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洲瓷都麥森

(2007-01-06 10:10:50) 下一個

                                                  訪歐洲瓷都邁森

 

                                                                   楊劍峰

 

 

        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頓附近的小城邁森,是座依山伴水的千年古城,也是歐洲著名的瓷都。18世紀初,在煉金術士伯特格爾及薩克森王室的共同努力下,歐洲最早的製瓷工藝在邁森誕生。出於技術保密的原因,王室於1710年把瓷器工廠設在邁森的阿爾伯萊希特城堡裏,直到1865年才搬到邁森郊外。

 

        邁森的瓷器,在1450度的高溫下燒製,質地堅硬細密,潤澤如玉,再加上藝術家和工匠們在圖案造型和色彩上的不斷發展創新,很快風靡歐洲,取代了從亞洲進口的昂貴瓷器,為薩克森王室帶來大量財富,被稱為白色黃金。

 

        如今近三百年過去了,製瓷工藝早已不是獨門絕技,瓷器作為早期王室貴族的奢侈品,業已普及化,成為普通的日用品。然而邁森的瓷器生產,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工藝和藝術特征,堅持手工製作,深得瓷器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

 

         我們來到山上當年製作瓷器的阿爾伯萊希特城堡,這座哥特式城堡建於15世紀,與大教堂和主教宮殿連為一體。放眼望去,易北河潺潺流過,德國特有的紅色尖屋頂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格外寧靜而美麗。進入城堡,裏麵有大量古老精美的壁畫。真不知道這些栩栩如生的壁畫是如何經受住當年瓷器廠的火燎煙熏保存下來的。

 

        郊外的瓷器廠,為了接待來自各國的瓷器愛好者,建起了製瓷工藝展示廳和瓷器博物館,每年有50萬人來參觀。我們來到工藝展示廳,正擔心聽不懂德語解說,想不到這裏已配有漢語解說機。我們一邊聽解說,一邊看師傅的操作,對邁森的製瓷工藝有了初步了解。原來早在13世紀,東方精美的瓷器就開始流入歐洲,成為歐洲王室貴族們競相追逐的寶物。然而由於沒有找到製瓷必需的瓷土,歐洲人隻能望瓷興歎,無法自己製作。17世紀在薩克森王國興起采礦業,冶煉技術得以發展,為製瓷提供了經濟與技術基礎。邁森附近因瓷土的發現,加上煉金術士伯特格爾和工匠們的努力探索與王室的大力推動,使得邁森成為歐洲第一瓷都。邁森的白瓷,要經過900度和1450度兩次燒製。為增加美感,在白瓷上畫上各種彩色圖案再進行一次或多次燒製。早期的圖案造型大多模仿東方風格,後來不斷有畫家雕塑家和學者工匠參與製瓷,邁森瓷器在色彩圖案和造型上不斷豐富發展,形成自己的風格。三百年來積累了兩萬套製瓷模具,開發出上千種色彩配方。邁森瓷器的商標是兩把交叉的藍劍,已沿用兩百多年,是歐洲最悠久的名牌標誌之一。工藝展示廳的樓上是瓷器博物館,收藏有3000件不同時期邁森瓷器的珍品,既有餐具茶具,又有各種造型的藝術品,玲琅滿目,美不勝收。我們在參觀時,正好有工作人員為客人表演用瓷製管風琴演奏樂曲,音質圓潤純淨,宛如天籟。

 

        瓷器為邁森帶來了財富和榮譽,然而邁森仍然保留著古樸的風格,靜靜地佇立在易北河畔。在古樸與寧靜中,邁森偶爾會流露出些許高貴與智慧的氣質。這氣質與邁森精美的瓷器相得益彰,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2006516日於柏林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