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知”“覺”之間 (ZT)

(2012-07-24 18:17:46) 下一個

識相為知 明性是覺

                   ————指點靈犀

沉默久了,就想傾吐,每欲開口,總是無聲。

    沉默裏總蓄積著什麽,或是沉澱,或是空虛。

    忙碌著,像自己盼望的那樣天南海北的飛,卻還是隱隱覺得空虛,料是自己忙碌了軀殼而忽略了內心。
    應了一個朋友說的:人是靠兩條腿走路的,一條是物質,一條是靈魂。兩條腿平衡了,才能走得好。

    人若自省,必生出默。
    此話忘了是誰說的,但我的沉默似乎確有更內在的來由。

人生在某一個階段會洞開一隻反觀自己的內眼,不知道這是不是開慧的發端。

    人這一生的成長,大概需經曆一個先“知”後“覺”的過程。知要向外求,覺要向內求。外觀內省,內外兼修,人才能通達明白。

    生活,若隻求諸外,而不求諸內,總是矛盾叢生。
    人在年輕時以擴張的姿態入世,矛盾裏來,紛爭裏去,在不斷的曆練中積累閱曆、認識世界,有了“知”;到了一定年齡,折騰不動了,不再迎著矛盾上,而求化解回避,人生進入某種收斂的姿態,就需要“覺”來認識自己、安頓自己了。

    人生,安頓好自己其實很重要。所謂“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一個人活得是否快樂,既取決於處境,也取決於心態。周國平先生說: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是人生兩大職責。

    成長中自設的矛盾消耗減少了,人生會更安穩。
    在我看來,“覺”就像人心靈張開了慧眼。觀人觀己、觀物觀心,知長知短、知得知失,知進知退、知取知舍,知為知不為。。。覺中反求諸己,“漸漸尊重心性,越活越像自己”。

     人生也像太極,一半是外在、一半是內在,外在是現實的、顯性的知,內在是精神的、隱性的覺。知讓人動,覺讓人靜,知覺互補,乃得平衡,知覺互動,和諧乃生。

    “覺”,後才能“悟”。當一個人的認知係統能夠內外貫通,物我圓融的時候,大概就離開悟不遠了。據說,佛就是大覺悟者。這倒又讓我想起木心先生的一句話,大意是頓悟要置於漸悟中,否則就會迷。我想,覺的過程,也是一個漸悟的過程吧,就像蘇醒。

這些日子反觀自己,終究還是離不開得失二字。

    一個“患得患失”就把人羈絆住了。人往往在得失之間肯定或否定了自己,從而給自己的人生定了一個或明或暗的基調,這是大多數人都逃不開的現實功利性。

    人到中年了,對自己雖不能蓋棺論定,但基本大局已定,所以現在大有山坡坐看夕陽的感覺了。為什麽不是山頂呢?因為前麵分明還有更高的山;為什麽要坐下呢,因為體力和精力都有限,風光都大同小異了。

回看自己上山的路.....

    足跡裏分明看到: 得失多因個人的長短,命運的背後多是因果的種子。人,知道了自己才能知道情勢,知道了情勢才能知道進退;知道了自己才能知道需要,知道了需要才能知道取 舍。某種程度上,如果說人被命運所驅使,倒不如說人導演了自己的命運。如果說人生真有宿命,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你的選擇就是你的運。

    目力有限,還有雲遮霧繞,想看清楚,終究不易。想必我還是要繼續沉默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