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元節:人到中年,最怕中元,最盼中元

(2024-08-17 16:12:03) 下一個

 

作者:洞見·沐川

 

8月18日,農曆七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元節。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又一年中元節,明月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小時候,七月半是令人害怕的 “鬼節”,看長輩燃燒香燭、紙錢,供奉瓜果、酒肉祭拜祖先,隻覺神秘和恐懼。
 
而今,人到中年,親曆了死別生離,才慢慢讀懂中元,才明白那些令人害怕的鬼,都是別人朝思暮想的人。
 
餘光中說: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
 
中元節,生者與逝者“久別重逢”,訴說對彼此深深的掛念。
 

死亡從來不是真正的告別,遺忘才是。

 

01

  • 小時候,中元節是恐懼。

 
童年的中元,是陰森神秘的。
 
記得,那時每到七月半前後,村裏的氣氛就會變得與往常不同。老人們說:“晚上不宜外出,早些回家,半夜鬼門要開。”
 
父母也早早準備好各色貢品,親手疊的元寶,五彩紙剪的衣帽,瓜果米肉等。
 
中元節當晚,一家老小齊聚,畫一個圓,點上香燭,以一簇火焰,將衣物、紙錢寄送給先人,也把問候傳遞。
 
爺爺和爸爸,一邊燒一邊招呼著各位先祖:
 
 “天涼了,來取新衣服,不必掛念,家裏都好
 
“今年收成不錯,孩子們都在這,多護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
 
幼時,對這一切,好奇勝過紀念,害怕大過敬畏。
 
祭祖一結束,就趕緊躲進被窩,用被子緊緊裹住自己,生怕窗外的風把鬼魂吹進來,耳邊偶爾傳來的狗吠聲或是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都能讓心髒猛地一跳。
 
中元,也有熱鬧。
 
有的地方,會沿著河邊放蓮花燈,照亡魂往升西天,夜色下,粼粼水麵恍如星光閃爍,煞是好看。
 
汪曾祺的老家高郵,是更為熱鬧的賽城隍,舞龍,舞獅,踩高蹺,凡城隍所經的耍鬧之處,瓜香果味,飄滿一街,“那真是萬人空巷,傾城出觀”。
 
但對孩子來說,鬼節的陰森更讓人記憶深刻,仿佛那些舞龍舞獅裏,都透著詭異的味道。
 
很多年後,曆經人生無常,才理解中元節背後的溫情。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時間留不住的人,愛和記憶可以。

 

02

  • 長大後,才讀懂中元的慈悲。

 
爺爺離世後,我希望世上有鬼。
 
希望他隻是走出了時間,住在另一個國度,七月半鬼門開了,就會一步一步自黃泉路回到人間,嚐嚐新的稻米,吃一頓團圓飯。
 
想和從前一樣,同他說說這一年的瑣事,問問他“在那邊還好嗎?衣服暖不暖?吃得是否習慣?”
 
我不再害怕中元,甚至開始期待所有的祭祀節日,因為它慈悲地給予生者一份念想。
 
電影《尋夢環遊記》裏,主人公米格誤入亡靈世界後,發現: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生命會結束,但愛不會被磨滅,逝去的人永遠住在心間。
 
賈平凹在母親逝世三年後,一提筆便是:“三年裏,我一直有個奇怪的想法,就是覺得我媽沒有死。”
 
他總覺得母親還在這個家裏,甚至有時能聽到母親在叫他,真切到他習慣地朝右邊扭過頭去。
 
母親住過的房間,一切擺設還原模原樣,一打噴嚏,他“便想到我媽了,認定是我媽還在牽掛我哩。”
 
你害怕的鬼,正是別人心心念念卻再也見不到的人。
 
小時候不懂,恐懼鬼魂,長大後方明白:死亡,遠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
 

隻要記得,隻要還愛著,逝去的親人就一直在。

 

03

  • 人到中年,最怕中元,最盼中元。

 
有人說: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
 
就像蘇軾,妻子死去十年,“不思量,自難忘”,夜裏會夢到她窗下梳妝的倩影,會擔心自己鬢發如霜,她認不出。
 
而歸有光這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更是把物在人亡的心境,寫得如此具象,如此感傷。
 
原來,失去親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後想起他的每一刻。
 
去年,外公和外婆先後離開,趕到家時,看到外婆拄的拐杖靠在門後,外公養的雞滿地跑,熟悉的鍋碗瓢盆都在,隻是小屋裏再也沒有他們了。
 
人到中年,最怕中元。
 
它讓我直麵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短短3年,送走3位至親,父母也日漸衰老,我怕。
 
怕每一場遠行,怕每一個深夜響起的電話,怕一別再無歸期,從此相見隻能在夢裏。
 
人到中年,也最盼中元。
 
它給予我們一次與逝去親人靈魂相會的機會。
 
備好禦寒的衣物,紙錢,送上最新鮮熱乎的吃食,再用一盞盞蓮燈,照亮親人回家的路。
 
這一刻,那些走出時間的人,好像又重新回到時間中來。
 
《西藏生死書》中說:“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中元節,祭祖思親,慎終追遠。
 

對死亡最好的敬畏,是珍惜當下,認真活好每一天。

 

以前中元節。看到路邊有人焚香祭祀,隻當是迷信。
 
中年以後,曆經世事浮沉,嚐遍生死悲歡,才讀懂了它的溫情與慈悲。
 
中元節,是一種儀式,一場生命的告別,一次心靈的慰藉。
 
史鐵生說:“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隻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天上圓月如霜,人間思念綿長,一個記得,一個就永遠活著。
 
人到中年,才懂中元。
 

點一盞心燈,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