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悟禪機 (ZT)
(2012-06-28 07:58:23)
下一個
一掬清泉,一卷雲,一縷清風。禪與浮華同在,當浮華遠去時,“我”在。
當“我”被遺忘時,禪在。回歸寧靜,讓我們與禪意邂逅。
禪之意——雲在青山月在天
像竹窗外斜陽下的一黛遠山,像春日裏清新的細雨,像一個人聽壺中的茶湯竊竊私語;如風過鬆林,如陶淵明遇見無弦琴,如明月遇見南山下的王維。
一片茅屋,一分菜地,一卷鬆風,一溪水,一簾雨,一道彩虹。禪就是這樣,簡淡明淨,減去一切多餘,回歸自性寶藏。當我們隨處都能遇見來自心靈深處的喜悅時,我們就領悟了禪之意。
在眾多通往禪境的道路中,靜坐無疑是一條捷徑。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我們習慣了奔忙,已經將寧靜遺忘了太久。靜坐能夠讓我們休歇身心,反觀內在的生命,聆聽心靈深處的細語。
世間的一切原本簡單,快樂無須外求。生活其實從來就沒有煩惱和缺憾,隻是我們的眼睛被蒙上了塵垢。每日忙碌之餘,在家中選擇靜處結跏趺坐,茶熏冥想,通過人與茶、身體與精神、自我與存在的合一,體悟“不二禪境”,這就是回歸之路。
靜坐——心中的蓮花次第開放
靜,為萬物之根,一切生命都在靜態中獲得生長的力量。大地以靜謐承載山河萬靈;山林不動,以養雲嵐、飛瀑、鳥獸;樹木在靜夜裏抽出苞芽;嬰兒在睡眠裏生長。靜,是自然世界的本來狀態。
靜,也是一種心靈的境界,當我們真正安靜下來,就會與存在的萬物合一。這樣的生命不會依靠外界的“標簽”來確定自我的存在,不會因為思維和概念將自己束縛在“二元世界”裏。這種生命境界,就好像舒展在自然世界裏的幽蘭,散發出淡淡清香。生命就好像是一個不斷“破繭成蝶”的過程。每次心境從紛繁雜染回歸清澈無染時,回望前身,都會有重生的喜悅。
我們在潛意識裏都期待著自己能夠長久安住於喜樂、柔和、寧靜的生命裏。如果沒有這樣的心境,再多的名利、財富、地位也隻是一個不能解脫的枷鎖。生命總會處於快樂和煩惱的輪回裏,不斷感受著得失的苦樂。我們無法阻止生命的流逝,卻可以通過修行讓心靈停止漂泊,安住當下。從喧囂回歸寧靜。
通過靜坐達到靜心,通過靜心覺知外在的世界,覺知內在的自己,覺知當下的念頭,覺知心靈的纏繞與束縛。當我們對內在和外在世界都了了分明時,才能知道如何放下妄想與執著。
我們所言的靜心,不隻存在於靜坐裏,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處於這樣的生命境界,也就是禪宗所言的“生活禪”。之所以提倡通過靜坐到達靜心,是因為“心”是那樣的不可捉摸。它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時而快樂,時而煩惱,顛倒反複,妄想不息。
要回歸心靈的清澈寧靜,每個人必須有一條“明確的路”。這條路不是用精神去體會和想象禪的境界,不是用頭腦去分析和理解佛經的道理,不是用語言和辯論去證明是非對錯。這條路要用整個生命去實踐,隻有思想、情感、行為結合在一起,實修才能達到。在這條道路上行走,我們謂之“修行”,通過持續的修行,我們的心便能安住“禪境”。
靜心——回歸生命本來的喜悅
心不同於琴弦,本來無須去調,它與宇宙共振的頻率是相同的,皆由“自性”來彈奏。但是現在多數人的心隻為外界而波動,要回到生命本來的境界裏,並不容易。人們的心不能停止攀援、占有和索取,一天二十四小時中,除了睡眠之外,多數人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注意力都放在對外在世界的覺察上。他們不了解真實的自己,缺少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我們說人類的眼睛生來具有兩種功能,一種用來認識外在世界,一種用來認識內在自己。多數人一生都是充分地發揮前一種,忽略了後一種。所以,隻能不斷通過對外界的感知來確立自己的形象。當外界境遇順利時,就肯定自己;當外界境遇不順利時,就苦惱和消沉。
靜坐就是要把我們對外在世界的關注,收回到對內在自我的覺察上,不依賴外在世界的得失去確定“自我的定義”,讓人們的心靈培養出獨立於世間、超然於物外的態度。當外境沉陷入煩亂的人事物的糾纏時,自己的心靈能夠升起超脫的力量,不被外境所熏習和幹擾,依然保持在清澈、寧靜的境界裏。
在靜坐中培養出的心靈力量,就叫掌握生命快樂的能力。無論外在的境遇怎麽改變,心靈中有一種力量是不變的。隻要在自己的生命中開啟這個寶藏,就能夠對峙外在的環境變化對內心的影響。一個人能夠做到平衡地關注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就能回歸生命本來的喜悅。
靜坐中修複生命能量
其一,靜坐能夠強健身體,修複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提升五髒六腑的功能。
