人的本質。他對情景交融的描繪既細致入微又絢麗多彩,宛如一幅幅印象主義的圖畫,而他的心理描寫更勝一籌,其曲折幽深的程度近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類心理描寫的代表作是《無形的壓力》,這部小說將被強大的國家機器洗腦的高壓之下,個人的無以為力、完全喪失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的軟弱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之不禁毛骨悚然。還有《象棋的故事》講述法西斯對人的迫害,除了像把人關進集中營那樣進行慘無人道的肉體折磨,還有另一種更加殘酷無情的是對人的精神迫害。就是將人完完全全孤立起來,使人的精神得不到任何滋養而變成行屍走肉。故事中的B博士為了不讓自己陷入精神枯竭的境地,從偶然偷到的象棋書裏學習棋譜,自己跟自己下棋,最後變成精神分裂。這一篇也跟《無形的壓力》一樣令人毛骨悚然。

茨威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寫成的,與他的中短篇小說一樣細膩生動,而其中所流露出來的對傳統道德的捍衛,對名譽的珍惜特別令人動容。有人說這部小說傾注了他對拋棄發妻的愧疚以及對歐洲的文明被毀滅的悲痛,而小說的悲劇性結局的確令人為之心痛神傷。

如果從宏觀角度去評判,茨威格的作品的確沒有像托爾斯泰或狄更斯那些長篇巨著那樣的龐大構架和廣闊背景,也沒有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那種令人炫目的結構或者伍爾夫的《奧蘭多》那樣跨越幾百年的時間框架。他隻是將一些場景和人物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見微知著、窺一斑而知全豹。因為他的本質上是一個詩人,有著詩人無比敏銳細膩的直覺和正直真誠的心靈。這是他為世界上無數人喜愛的根本原因。即使將他與世界上最傑出的作家並列,他也毫不遜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