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們,是最後一撥這樣的人

(2004-12-23 11:47:05) 下一個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們,是最後一撥這樣的人:
是最後一撥對這樣一句話耳熟能詳的人--“為革命--保護視力,眼保健操--開始……”;

  是最後一撥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卻故作嫌惡狀,在課桌上刻三八線的人;

  是最後一撥在小時候寫作文時,言必稱--“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或“改革的春

風……”之類的人;

  是最後一撥學校開會一冷場有事沒事就開唱"沒有花香,沒有樹高"

  是最後一撥這樣的女孩子--春風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癢難搔,卻硬著頭皮按兵不動,互相

觀望,最後都快放暑假了,實在熬不住了,才約好第二天同時穿裙子,誰說話不算數誰是小狗;

  是最後一撥在接受計算機啟蒙教育時,還見識過BASIC語言的人;

  是最後一撥有過小時候要到別人家看電視,死活賴著不肯回家,被爸媽打的經驗的人;

  是最後一撥過六一節還必須找齊了白襯衫、藍長褲的人;

  是最後一撥和泥巴、過家家、彈彈子、拍畫片,背著軍用水壺,揣著茶葉蛋春遊的人;

  是最後一撥在小學勞動課上還去打掃廁所、捉蒼蠅老鼠的人;

  是最後一撥對五講四美三熱愛倒背如流,但始終也沒搞清楚什麽時候才能練成四有新人的

人;

  是最後一撥告訴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見方格子地磚想著

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時候唱“我愛北京天安門”,每個月存5元指望小學畢業去看天安門的人;

   是最後一撥看過黑白小人書《嶽飛》,《丁丁曆險記》,《烈火金剛》,《七劍下天山》的

人;    是最後一撥享受過最純最動人的日本動畫片,到八十歲仍能張口就來一段《鐵臂阿童木》主

題歌,到九十歲仍記得《森林大帝》裏的小獅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來福、娜娜小姐、

藍精靈和格格巫、龍子太郎、一休和小葉子、新佑衛門,自認為曾看到過最好的動畫片的人;

  也是最後一撥享受過品質最佳的國產動畫片的人--《九色鹿》我們看一回感動一回,

《天書 奇譚》讓我們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麽東東、《大鬧天宮》讓我們初具審美情趣,《沒頭腦和不



高興》寓教於樂,《大林和小林》夠曲折,《哪吒鬧海》豪氣衝天。

  是最後一撥當年在看了《排球女將》後,逢中日排球賽就緊張萬分,生怕日本隊真練成了睛空 霹靂、流星趕月,搶走中國女排的五連冠的人;

  是最後一撥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係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無紅點、擔心自己也得白 血病的人;

(呀,怎麽盡是日貨,不好意思,不過,當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現下的心境純明多 了。

  是最後一撥有幸目睹過香港無線的諸多武俠劇的人--當時是小學的年紀吧,再小一點的就看

不懂了。看《射雕》裏的翁美玲讓我們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絕代雙驕》又讓我們成了梁朝偉的 終身影迷。那個時期的金劇和古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是最後一撥還曾為費翔意亂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擔了大興安嶺火災罪責的現在還算是年輕 人的人;

  是最後一撥在中學畢業時都要含著眼淚唱小虎隊的《驪歌》中的“南風又輕輕地吹送,相聚的

光陰匆匆……”和《再見》中的“請相信我們明天一定會再見,就像白雲離不開藍天……”的

人。

  隻要你生於七十年代,且頭腦健全、發育完全、在社會主義的溫暖陽光下茁壯成長過,相信你















一定能對以上的文字產生共鳴,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