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一、均線周期的選擇
均線係統的周期選擇有很多種,從三日到數百日平均移動線都有投資者采用。但是到底應以幾日平均移動線做行情判斷的參考比較具有實效,這一問題一直困擾多數投資人。投資者因為大都傾向短期投機,所以證券公司的均線設置,通常都是短期或短中期均線,比如 5 日、 10 日、 20 日或者 5 日、 10 日、 30 日,極少使用可以代表短中長三種趨勢的均線。事實上,均線的選擇應該代表中短長三種趨勢,而不是過分重視某一種趨勢而忽略別的趨勢,這都是不明智的,所以應參考以下幾種趨勢:
短期趨勢:通常是指一個月以下的股價波動趨勢,因為 5 日線均線所代表的是一個星期的波動。 10 日線代表的是半月線。所以我們經常以它們代表短期趨勢,短期均線通常波動起伏較大,過於敏感。
中期趨勢:是指一個月以上,半年以下的股價波動趨勢。常用 20 日線、 40 日線、 60 日線。這是因為 20 日線代表的是一個月股價波動趨勢。 40 日線代表的是兩個月的股價波動趨勢。 60 日線所代表的是三個月的波動趨勢,又是正好一個季度,因此又叫季線,也經常有投資人采用。中期均線走勢既不過於敏感,又有沉穩的一麵,因此最常被投資人使用。
長期趨勢:是指半年以上的股價波動的趨勢。比較常用的是 120 日線與 240 日線。 120 日線代表半年的波動方向,又叫半年線。 240 日均線代表的是正好一年的波動方向,又叫年線。總的來講長期均線走勢過於穩重不靈活。
為了同時顯示這三種趨勢與長期、短期、中期,投資大眾的平均成本,我們應同時選擇這幾種趨勢,而不能因為個人習慣或愛好厚此薄彼。不能同時觀察幾種趨勢的變動,是不能夠做好分析工作的。
很多投資者設置一些不常見的均線周期,比如: 7 日、 9 日、 13 日, 27 日等等,目地是擔心莊家故意騙線。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實上隻要是短期波動,隨時就有主力故意劃線的可能。這是因為短期均線最容易操縱,而中長期趨勢則很難故意劃線,假如所有的投資人參考的均線周期都是 240 日均線,即使主力知道這一點,他又能怎樣做騙線?這正是要三種趨勢同時考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沒有必要處心積慮的設置一些不常用的均線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以收盤價作為計算均線係統的基點,是因為在過去,不論是任何的技術指標,包括 k 線的記錄,完全是手工記錄。所以要將每一隻股票的收盤價記錄在案已經很不容易了,要得到股票的每日均價,必須要有交易所提供的全部成交記錄,才能計算得出。一方麵計算數據太大,另一方麵資料來之不易,而收盤價較為容易得到,所以就將收盤價作為計算平均移動線的基點,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實際上最可以代表一天股價的平均成本的當然不是收盤價,而是一日的均價。運用收盤價計算短期的均線,比方 5 日均線,就離真正均價的差距較大,所以用這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均線周期越短,就越不能代表平均成本。相對來說,越長的周期這種誤差就越小,所以真正有代表意義的是每日的均價,而並非收盤價,這一因素是使用均線係統的投資人必須注意的。
二、均線係統的優點
均線係統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它的確可以將道氏理論數字化、具體化,均線係統主要有以下優點:
1 、均線係統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股價波動的趨勢。
每日股價起起落落,常常叫投資人難以分清股價波動的趨勢。通過均線係統,我們很容易一眼看出股價波動的趨勢,究竟是上漲還是下跌或是橫向波動。
2 、可以將大眾的平均成本公開。
均線係統可以將大眾的平均成本公開,而平均成本是判斷股價波動非常有效方法之一,當我們得知投資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成本後,很容易可以從投資人獲利和虧損的程度,判斷他們的買賣願望和即將作出的決定,並以此作為買賣的參考依據。
三、我對葛蘭維定理的理解
正如前麵所講,均線係統可以表示投資者的平均持倉成本,它和股價之間的關係,表明各個時期投資者的盈利和虧損的程度。投資人盈利和虧損會影響他們的買賣決定,並最終造成股價波動,葛南維因此從中總結出《葛蘭維八大定律》。
1 、平均線由下降逐漸走平,且有向上抬頭的跡象,而股價自均線的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線時是買進信號。
