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敏咖啡屋

喜笑怒罵,輕描淡寫,皆成文章
正文

洛杉磯印象

(2007-08-03 20:00:49) 下一個

十幾年前來過洛杉磯一遊,那時候的我,在美國剛有了一份正式穩定的工作,第一次休假出來玩。我和明可以說是年輕氣盛,租了一輛小車,沿西海岸一路驅車,從舊金山開到洛杉磯。一路上風景秀麗,美不勝收。在卵石海灘(Pebble Beach)的一個高坡上,遠望著浪濤洶湧的太平洋,明大發感慨:這裏是我們離中國的家最近的地方,與上海隻是一洋之隔而已啊。

當時就聽說過,洛杉磯城市很大,公路堵塞交通很嚴重。我們那時住在佛羅裏達洲的一個小城市裏,也從來沒有經曆過任何車禍。在洛杉磯,算是長了見識。在開往洛杉磯的崎嶇婉轉的西海岸一號公路上,夜幕剛剛降臨,明剛把汽車的大燈打開,突然就聽到一聲巨響,一個巨物撞到擋風玻璃上來,車子猛烈地震動了一下。趕快在路邊停下車,回頭發現一頭母鹿被撞出二,三十米以外,嚴重受傷,慘不忍睹。更令人難過的是,回頭一看,一群小鹿正在向這邊走來,看來是這個鹿媽媽帶領一群小鹿趁天剛黑,出來尋覓食物,可惜,她沒有記住過馬路之前要一站,二看,三通過,再加上我們沒看見她,這一瞬間就送了命。第二天開著給鹿撞壞的車,明在洛杉磯上班高峰時的高速公路上,又頂上了別人的車尾。還好因為車的前麵已經給鹿撞壞了,再撞一次也無所謂,被撞的車上麵倒沒有什麽損傷的痕跡,說了聲對不起對方就讓我們走人了。事後保險公司賠了兩千多元給租車公司修車,我們也算領教了洛杉磯的厲害。

這一次和明重遊洛杉,同行的還有孩子們,以及囉哩囉唆的一大堆行李。租了一輛麵包車,好不容易才把一家子塞進去。

這次我們是從和上次相反的方向一路驅車北上,從聖地亞哥開到洛杉磯。在星期六的早晨,從與墨西哥接壤的聖地亞哥往洛杉磯開,從裏程上來看,應該不會超過2個小時。也許,旅行的人,對旅程的估計都會多多少少的有點過分樂觀。

意想不到的是,洛杉的廣闊無邊還是讓我無言以對。據說,洛杉磯有大大小小各種城市上百個,整個大洛杉磯地區的人口也有近一千八百萬之多。洛杉嚴重的交通堵塞更讓我目瞪口呆。五號和十五號州級公路上密密麻麻的車輛將兩個方向通通塞滿,路中的鐵欄杆鏽跡斑斑,空氣呆滯而沒有活力,天空如蒙上一層薄紗,含混不清。空氣如此糟糕,也許多多少少和高速公路上那麽多汽車排放的尾氣有關吧。

出外旅行,常常是對於現實生活的逃避,渴望的是一種陌生的環境和體驗。可是一早就塞在車流裏,和我每天朝九晚五的日常上班生活,實在是太接近了。我何必要從東海岸橫跨美國,來到西海岸再來體驗它?五號和十五號州際公路都堵的不行,明臨時改道,又上了一號沿海公路,途經Laguna BeachParadise CoastNewport Beach等地。看那湛藍的海水,那一塵不染的天空,那些抱著衝浪板在海邊衝浪的年輕人,再看看孩子們在海灘上玩耍,抓起一把沙子,讓它從指尖的縫隙中滑落,靜聽大海敲擊海岸,彈奏起一遍又一遍的潮聲浪韻,我這才找回到度假的感覺。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肚子也開始咕嚕咕嚕的叫,到了吃飯的時候了。幾天前,在去聖地亞哥的路上,即使有GPS的幫助,我們也花了近兩個小時,才找到一個還湊合的中餐館。原來,一路上所有的中餐館都是像Panda Express那樣的外賣快餐店。今天,憑著對當初第一次來洛杉磯時僅存的一點模糊印象,我們直奔洛杉磯的中國城,到了那裏,發現中餐館華人超市各種店鋪鱗次櫛比。大女兒說,這下我們得花上兩個小時來決定,到底該去哪一家中餐館了。

