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5)
2007 (359)
2008 (314)
2009 (177)
2010 (162)
2011 (90)
今天是清明節沒法回去給母親掃墓,用這些美麗的花寄托對母親的思念。
今天在婆婆的墓地遇到了一位熱心腸的G先生。中午老公去買了盆鬱金香,我們約好下了班一起到婆婆的墓地看看。我們剛到沒多久另一輛車也來了,下來了G先生。看見他朝我們這邊走過來就跟他打了個招呼。他告訴我們他是來看兒子的。G先生兒子的墓碑挨著婆婆的墓碑。看見我們放在墓碑前的花,G先生說他常常到這兒來,如果我們同意的話他會幫著澆澆水。謝過他之後我們說明天可能會帶上工具再來一趟,將那些花種到地上。G先生一聽立刻說工具我車裏有,一轉眼他就將小鏟子,小耙子和肥料拿來了。過一會兒又去拿來一塊布讓老公跪在布上挖小坑,想的真周到。小坑挖好之後怎麽將花從花盆裏拿出來又是個問題。G先生又回到車裏拿來一把工具剪。當我們將花從盆裏拿出來種好之後,G先生已經從車裏拿了澆水壺並到小池塘邊舀滿了水拎了過來。G先生真是個熱心人!我們後來站著聊了很久,得知G先生的兒子在高中畢業前夕發現患了淋巴癌,雖然治療了二年可還是很無奈地在05年離開了他們。G先生說兒子是個從來不惹麻煩的好孩子。他和太太至今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我們都替G先生感到難過。看G先生一身上班裝束我問他是不是剛下班過來看看。他說是的。因為家住的很近,他幾乎每天下了班都先到兒子的墓地來看看。他太太也是這樣。G先生說兒子還小的時候這兒還不是墓地,他常帶著兒子到這兒來騎自行車,所以選這兒做墓地也算是兒子很好的安息地。快要離開時G先生說他過二天準備來撒些草子再加一些土,如果我們不介意的話他就順帶將婆婆這邊也一起整一整。對這麽個熱心人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謝謝他,當時隻有不停地說謝謝。道別時我跟G先生說,很高興認識你。G先生幽默的回道,我也是,不過很抱歉是在這裏認識你們,應該是在迪斯尼那種地方的。回家跟兒子說了G先生的故事,兒子說下次再見到G先生跟他說我說Hi。後來一想又說也許下次去看Grandma的時候就會碰到這位熱心的G先生了。
-------------------------------
清明節起源春秋戰國時代。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踏青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摘自百度
【天災且無情 人間卻有愛】私房點起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