均線係統由下降轉為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很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一價位區的換手越來越多。此時股價一旦向上穿越均線係統,對於在低位買入者來講突然獲利豐厚,必然會造成低位買進的投資人大量獲利拋售。隻要股價可以高位站穩,成交量放出巨量加以配合,就說明必然有巨大資金介入了。因為沒有大資金的介入,股價是無法有效突破均線係統的。既然有大資金介入,後市上漲就是很正常了,所以作為買進信號。
2 、股價趨勢走在均線之上,股價突然下跌,沒跌破移動平均線,又再度上升,是買進訊號。
均線所代表的是平均成本,那麽股價跌到均線即止跌反漲,說明拋壓是因為獲利豐厚導致,一旦股價跌至均線,投資人利潤減少,賣壓就迅速降低,並很快又繼續回升,表明市場氣氛良好,股價很快會再創新高,因此為買入信號。
如果股價下跌至均線附近伴隨著成交量的迅速萎縮,然後起穩並上漲,繼續上漲的可靠性更高。
3 、股價跌至平均移動線下方,而平均移動線短期內仍為繼續上升趨勢,不久股價又回到均線上方,是買進信號。
性質基本與第二條相似,可參考第二條的注譯,隻是下跌的力度較大。
4 、股價趨勢走在平均線之下,突然出現暴跌,距離平均線非常遠,極有可能隨時再度靠近均線,亦為買進時機。
股價的暴跌,會造成投資人突然虧損極為嚴重,嚴重的虧損會使投資人無法下決心割肉賣出手中持股,而產生強烈的觀望情緒,致使很輕微的買氣,很容易迅速將股價推高,因此為買入信號。
5 、股價走在平均線上方,突然暴漲,距離均線越來越遠,為賣出時機。
股價向上大幅暴漲之後,投資人不論在短期買進還是中長期買進的都突然獲利豐厚,極易引起大量獲利回吐,造成股價迅速下跌,因此為賣出信號。
6 、均線從上升趨勢逐漸轉為水平,且有向下跌的傾向,當股價從平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時,為賣出信號。
均線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盤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籌碼在這一價位換手,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平均持倉成本區域。此時股價一旦下跌,導致所有在這一價位的買入者,全部被套牢。出於對虧損的恐懼,任何一次股價回升至這一價位區,都會因解套壓力而迫使股價再次下跌,因此為賣出信號。
7 、股價趨勢在均線之下,回升時未超越平均線,再度下跌,為賣出訊號。
股價回升到均線附近就重新下跌,說明一有解套的機會或者少虧投資人就爭相出逃,造成股價的下跌。表明此時投資人心態不穩,有很強的賣出欲望,這種心態會導致股價繼續大幅下跌,因此為賣出信號。
8 、股價仍然漲過平均線上方,但平均線繼續下跌,不久股價又回到均線的下方,為賣出信號。
這種走勢的性質與第七條較為相似,隻是反彈的力度相對較大,參考第七條的定律注解。
很多投資人經過長期實踐之後,認為第三條與第八條比較不易與實際配合,運用時風險較高,如不是非常熟悉均線係統,投資人最好放棄不用,以免承擔過大風險。
運用均線係統最為穩妥的做法是相互結合使用。葛南維定律第一條與第二條合並使用:平均線從下降趨勢轉為水平而有向上波動的趨勢,股價從均線下方向上方突破均線,不久,回調時若不跌破均線,是運用均線操作的最佳買進時機。如果這時再配合股價在頸線附近的企穩,成交量逐步萎縮就更可以確認是最佳的投資機會。這種情況必然隻有在底部形態完成之後的反抽過程中才會出現,它所要反映的市場氣氛和買進原因與底部形態的突破之後的反抽是完全一樣;第六條與第七條合並使用:均線走勢從上升趨勢逐漸轉變為水平,且有向下傾斜的傾向,當股價從均線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線,回升時無力穿越均線,再次下跌,為買進時機。如果成交量隨著股價的回升有略為縮小的跡象,就更加可肯定是運用均線操作的最佳賣出時機。這種情形必然出現在頂部形成之後的反抽過程中,所反映的市場氣氛與賣出原因與頂部形態完成之後的反抽完全一樣。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盡管形態分析和趨勢分析的進出時機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事實上殊途同歸,都是投資人從不同角度對市場的觀察結果。
在葛蘭維八大定理中,第四條與第五條的正確運用必須要有乖離率的配合。
葛南維八大買賣法則與波位
LINK: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9474/200803/4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