特別對於慢性疾病和頑固症狀,如:高血壓、心髒病、腎病、肺病、腦供血不足、偏頭疼、身體沉重、四肢寒冷、風濕病、愛出汗、盜汗等,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靜坐時思想專注在一物之上,呼吸變得平緩均勻,通過呼吸進入肺部的空氣總量相對穩定,進入心髒的氧氣量也相對穩定,從而利於血壓的調節。靜坐時,身體能量的消耗減少,心髒的耗氧量也比平時減少很多,血液循環的力量自然比平時加強了。有力的血液循環可以幫助我們淨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質,讓很多“長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複生命的活力。
這樣的血液循環經過五髒六腑,能幫助髒腑淨化積存的“負麵能量”,提升髒腑的自愈功能;經過皮下,能幫助皮膚和肌肉淨化“負麵能量”,改善氣色和肌肉的曲線。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靜坐,人也會感覺到那種從身體深處升起的輕鬆、舒適的生命能量,就像身體內部被一雙溫暖的大手按摩過一樣。
靜坐還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頭。靜坐的過程中,由於血管的淨化、身心氣的調和,全身的經絡得以疏通,使“氣的軌道”恢複正常運轉,達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氣充盈則百邪不入。
其二,靜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氣質,塑造健康、美麗的體態。
堅持靜坐可以使一個人內在的氣質沉靜下來,使人在舉手投足之間呈現出優雅、恬靜、柔和的美感,這種氣質是身體、情感、精神三種能量綜合作用於生命的產物。內在的精神越柔,身體被淨化的越好,情緒越穩定,外在呈現出來的氣質也越美好。
特別提出的是:靜坐中的雙盤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體態。雙盤被稱為禪坐最穩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穩定身體內部雜亂的風息,更是可以快速減掉身體的贅肉,疏通堵塞的經絡。練習雙盤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優美曲線,控製身體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靜坐能緩解壓力,釋放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的情緒,使整個生命感受到平靜、喜悅、自在和安心。
雖然我們經常忽略身體而空談精神,卻也很少去思考。其實,一切精神產物,包括思想、情緒、感受等等,它們都是有生理基礎的,那就是我們身體的神經係統。徹底解決精神的問題,首先要從身體入手。因為所有的壓力、焦慮、緊張、煩躁、不安的情緒,都是先被身體上的神經係統感知後,才被人覺察。而神經係統遍布全身各個角落,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病變或堵塞,神經係統接收到的信號也會產生變化,隨即給大腦傳遞不利於生命健康的感受,進而產生不利於生命健康的思想和行為。
我們不穩定的情緒、思想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因緣作用”的結果。造成它的因緣不隻包括外界的人事物,還包括身體這個內因,身體的神經係統是情緒和思想產生的生理基礎。比如,人在憤怒的時候,給他打一針麻藥,麻痹了身體的神經係統,他的憤怒情緒就會立刻消失。
靜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們的神經係統,讓這個“調皮的孩子”不再影響我們的情感和思想。在靜坐過程中,我們製心一處,位於腦前區域的額葉活動會有所增強,腦細胞會開始分泌腦內啡、血清素,這些都是幫助人體神經係統放鬆、平靜的重要元素。許多人通過十分鍾的靜坐,就能感受到緊張的情緒得到舒緩,煩躁的心情趨於平靜。長久的靜坐練習,能幫助我們培養出穩定的心靈力量。
其四,靜坐能夠開啟內在的智慧,引導人們反省自我,覺知生命的存在,達到解脫。
靜坐時並不是什麽都不想,腦部的運作並沒有關閉。靜坐練習通常都由集中精神開始,大腦枕葉活動雖然會減弱,但腦前區域的額葉活動卻增強了。額葉與人類的智力活動相關聯,所以在靜坐中人們經常會迸發出靈感,產生新的思路、回憶起遺忘的事情。
長久的靜坐會使頭腦變得清晰、敏銳。由於靜坐方法的不同,產生的開啟智慧、反省自我的功效也不同。有的靜坐方法從“止”入手,訓練心靜止在一物之上,這樣的方法能夠培養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靜坐方法從“觀”入手,訓練心的覺察力和敏銳度,這樣的方法能夠成就“觀慧”。還有的靜坐方法運用“思維”,如同《瑜伽經》的許多冥想方法,將人與太陽、天空、自然、空間等通過冥想聯接在一起,感受人與整個存在世界的合一。這些方法都能夠引導人內省、開啟智慧,覺察到自我生命與存在世界的關係。
