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食物兩三則

(2024-06-18 05:25:13) 下一個

泡菜與大餅

從江浙行回來胃一直不舒服。一路上雖然也嚐了些杭幫菜徽菜贛菜,但真正考驗我的胃的是辣椒。我盡量不點辣菜了,不想還是在小碗菜的時候實在是沒能避開。可能也就是醬汁裏的豆豉辣醬。反正吧,我的胃開始湧胃酸,睡不好,吃藥也沒有用。而且是一連幾天嘔吐咳嗽燒心等等症狀。跟從事醫藥工作的老同學提起,她正好家人都做過胃部手術,建議我也試試。我趕緊聯係醫院,不知道一樣的手術能不能在新加坡做。

回到新加坡我也是想了很多辦法,下不去就吐出去。要不就燒些清淡的湯麵米粥。但就是不能平複。想去牛車水買我慣吃的各種小吃,但是怕白花了力氣。吃完飯難受要吐清腸胃,胃裏難受了再找東西吃,我實在是心疼那些花了心思燒出來的菜。於是乎,我決定從簡。發了麵本來想蒸包子的,揉揉烙了兩塊餅。

蔥油餅,再翻翻冰箱裏的泡菜蘿卜,冰涼的挺順口。吃了一張餅和幾片泡菜蘿卜後我就等著那個翻江倒海,然後一吐了之。沒想到躺在床上一會兒都沒事兒。大餅把胃液揉在一起,不再倒流到我的喉嚨。

過了半個小時,我喝點兒溫水,竟然十分舒服!那種久違的安寧終於找回來了。泡菜蘿卜卷大餅,到頭來還是這份普普通通的窮人飯最合我口味。

“呲啦”一聲 -- 平凡日子裏的儀式感

看網上對炒菜機的議論。很多人說備菜洗菜都是勞累,唯有將食材一一下鍋的時候才有成就感。我也在做蔥油的時候想到,中國菜裏很多就是要澆熱油的,比如清蒸魚,比如水煮牛肉,甚者天津打鹵麵。最後那一道熱油澆上去的“呲啦”一聲,伴隨著多少食客的期待和廚師的驕傲。

其實細想,那些蔥絲也好,花椒大料也好,要是事前現在六七成熱的油裏熬一下,味道可能會更充分釋放到油裏麵,而且更容易掌握濃淡。但是那就少了這種快樂,這種色香味俱在的現場表演感和用戶體驗的巔峰時刻。“呲啦”一聲熱油澆在精心擺盤的菜上是平凡日子裏的儀式感

 

不經意間的減法人生

這一路上我盡量沒點外賣。能走出去找個飯店吃飯就盡量在店裏。買到旅館的都是些水果之類的。懼怕辣椒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現在幾乎所有菜係都要加很多辣椒,真是不知道人們的味覺是怎麽了。國內的飯店真是生意興隆。即便在很小的城市,甚至廬山,九江,黃山這樣的縣級市裏也是一條條街道滿是飯店,各種菜式都有。

但是我卻有我的困境。不知道怎麽回事兒,即便吃著那些繽紛的菜式,我還是會時常想念起家裏自己燒的快手飯菜羹湯。也許我真的是老了,開始固執了,不知不覺的做起減法來了。胃病固然困擾著我,但是體力的不足也讓我越來越知道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樣了。

可能也是大家的消費習慣促成了消費群體的聚集。我參團的幾次旅程裏都遇上跟我年齡相仿,甚至大很多的人。來自五湖四海,聚在一起,爬山,逛網紅打卡地。吃著質量一般的團餐,住著三星級的快捷酒店。大家都是在一站一站的走走停停。交換著風光照,聊聊一路見聞。我們這一代70後啊,到了退休的年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