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

貝葉是一種可以在上麵寫上字的葉子。
個人資料
.川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莊子故事係列之七:庖丁解牛

(2011-02-05 20:03:43) 下一個

莊子故事係列之七: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莊子。內篇。養生主》中的故事。養生主一章用好幾個奇特的故事說明了莊子順其自然的生命態度,強調隻有不強求,不過度,遵循中正自然的規律才是養生的根本。 

 

故事開始時,莊子先感歎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探求外物的欲望是無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欲望,是危險的!這樣去汲汲以求的人,就更危險了。做好事時能遠離名利,做壞事時不至於遭受刑罰,經常遵循中正的自然之道,才可以保全自己的身體和天性,可以奉養父母,可以享盡天年。  

 

接著,莊子就說了“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地說明什麽是遵循中正自然的規律。故事說: 

 

庖丁為文惠君殺牛。隻見他手所碰的,肩膀所靠的,腳所踩的,膝蓋所抵的,還有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進刀時的切割肉裂的響聲,都十分和諧動人。他的動作像踏著《桑林》舞曲起舞,解牛的聲響也象美妙的音樂一樣。 

 

文惠君讚歎道:“真了不起呀!你的技術怎麽會這麽高超的啊?”

 

庖丁放下刀答道:“我最喜歡的是研究事物的規律(“道”),比研究怎樣提高技巧更有興趣。剛開始殺牛時,我的眼睛看見的隻是一頭牛而已。過了3年之後,我就不再把牛看成一頭全牛了。到了現在,我隻用心去感知牛,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它,身體的器官停止了活動,而聚精會神地去感知它。按照牛的天然結構,將刀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刀片受到絲毫損傷。不去碰骨肉相連的部位,更不會硬切大的骨節。一個好廚師隻是用刀切割,所以一年換一把刀;更多的廚師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殺過的牛數以千計,可是刀刃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的那樣鋒利。這是因為牛的骨節之間有空隙,而刀片非常薄,用極薄的刀片切入間隙之間,自然是很寬綽的而遊刃有餘的了。所以我這把刀用了19年還像剛剛磨過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我切入筋骨交錯的部位,還是非常小心翼翼,目光專注,動作緩慢,動刀輕微,把關鍵部位切開之後,牛就象泥土委攤在地上一樣被解開了。我提刀站起來,看看自己的四周,不禁躊躇滿誌。之後我再把刀擦好藏起來。”

 

文惠君讚歎道:“太好了!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的道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麽道理呢?首先,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客觀規律(也就是“道”)的,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最關鍵的是研究它的規律,就象皰丁說的,他最喜歡的是研究“道”,比研究怎麽樣提高技巧更重要。當他對牛體的結構了如指掌了然於心之後,他看見的就不再是單獨的某一隻牛,而是符合每一隻牛的普遍的結構特征,也就是牛的“道”。到了那個時候,他就不是靠蠻力去硬切牛肉,活硬砍牛的筋骨,他不再依靠眼睛,耳朵,手或腳等感官,而是聚精會神,用心去感受牛的骨肉之間的細微間隙,把很薄的刀片切進那間隙中,這樣,那麽粗笨的結構複雜的大牛就像土崩瓦解一樣被分解了。 

 

所以田玉,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研究那件事情的規律是至關重要的,應該先掌握事情的規律,再去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反過來,憑自己的擅長的能力或喜好的方法盲目地蠻橫地去處理問題。如果能做到這樣,對付困難的問題就會事半功倍了。比如說,當你在學習中文時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有沒有靜下心來先想一想:中文的字,句有什麽特別的規律呢?先把規律總結出來,然後再找學習那些規律的方法,同時合適安排好每天學習的時間,提高自己的記憶和寫作等方麵的能力。這樣,學中文就應該不再是那麽困難的事情。

 

媽媽以前認識一個中英混血的年青人,他選讀了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博士,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因為不喜歡現有的中文輸入係統的難以使用,便自己用心研究中文字的結構,找到了每個中文字的筆畫和偏旁的筆順和組合規律,創造成一個獨特的按照筆畫和偏旁順序輸入中文的方法,成立了著名的“字”公司,為中文輸入另避蹊徑,這就是麵對困難潛心研究的成果。 

 

其次,庖丁告訴我們,他在解牛的過程中,碰到筋骨錯雜糾結的部位,不是用眼或手等感官去碰,而是聚精會神用心去感覺,對越難切的部分,就越是專心致誌,手反而動的更加輕微。因為對越是困難的局麵,凝神用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神能比眼睛和手腳更精微地感受到細微的分別。 

 

所以孩子,當你練琴的時候,每當遇到很難彈出的章節時,請緩慢下來,調整呼吸,閉上眼睛,先用心慢慢體會每一個音符,在心中把每一個琴鍵先彈出來吧。如果彈不出音樂的美時,也能不能先停下來,用心去想像那音樂想要表達的意境呢?那麽做,是比不斷地練習指法更加重要的。 

 

如果你能這麽做了,最後,彈琴就不再是一件苦事,當你真正能駕馭音樂的時候,音樂就能為你帶來美的享受,成為你一生的慰籍。你彈琴的樣子本身就會是美好的樣子,就像皰丁解牛的姿勢像舞蹈,聲響如音樂一樣,而當皰丁成功把牛輕而易舉地分解時,內心也是躊躇滿誌十分開心。孩子,如果你學習到他的道理,最終也能體會到他的那種快樂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探求外物的欲望是無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欲望,是危險的!這樣去汲汲以求的人,就更危險了。老子有類似的說法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意思是說懂得什麽時候滿足的人不會受到侮辱,知道什麽時候停止的人不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這是我的理解。 

 

對“知也無涯”的“知”,很多人解釋為“知識”,也有人把“殆”解釋為“疲倦”,那麽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令人疲倦的!這樣去汲汲以求的人,就更疲倦了”。這麽解釋也有道理,但是“知”可以解釋為“探求外物的欲望”,“殆”的本意是危險,所以我覺得我的理解或者與莊子高遠無求的思想更為貼切。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做好事時能遠離名利,做壞事時不至於遭受刑罰,經常遵循中正的自然之道,才可以保全自己的身體和天性,可以奉養父母,可以享盡天年。在莊子看來,善惡是要忘記的,名聲和刑罰都要遠離的,“緣督以為經”的意思就是順著自然之道才是養生的方法,也就是莊子在《齊物論》中說的“得其環中,以應無窮”的道理。 

 

所以文惠君聽了皰丁的一番話,便感歎道: “太好了!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的道理。”這是因為,皰丁解牛神乎其神,是因為用心去遵循了牛體結構的自然規律,而文惠君作為一個君主,養育眾生的方法也是要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的,二者之間有著相通之處。在這裏,文惠君所說的養生,應該不同於普通人所說的調理自己身體的養生法,而是指養育眾生治理百姓的道理。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人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牛的骨節之間有空隙,而刀片非常薄,用極薄的刀片切入間隙之間,自然是很寬綽的而遊刃有餘的了。現在我們所熟悉的“遊刃有餘”這個成語就是從庖丁解牛的故事來的,比喻東西很寬裕,用也用不完。 

下一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