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2025 (16)
再讀魯迅的《論睜了眼看》:專製社會中的瞞騙、掩蓋、歌頌和粉飾
魯迅的《論睜了眼看》創作於1925年7月22日,初刊於是同年8月30日出版的《語絲》周刊第38期,後收錄於魯迅的雜文集《墳》中。
這是魯迅的一篇雜文,魯迅作此文的原因是看了“虛生先生”的《我們應該有正眼看各方麵的勇氣》一文。文章一開始魯迅就表明自己的態度,對虛生所提的“正眼”看法持肯定意見 同時,他也直截了當地指出:“不幸這一種勇氣,是我們國人最缺的”,揭露了國民人性深處的鄙陋。
“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麵,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 一天一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對於社會與人生的缺陷,國人不但向來沒有正視的勇氣,而且善於想出種種奇妙的逃路和辦法來竭力加以回避和掩蓋,“瞞和騙”就是對於各種奇妙逃路和辦法的總體概括。
遇到問題,隻需要閉眼逃避就行了,然後在一片自以為祥和的黑暗中自得其樂。“這閉著的眼睛便看見一切圓滿”。其實,就算我們閉眼,但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因為我們的閉眼更加猖狂,我們卻還以為一切都好。
不僅閉眼,我們還喜歡掩蓋、粉飾、歌頌,如同“大團圓”文學。魯迅認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學中,不難發現無論開始多麽的不幸,但結局總是,清正廉明的清官為老百姓伸張正義,正義終於戰勝了邪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子佳人、皆大歡喜的圓滿。
因此,魯迅發出感慨:“凡有缺陷,一經作者粉飾,後半便大抵改觀”。“大團圓”思想將一切社會人生的不足之處通通加以掩蓋,使人們“對於現存事物的永世長存”不要表示任何懷疑,使人覺得世上本來“無問題,無缺陷,無不平”,於是也就“無解決,無改革,無反抗”。
讓我們疑惑的是,這種熱衷於歌頌、粉飾、欺瞞和掩蓋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在於專製。
在一個專製的社會中,權力高度壟斷,壟斷於君主就是君主專製,魯迅時代的壟斷於軍閥就是軍閥專製。
無論是古代的君主,還是軍閥,他們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統攬大權,擅斷國政,且權力不受任何限製、製約、約束和監督,整個國家沒有任何社會或中間力量能製衡君主的權力。他們憑其個人意誌隨心所欲地做出各種決策,也可根據其個人的喜怒哀樂任意處置一切臣民的人身與財產,而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且權力呈現出了明顯的封閉性和排他性,不許任何力量染指權力,通過自上任下的層層任命方式來確定權力鏈條的構建和權力的行使。這樣確保權力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且任命的都是自己信任的人。
這種權力的排他性和封閉性不僅使得官吏們獲得了巨大的權力,而且他們隻需要對上級負責,根本不需要對政績和人民負責,人民也就失去了社會監督的權利。人民無權對官吏任命和權力的行使進行監督,所以官僚主義橫行,“諂上驕下”“壓下捧上”。既然權力來源於上級,所以隻需要伺候好上級即可,那必然是阿諛奉承、溜須拍馬。
對上麵自然是報喜不報憂,能少報就少報,能不報就不報,能謊報就謊報,能瞞則瞞,能蓋則蓋,把掩蓋矛盾當本事,把護短遮醜當能力。官吏們運用自己不受限製、製約、約束和監督的權力,能擺平就擺平,堅決就地處理,把有說成無,把大說成小,意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問題、矛盾堅決不上報、不曝光。甚至對不斷出現的社會矛盾置若罔聞,對那些敢於揭露社會矛盾、提出問題的人打擊報複,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那就沒有問題了。
既然沒有問題,也就沒有缺陷,也就沒有不平、不公,那就圓滿。既然圓滿了,就不需要解決。無問題,無缺陷,無不平,無解決,無改革,無反抗。這不就天下太平,太平盛世了嗎?
在自上而下的粉飾、瞞和騙中,一個天下大治、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就躍然眼前,而這一切的成就自然要歸功於君主和軍閥們的英明。這樣的成就難道上級不高興,自然高興。這樣的成就難道不需要歌頌嗎?當然需要歌頌。
於是在一片歌功頌德的氛圍中,人們都閉上了眼睛,不去正視,不去揭示真相,不去指責那些極端不合理的文化和社會現象,隻需要歌頌社會和文化的無比優越與偉大。而這正式魯迅所要揭露和批判的。魯迅的希望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不以任何名目粉飾現實,麻痹心靈,以正視問題、承認問題、解決問題找回初心、回歸初心、不忘本。
本文參考文獻:
魯迅.《論睜了眼看》
錢理群.《魯迅的命題:睜了眼看》
敖忠.《魯迅現實主義文學觀的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