吃完了正宗的中國餐,我們又開車上十號州際公路,開了不久後從高速上下來,沿著日落大道,來到洛杉磯最負盛名的地方:好萊塢。

好萊塢是洛杉磯許多城市中的一個小城市。我的兩個女兒,看到在電影裏無數次看過的電影之城,非常興奮和激動。

這裏的一切完全為了迎合好萊塢電影迷,星光大道的地上刻有很多星星,每顆星星屬於一位名星。孩子們從一顆星跳到另一顆星,興奮地叫著她們所熟悉的名星名字。

中華劇場在星光大道的起點上,開張八十多年來,是好萊塢和美國電影的曆史見證人。開場電影是Cecil B. DeMille王中之王The King of Kings)。開幕那天,上千人在好萊塢大道上排了長隊,不僅想看一看新劇場,更想見到該影片的大明星們和名人們。自那一天開始,有無數部電影在此舉行首映式,這是世界上舉行首映式最多的影院,也是導演們最想用來舉行首映式的場所。目前中華劇場正在舉行電影哈裏波特的首映。自1927年在劇場前院舉行了首次留腳印和簽名的儀式後,八十年來,中華劇場前院已留滿了簽名和腳印。那些扮演超人、加勒比海海盜、蜘蛛俠等電影角色的街頭藝人在此大聲吆喝著和遊人照相。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和扮演加勒比海海盜電影角色的街頭藝人合影, 把自己的腳放進地上唐老鴨的腳模中比試

柯達劇院在星光大道的終點上,從外麵看起來金壁輝煌,自20023月以來,奧斯卡頒獎儀式從中華劇場搬到此舉行。該劇院可容納3400人,舞台號稱是美國最大最先進的。它的入口處有一個巨大的用來鋪大紅地毯的樓梯,一路向上,樓梯兩邊有很多圓柱。這些圓柱上展示了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片名,並留了地方足夠放下21世紀所有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未來得獎影片。這座專為奧斯卡設計的劇院卻和零售、餐飲等購物中心連為一體,讓人不能回避到處不在的濃厚的商業氣息。

從遠處可以看到樹立在好萊塢後山坡上的白色大字HOLLYWOOD, 當年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 現在卻是好萊塢的象征之一。它的顏色看起來已經陳舊,襯映著眼前這條由棕櫚樹、旅遊紀念品店、咖啡廳、停車場、專賣店, 和閃亮的霓虹燈組合而成的好萊塢大道,我感受到的,是一個金光閃閃的、繁華喧鬧的、俗裏俗氣的……好萊塢城。

好萊塢, 這個洛杉磯最負盛名的一部分, 這個在我眼裏毫無特色的城市, 卻代表了一種文化, 一種美國通俗文化,大眾文化。這種文化也許起源於此,卻帶有極大的傳播性。好萊塢的電影不僅滿足美國電影市場的需要,還出口到世界各地;不僅為好萊塢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還把這種美國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地。現在世界各地還有誰沒有看過好萊塢生產的影片? 我們的孩子們,更是這樣,在這種美國文化的不知不覺地熏陶下成長.

離開好萊塢,晚上和從小長大,多年不見的朋友Y君見麵。Y君在洛杉磯的市區買了一棟連體小屋,每天上下班往返80英裏的車程,當然辛苦。可是城市一大,就業機會就很多,至今Y君已經換了好幾個工作。洛杉磯城中有無數的小城,拐一個彎,換一條街,高速下錯了出口,就是另一個世界,既有比佛利山莊,財富名利的象征;也有醜陋和恐怖的洛杉磯市中心。窮的富的,美的醜的,俗的雅的,共同存在,你不用為自己合不合主流而擔心。洛杉磯的氣候,Y君尤其喜歡,溫和濕潤,陽光普照,終年如一。當然,還有久負盛名的唐人街中國城,還有,離中國那麽近,隻隔了一條太平洋!

第二天早晨起床後,我從高層旅館的窗口望出去,陽光明媚, 給這座城市披上了一層溫柔的薄紗;高高的棕櫚樹,就象一把把撐開的傘;昨天喧鬧的城市就在我的腳下, 一片片伸展開去, 慢慢的從夢中醒來。這明媚的陽光,照得我不由自主的眯起眼睛……想在這陽光下憂鬱一下都沒有機會呢。

這就是洛杉磯,一個有其獨特文化的地方;一個能夠讓成百上千的青少年來到這裏,夢想成為電影明星的地方;一個能夠吸引遊客來旅遊的地方;一個也能夠安居樂業的地方。一個讓我表達不清,不知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