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剪梅 · 舟過吳江

(2007-01-23 12:25:54) 下一個

             蔣 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心字香澆。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釋】
      吳江:今江蘇省縣名,在蘇州南麵、太湖東麵。
     “秋娘渡”、“泰娘橋”:均為吳江地名。
      銀字笙:樂器名,是笙管的一種。
      心字香:一種香名。據說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鑒賞】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度宗鹹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不仕。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它是作者於南宋消亡之初,飄流太湖一帶所作,心懷愁緒,思鄉同時更感傷國土淪喪。
       上闋從“春愁”落筆,寫了瀟瀟風雨中作者以酒澆愁的情景。“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作者胸中一懷愁緒無法排遣,渴望借酒澆愁,江上泛舟,見酒樓挑出了大字酒招,似乎招呼作者前往一醉解愁。“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在那“秋娘渡”和“泰娘橋”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多情之地,作者本應能開懷暢飲,愁緒頓消。然而,恍惚中隻感覺風雨飄搖,不知其所,使原先的“春愁”更加濃重,難以釋懷。
       下闋點明上闋所敘之愁乃有家難歸帶來的痛苦,並發出了時光易逝,好景難久的感慨。“何日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作者以設問句式點出“春愁”的由來,原來是思鄉心切,他回憶起在家的情景:他的妻子吹奏著銀字笙,屋內香爐裏燃燒著象征男女愛情的心字香,笙管悠悠,青煙嫋嫋,令人神往。寫到這裏,詞的筆鋒一轉,感歎“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歲月無情,眼見得時光已催紅了櫻桃,染綠了芭蕉,更是把韶華人生拋在後頭,使人悵惘不已,心頭泛起更濃的憂愁,以此有個性的感傷語氣結尾,餘韻繚繞,讓人回味無窮。聯係到該詞的寫作背景,我們不難體味到作者所抒的“春愁”、“思鄉”實際是道出了對國家的憂患之情。
         這首詞的鍛句煉字尤值一提,四字疊句“風又飄飄, 雨又蕭蕭”及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具有鮮明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且文字優美、色彩清麗,詞中見畫,別有韻味。
上片寫客中漂泊的“春愁”,以景托情;下片懸想回家團聚的溫馨甜美,反襯眼前之愁苦,化虛為實,以極絢麗的春色寫年華流逝、青春難再、人生苦短的無奈。詞人的愁,是客愁,鄉愁,傷春惜時之愁,也是家國之愁。全詞形似明快,實則苦澀,似“流”實“留”,情感在動人的音樂美感中回環流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