靜坐心要
明心:學習靜坐的“初心”
我們為什麽靜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最為重要,一定要有明確的答案。例如:為了身體健康靜坐、為了心情愉悅靜坐、為了解脫煩惱靜坐……
不能清晰地回答自己為什麽靜坐,在靜坐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放棄、偏離正見、比較靜坐的現象、沉迷氣的感受、心理出偏、情緒變化、時間不能保持長久、昏沉散亂不能突破、身體亂動等各種現象。
為什麽靜坐,就是學習靜坐的“初心”,它可能會隨著修行境界的提升而變化。但是,能否保持靜坐開始時的“初心”,對能否堅持靜坐而言非常重要。靜坐者能夠“不退初心”,就容易將靜坐堅持下去,不會被靜坐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幹擾。
靜坐冥想的境界博大精深,彎路很多。所以在學習靜坐時,不能單靠書本,或者憑借想象去練習,必須有一位很好的指導老師。他不一定有名氣,但一定要是靜坐的實修者,對靜坐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現象有正確的知見,能夠幫助你認清各種現象,直達靜坐的本質。
我們應該選擇有靜坐法脈傳承的老師;實修靜坐不間斷,時間超過五年的老師;懂得靜坐原理,或有雙盤三小時基礎的老師。他應該知道你的身體情況是否可以立即開始練習,能教會你具體方法,來及時調理身體、心理在靜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靜坐中產生的各種現象有“正確的知見”,不談玄、不妄語,並且能和你平等、愉快、自由地溝通。
契法:帶心靜坐
修法中有三大戒律:一是謙虛、謙虛、再謙虛;二是體會無常;三是契合法身。
首先,靜坐者應帶著“謙虛”的心。對法謙虛,對師謙虛,對身體謙虛,對靜坐中產生的一切境界謙虛,對存在的萬物謙虛。謙虛的心能幫助我們不依賴自己的感受去評價靜坐的效果,不將自己的想法淩駕於法之上,不為靜坐中的任何境界肯定或否定自己。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說,這一坐有效果,這一坐效果不好;這個靜坐方法適合我,這個不適合我;這個靜坐方法太難,我做不到等等,這些都是頭腦的揀擇。
在靜坐中,首先要將自我放低,放下評價、分析、比較、感受的心,才能契合法心。因為靜坐不是為了讓自我感覺變得更好,而是為了放下自我。帶著謙虛的心,才能不被靜坐中的種種現象所纏繞。我們要知道,每一坐都是最好的;每一法都是殊勝的,造成分別的隻是我們的“心”。
其次,靜坐者要帶著“體會無常”的心。因為每一坐,身、心、氣的反應現象都不相同,都是在那個靜坐的當下,生命狀態的真實呈現。所以每一坐的境界都不可比較。但是人們在靜坐中往往期待著美好的境界不斷重複出現,不好的境界很快被超越,甚至剛坐下就有“尋伺境界”的念頭。當境界出現時,潛意識馬上會反應,這是安全的、好的、曾經經曆過的,或者這是不安全的、沒經曆過的。當這一坐很舒服,下一坐腿很疼、或者出現昏沉時,就容易產生挫敗感,認為自己退步了。
我們有時能覺知到這些潛意識,也明白在境界出現時應該保持不動的心,可是隻有明白所有這些境界都是無常的,不可比較的,都隻是在那個當時當下,明白生命在靜坐中的反應,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這樣我們才能超越這些頭腦中的認知。在靜坐中,我們隻有從色身上徹底地經驗身、心、氣的變化無常,才能體會生命和世間萬象的無常。
還有,靜坐者要帶著“契合法身”的心。為了契合法身而靜坐,保持這樣的“初心”不退,就是將靜坐堅持到底的動力。我們不是為了產生氣脈的感受;不是為了身體舒適;不是為了產生思想的靈感;不是為了強化自我認知、證明自己更好才去靜坐。我們是為了體會無常、契合法身、放下煩惱與執著而靜坐的。始終提醒自己帶著契合法身的心,就不會對靜坐中產生的現象執著。
此外,我們需要帶著忍辱心去靜坐。對靜坐,特別是雙盤坐中產生的疼痛、麻痹、冷熱酸麻等現象,能夠忍耐、不逃避、不排斥、不著相。現代人容易享受修行,因為體悟到精神境界時會產生深層的喜悅和滿足,但卻不容易接受身體的苦,這就在思想裏製造了“樂”與“苦”的對立。我們容易忽略這是一種對立,經常有逃避、漠視身體的苦的心理。當對立存在時,心的解脫是不可能實現的。
靜坐中身體產生的疼痛、麻痹等現象並不是單盤、雙盤的姿勢造成的,而隻是借助靜坐呈現出來的。這些現象就潛藏於我們體內,平日裏並沒有表現出來。製造這些現象的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平常不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在身體中堆積了負麵能量造成的。我們提倡對身體忍辱,通過在靜坐中忍耐、觀察這些現象的因緣,磨煉修行的精神和意誌力,體會身體無常、念頭無常,在頭腦中降伏樂與苦的對立。
