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人對漢字有著特別的興趣,在夏天,常能看到人們身上的漢字文身, T 恤上或是背包上的漢字。
我曾經認識的一個丹麥年輕人,他的肩上文了一個漢字,像猴子的猴,但不是猴,缺少筆畫。有一天他向我核實這個字的意思,因為以前他在中餐館吃飯時,曾經有人告訴他這個字文得有點錯誤。我說像猴,他很憤怒,因為當初他讓人家文獅子的獅,那個文身的顯然是搜集了一些漢字,但不懂漢字。
進入現在的這個公司不久,同事的孩子要裝飾自己的房間,希望貼上幾個漢字,要我把他們的名字和一些名詞像和平,愛情等用中文打印出來。
還有一個同事帶著女兒在土耳其休假期間想文身,要根據中國的農曆和十二屬相,查出自己的屬相, 用漢字文在身上,為了確認自己的屬相正確無誤,特意在文身前給我打電話,讓我幫助查找並確定是否正確。
當然他們的要求都得到滿足。家有帶中文係統的電腦, 彩色打印機,打印出他們喜歡的顏色的大號漢字也不成問題,當孩子們拿到由中國人親手為他們打印出的漢字,非常地高興。
為什麽他們對漢字這樣著迷,來過Tivoli(念 啼喔哩,重音在喔, 中文有翻譯為趣伏裏), 就可以找到答案。
這座位於哥本哈根中心車站和哥本哈根市政廳之間的娛樂公園,自建成到現在,已經有 146 個年的曆史。創始人 Georg Carstensen ( 1812 ~ 1857 )是外交官的兒子,童年在中亞和中東很多國家度過。當他年輕時,曾經在歐洲許多國家包括法國和英國居住過,在他的Tivoli 藍圖中 , 這個公園將是個集燈光,焰火,餐飲,娛樂,園林為一體的,讓人走進去就會忘記一切煩惱的樂園。一百多年來,Tivoli帶給人們的何止是這些啊。
公園中的景點之一是孔雀劇場,原來是表演童話劇的露天劇場,經過幾次維修後, 1874 年劇場最終改成傳統的中國宮殿式建築,並將孟子的 ” 與民偕樂 ” 高懸在舞台上空。130 年前,通信遠沒有現在便捷,文化的交流可能還需要經曆飄洋過海,盡管這樣,由丹麥人自己設計並建造了這個具有原汁原味的中國的傳統宮殿式建築。
一百多年來, 多少丹麥人的家庭,多少代人,在這個劇場看過演出,又有多少人問過有關這個劇場的建築和上麵的漢字的故事,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漢字潛移默化地在丹麥人心中留下了印記。
中國塔是公園中的又一個大型建築景點,它建於 1900 年, 24 米高,輪廓由 1500 盞彩燈裝飾。坐落在湖邊的這個東方建築,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晚,都是遊人照相的主要場景。對於丹麥人來講,這也是 Tivoli 裏別具東方情調的景點。
公園內隨處可見用中國的傳統的紅黃顏色,用漢字,用燈籠, 用扇子裝飾的店麵。園中又新建了一段仿中國的長城。
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帶孩子來這,孩子上學了,學校會組織孩子來這,孩子再大了,談戀愛期間會來這,孩子再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會帶著他們的下一代來這。。。 就這樣他們把對中華文化的好奇代代地傳了下來。
自從來到丹麥,我就明顯地感到丹麥人對中國人有一種特殊的友好,丹麥人對中國的文化有著一種特殊的興趣。Tivoli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人將Tivoli浪漫地解釋成是倒過來拚的I Love It。 對於我門這些華人來說不僅僅是喜歡她 , 而且還為她而驕傲。
下麵的照片是以萬聖節為主題的Tivoli夜景。
謝謝閱讀,萬聖節快樂,待續。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此文章還張貼在世界風情欄目,鏈接如下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ravel&MsgID=130461
人在丹麥目錄
每年的中國新年,我都會給孩子們的同學寫他們名字的中文,他們覺得很新鮮.有朋友把孩子名字的中文,請人做tatoo在胳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