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白床單上的陽光

(2009-04-15 13:15:45) 下一個


那天陳默提起明亮的博文裏的那段關於院子裏曬著的白床單的話,頓覺眼前是一派親切熟悉的溫暖景象。

先說明亮的博客,這也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博。機智平和,給本以司空見慣的“明亮”一詞平增了些新的魅力。空閑時常去轉轉,當然懶人照例是不發言的。她真是記流水帳的高手,不管多長,都令人不覺其長;不管多碎,都令人不覺其碎。形似散沙,卻總能讓人一氣讀完——浮躁的網絡年代,能否“一氣讀完”已經成了衡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悲乎哉。

且看她關於床單的這一段。愛她靈動的文字,秀美得有道理,而非一味的堆砌:

“我現在變得越來越親睞於自然,源於其恒古不變,春夏秋冬不過是時間溫柔撫摸過其肌膚,所過之處,攜一片不同顏色的曼妙輕紗,自然就氣質起來,或千嬌百媚,或清冷高潔。也不用努力地費勁兒端著,其姿態恒久輕鬆又不失豐富,人親近過後,就被幹幹淨淨每寸肌膚從裏到外清洗了一遍,又被風吹幹,和院子裏曬的床單一樣,潔白芬芳又柔軟,鼓鼓地在風中藍天下飄蕩著自己的心滿意足。”

很多年前讀過王安憶的一篇小說,題目已經忘了,始末也忘了,隻仿佛記得是比較扭曲壓抑,畸形年代裏的畸形戀情。男女主人公的心智好像也有些問題的。但有一段關於白床單的細節卻一直不忘:有一天女主角決定要去尋死了,臨死前看看自己的小屋,知道到時這是非之地定然少不了人,於是想著要打掃一番。清理之後將從未洗過的床單被褥統統地浸泡著,春日的陽光下坐在屋前一頭大汗地雙手搓揉了出來,晾曬了出來。幾乎從未見過自己的床單這樣白生生脆生生,於是她想,這樣的雪白的被褥們,自己不睡上一夜豈不是很虧。結果可以想見,一覺過後,尋死之念自然消失殆盡了——這隻是存於我記憶裏的模樣,與王安憶寫的也許有出入,如有同學不小心看過並且還記得的請緘言,千萬別像玉米豬同學上次不僅指出我說的故事是在哪一期文刊,甚至還說出頁數,好像天下就她沒得老年癡呆似的。

陽光下飄飄然的白色床單,是清爽潔淨的感覺,散發出溫暖明亮,足以成為讓人貪戀塵世的理由。所以小說裏的安排不讓人覺得突兀牽強,倒是很可會心一笑。

出國的損失之一,不能曬被子應該也算其中一項。當然國內很多大城市也早已經不能隨心所欲地曬衣物了。有礙觀瞻,有時是很強大的理由;或是空氣的汙染指數也早已讓晾曬一事成了自個兒招灰。多麽懷念那一頭紮進那曬得溫暖膨脹幹爽的被子裏的感覺呀,滿滿的是太陽的味道。記得家鄉還有“曬伏”一說,據說是三伏天裏,一年裏最熱日頭最毒的那幾天,要將所有冬日的衣物們拿出來見見天日,以保證不會發黴。那幾天我總是會驚異地發現以前從沒在家見過的東西。大小不一的羊毛毯們,皮毛坎肩鞋帽們,加上色彩斑斕的緞麵被子們,總是令我和姐姐欣喜萬分,在晾曬著的東西下追追轉轉不亦樂乎。而父母是不準我們碰它們的,說是會將手上的汗沾了上去。曬伏活動一結束,這些東西頓時又消失了蹤跡,再也見不著半個影子。真是太神奇了!

但曬伏其實已是苦刑,入了伏的太陽早就沒了讓人親近的欲念。還是這春寒未盡,將夏未夏之時,萬物都顯得可親可愛。那潔白柔軟,每一根纖維都被陽光照耀膨脹的床單,也成了輾轉於紅塵的慰藉。突然想起兒時聽過的一段相聲了:它怎麽這麽白呀,它怎麽這麽白呀,它經蹬又經踹,它經拉又經拽,它經鋪又經蓋,它經洗又經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似頂非頂~~~ 回複 悄悄話 那被子上的太陽味,是一輩子溫馨的記憶.

好文當頂!
snackfood 回複 悄悄話 納稅節忙亂後來看到這段文字,賞心悅目啊!
高英姬 回複 悄悄話 難得4黑的文字,不僅優美,而且風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