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記得,我們(就)是中國人!
(2007-01-05 05:48:22)
下一個
身居海外難免與“歧視”和“排外”這些言詞打交道。
前些時看到一篇文章說在孩子們遇到“被歧視”或排外怎麽辦(樓主舉例是自己孩子在別的國家生長數年後隨父母再次移居他國時,在校有同學當麵叫孩子‘X國人’、‘中國人’等)?時教給孩子的第一招是“對“歧視”你的同學們不予反應或屢次如此就不跟他們做朋友。。。。(大意)”。之後有朋友跟樓主貼發表“在我們這裏加拿大人是很崇美的,所以我教我家的蔥 說你們是鄉巴佬 我是American 孩子就不再說他是Chnese了現在想一想 即使你不是American 也可以說你是American 對八實際上 效果是最重要的。。。。”還有朋友說:“下次教你兒子幾招中國功夫, 告訴他的同學他是"中國人" :)”
看完這些“言詞”老實說,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本人比較讚許、欣賞最後那位朋友說法)。
其實,這個“受歧視”對我們身居海外的人包括孩子都是一個必須麵對和正視的問題。尤其我們做父母的,怎麽樣教育沒有應對能力或對外應對能力較弱的孩子們去“正視”自己的身份,還是有點講究的。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我認為這句話意在強調“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言傳身教的實質應該是為人父母品行的延續。而這個“品行延續”估計就是老祖宗說的“家教”如何吧。
看到這些朋友們麵對自己孩子(或自己)受到歧視時出的招數,從中不難看出各自所受教育(主要說家教)程度的高低。而我這裏說的高低特意指的是“高級”和“低級”。這個言詞雖說通俗了點,也直白了點,但事實就是這麽回事情。
很多的人以為即使自己的父母沒有學問,但自己(子女)受過高等教育了就是“有文化的人”了;或者,父母一輩子身居出身地,自己(子女)出去了或去了先進發達的異國生活工作了,自己就是“有文化的人,學問為人都高人一等的人”了。
其實,不是呢。
什麽叫祖傳?什麽叫家教?什麽又是“血質”?會在(我們)這些人的言談舉止中表漏無疑。
我們都知道,任何人事情的表露都是有長久性和暫時性。我們的對子女的教育應該屬於“長久性”的性情言傳。而麵對外界的為人處世,則可歸類為“暫時性”。因地製宜,入鄉隨俗等,為的是:為了生存而去“適應”環境采取的自我保護形式和手段。嚴肅的說是“無可非議”。可事實呢?也不是呢。
教育孩子,我想我們做父母的應該講究二點(我就是這樣麵對孩子的):第一尊重事實!第二真誠麵對!
我們回過來說孩子們在外受到歧視怎麽辦?麵對別人的“歧視”我們大人可以做到消極麵對或積極反抗。而孩子們則做不到這一點。
(事實是)受到別人的“歧視”,大人孩子都不會開心得麵對。那麽我們做父母的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實際為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怎麽辦?
就我而言,平時我從來不會刻意的去教孩子們怎麽麵對別人的歧視,事實上我們也真的沒有碰到別人用惡意的言詞舉止來“歧視”我們。像孩子們在學校碰到同學怪腔怪調的叫他們“中國人”或名字,孩子們有的時候時表現得很尷尬或不高興。但孩子們沒有問我該怎麽對付,我也從來就沒有應該也不會刻意的教他們招術。隻是在他們不高興的時候對他們說:他們這是有好的表示,或者說是喜歡你要引起你注意他呢。
這樣對孩子說,不是我亂說或自己要麵子。我是觀察過的,從老大兒子進幼兒園開始到現在小三兒上四年級,都有這樣的看似不禮貌的大喊你“中國人”或名字(尤其沒有洋名就漢文拚音的名字,就顯得怪腔怪調)事情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多在低年級孩子們中才會發生。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後的片刻中,你如果很及時、很友好的微笑著麵對,他們會很快的同樣有好的跟你“和解”。這是因為,孩子其實不會真的去“歧視”你什麽,他們隻是好表現或好奇。如果你教孩子們去“激化”這樣的孩子式的交往,那麽給孩子帶來的則是越來越惡劣的“環境”。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放學後回家就不用再去學校,就不用再去麵對他們的同伴。也不是人家“歧視”你你不理不作朋友就能解決的。
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孩子們的本意(那種指著你喊你“中國人”的本意,應該不都是“歧視”)慢慢的引導、調節自家孩子們的心情,然後再加強他們的自信。
再有,碰到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強調這是別的孩子們沒有惡意,更加重要的是,要他們知道自己確實是“中國人”,自己就是中國人。這很重要!
叫我說,自己這張臉生成的就是“中國人”(哪怕你入了什麽國家的國籍),而你偏說自己是X國人,你是哪裏哪裏的人就不說自己是中國人,這對孩子的教育或心理成長有什麽幫助呢?
美國發達,所以美國人很有“身份”,是不是你說自己是美國人人家就高看你一等?在歐洲,日本人因為他們先進發達精致的電器和汽車(也)很有“麵子”,我們是不是就說自己是“日本人”?
我從來都不會忘記對我的孩子們說:要記得,我們是中國人!
PS:不敢求大同,隻求點許理解,足矣!感謝您點看。
一一亂侃
2007.01.05
教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