我們還需要有對師的信心、對法的信心。靜坐者應該有固定依止的老師,不要今天向這位老師學法,明天又向另一位老師學法。在靜坐中產生困惑,首先要去問自己的老師,而不是其他人。不要與他人談論靜坐中的現象,特別是不要談論“境界”。靜坐者要有對師的信心,才能與師心相應;要有對法的信心,才能與法心契合。
最不可缺少的,是精進心。不能精進地練習靜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功夫便難以提高。有些人依賴在道場裏打禪七,定期做內觀,也很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靜坐也不能忽略。色身無常,轉化色身以百日為期,每個百日裏,境界都會變化。我們隻有如實地去靜坐,在身心的各種情況下都堅持去坐,經曆過靜坐中的種種境界與變化,才能通過靜坐得到禪定的功夫,體會到無常和空性。
坐禪,坐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遠無其物的時候,就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這種境界,並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樣了不起。或者坐一個鍾頭,或者坐十個鍾頭,或者能坐一個月,甚至能坐十個月,這不過是功夫有點相應的現象,得到一點輕安的境界而已。經過輕安境界之後,繼續參禪,便到初禪的境界。
初禪天名叫「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眾生所喜歡的境界。在離生喜樂地打坐時,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來不去。好像烏龜在冬季的時節,把頭縮回殼內,外邊停止呼吸,可是內部呼吸活動起來,這是冬眠現象。參禪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時,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不可打妄想:「哦!沒有呼吸啦!」這個妄念一生,馬上恢複呼吸,不可不慎;否則,失去機會,必須再重來。
由初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二禪天的境界。二禪天名叫「定生喜樂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種快樂,這種快樂無法形容,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在定生喜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脈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斷絕,出定時,又恢複正常。
由二禪天精進修禪定,進入三禪天的境界。三禪天名叫「離喜妙樂地」,就是離開粗的歡喜,尚有細的歡喜,得到微妙的快樂。在離喜妙樂地坐禪時,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脈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樣。這時念停止了,沒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沒有氧氣,停止循環,所以心髒不活動,沒有脈搏。這時,一切雜念都沒有了,譬如呼吸是風,脈搏是浪,心念是水。沒有風,就無浪,水自然平靜,所謂「風平浪靜」,就是這個道理。這種情形,在定中是暫時的作用,並不是死亡的斷氣。可以隨時隨地恢複呼吸和脈搏的正常活動。
由三禪天精進禪定,進入四禪的境界。四禪天名叫「舍念清淨地」,就是舍去三禪的妙樂,心念清淨。氣停止,脈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這時清淨本來妙真如性現前。這種境界,不可認為了不起,這不過是四禪的境界而已,並不是證果的現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為還沒有斷欲,如果勇猛精進,修外道邪定,則進入無想天,受快樂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則進入五不還天,這才是證果的境界。
隨緣而化,隨風而逝。美麗泡沫,空花幻影,風雨雷電,海味山珍,玉體橫陳,愛恨情仇,來去無蹤。紅樓春夢,三世情緣,演繹成空。虛空法界,無識有識,逍逍遙遙,是是非非,莫可名狀。求佛念佛,佛在心中。靈山雖遙,至誠至善,瞬間而達。提起放下,放下提起。穿雙破鞋,蓬頭垢麵,猩紅睡眼,粗聲大氣,戲耍人間。來了去了,去了來了,我心悠然,靜思超脫。不求超脫,融入為上,一切狂心,息了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