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一個農村人
(2007-02-04 02:41:58)
下一個
父母生於農村,長大後才離開村,來到城市。
父母的幾個兄弟姐妹中,有的至今還生活在農村。大舅,就是一個這樣的農村人。
農村人,用我們那個城市的方言,被稱做"老巴子",老巴子具有貶意的意思,至於為什麽叫老巴子,不清楚。 我想,老巴子的由來,可能是來自於農村人的老實巴交,好受欺負的品性。
母親是四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兒,從小就沒了娘,由姥爺拉扯大,中年時又沒了爹,作為長兄的大舅就成了家裏的主心骨。姊妹間,家庭裏,兒女中的瑣事,母親都要和她的長兄大舅嘮叨嘮叨,發發牢騷。
姥爺還在世那會兒,母親每年都會接姥爺到城裏住上一段時間,逛逛城,看看城裏的新玩意兒。到時間了,姥爺總是不顧母親的挽留,硬要回村兒裏,說是,天天看著城裏的樓房,數著街上的汽車,出門溜溜老迷路,總之,這城裏的日子沒意思。回村後的姥爺,總喜歡和鄰裏鄉親,老頭老婆蹲在村頭,誇誇女兒有多孝順,講講城裏的新鮮事兒,到興頭上,總是一句:"城裏好,城裏人享福,不過我是不稀罕去了。"惹得眾人感歎:"瞧你,跟著閨女享享福,還不樂意,我們這活了一輩子還不知城裏是啥樣兒!"姥爺呢,那點兒虛榮心被滿足了,挺胸抬頭,叼著煙袋,一步三晃的回了家。
自從姥爺走了之後,每年被母親接到城裏來的,就是大舅。
大舅,個子不高,有點兒駝,總是一身灰色中山裝,再加一頂灰帽子,一看就知是農村人。每次來,總是扛著大包小包的土產品,花生,地瓜,芋頭,還有舅媽烙的甜餅。大舅的到來讓我們孩子很歡心,圍在他身邊,纏著他講講村裏的故事。
大舅延續了他在農村的作息,天不亮,就起床,沿著海邊溜一圈。回了家,就忙著找事做,家裏的門鎖,廚房的瓷瓦都是大舅修好,鋪成的。
大舅喜歡喝點兒,像姥爺,每頓必有酒,白酒,不多,二兩足以。生活不富裕,母親買的都是便宜的大曲,大舅喝的確是有滋有味。下酒菜不多,一家老小七口分吃,大舅格外注意,傾著筷子,在盤邊夾一點兒,放到嘴裏,嚼好長時間。母親總是嫌大舅客氣,不停的給他夾菜,就這樣,你謙我讓,一頓飯下來,不多的飯菜竟會剩餘很多。
農村包產到戶的政策下來後,大舅承包了一片萍果園,一年後,成了萬元戶。街裏鄉親,兒女侄媳上門道喜,肩帶著借錢。大舅也是格外的大方,有求必應,一頓光景的功夫,這萬元戶的稱號就沒了。氣得母親總罵這幫人不是東西,又怨大舅連給自己打酒的錢都不留....
就這樣,大舅每年都會進城,看看母親,看看我們,他成了我們家不可缺少的一員。
出國後,就再沒見過大舅,時常問起大舅,母親說,大舅來的少了,因為年紀大了,腿腳不太靈便。問母親,不見麵,不想大舅嗎?母親無奈道,大舅不能來,我也不能經常回去,一是住不慣農村,太髒,再說我走了,誰幫你姐看孩子,誰照顧你爸呀。
母親的大實話聽的我很難過,哎,這親情總有一天會分離,不論是何種緣故,作為有感情的"人",我們承受的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