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認明究竟空,達到無所求,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
個人資料
snowboy12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書摘 68 (ZT) 周末愉快!!!!!

(2012-05-11 15:59:31) 下一個


買賣原則1 分析大盤走勢

為什麽我們要從如何判斷整體股市走向是上漲還是下跌開始談起?因為一般市場由標準普爾500 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界定,當市場見頂回落時,不管你持有的股票品質和表現如何,其中的3/4 也都會隨著大盤一起下跌。
此外,如果你學會了判別股市何時築頂,你就具備了隻有極少數投資者(其中包括華爾街的投資專家)才擁有的技能。作為一個團隊,華爾街的投資專家們沒能在2000 年整個股市見頂時告訴顧客及時賣掉股票套現,導致98% 的個人投資者收益受損。
那些股票經紀人、股市戰略家和經濟學家錯在何處?錯在他們往往單純地依賴自己對股市的看法,同時也過於依賴於對各種他們所看重的數十種商業、經濟指標的解釋。
這些指標即使起作用,其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因為並不是經濟在領導市場,而是市場在領導經濟,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年前有先見之明的人將代表一般市場的標準普爾500 指數當做“先行”的經濟指標之一,而不是“一致”或“滯後”的。簡而言之,華爾街的專家們將經濟作為股市的預測工具,這完全是因果顛倒,必將犯錯。
另外一群專家,我們稱之為市場技術員,負責追蹤50~100 種技術性指標,如漲跌趨勢線(advance-decline lines)、股票熱門度(sentiment gauges)、超買超賣量(overbought-oversold)。但是在最近45 年裏,我沒有見過一位技術員正確預測出股市的頂部和最終底部。他們頂多一時正確,接下來又會犯錯,原因在於他們追蹤的大量技術指標都不是關鍵的,遠不如一般市場平均價格指數(general market average )精確。
這就給我們上了重要一課。想要追求高度的準確性,你就必須仔細地觀察和分析目標本身,如果你想了解老虎,就去觀察老虎,而不是天氣、植物或山上的其他動物。
很多年前,當盧. 布洛克(Lou Brock )決定打破棒球本壘紀錄時,他拿到了從第一壘的座位處所拍攝到的所有美國職業大聯盟球隊投手的高速影片資料。然後通過影片研究當各個投手投出第一壘的時候,他身體的哪一部分會先動起來,投手就是布洛克試圖擊敗的目標,因此他需要研究關於投手本身的大量細節。在2003 年橄欖球“超級碗”大賽中,坦帕海灣的海盜隊(Tampa Bay Buccaneers )之所以對奧克蘭突襲者隊(Oakland Raider )完成了5 次搶斷,也是因為賽前他們做了研究,然後集中觀察奧克蘭四分衛的眼球活動和肢體語言,他們“讀出”對方將要把球投向哪裏。
哥倫布不接受關於“地球是扁平的”這一慣例說法,因為他親眼觀察到大海上的船隻消失在地平線上,這一現象告訴他,一定存在另外的解釋。政府通過電話獲取的情報、間諜飛機、無人駕駛飛機以及衛星圖片來觀察和分析對我們的社會可能存在威脅的目標,這就是我們在古巴發現了前蘇聯導彈的原因所在。
股市也是同樣的道理,要知道股市走向,你必須觀察和分析每天一般市場的主要指標。不要去問任何人“你認為股市走向如何”,而要學會準確地看懂每天股市實際的行情。
日成交量
當市場在上升趨勢,每天每周都在上漲,你不僅要關注每天市場平均線的股價行為,更重要的是關注每天的成交量。從前一日開始,你就需要觀察整個市場的成交量是上升還是下降,你還得記下當日成交量是高於還是低於近期日平均成交量。在一個蒸蒸日上的股票市場裏,你可以看到價格和成交量大部分是共同上升的,這表明市場處於買盤力量大於賣盤力量的積累期。
追蹤該行為最簡單的方式是使用圖表,圖表上顯示了各種指數的最高成交價、最低成交價、收盤價,在其下方是各種價格的成交量,在一幅理想的圖表上,價格與成交量應該是繪在一起的,方便你放眼望去就能找到當日每個價格對應的成交量。
拋售
在任何上升趨勢中,都有一個賣盤力量比買盤力量活躍的點,我們稱之為拋售。當拋售出現的時候,你要馬上將其識別出來,這一點很重要。在拋售的第一天,收盤指數會低於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指數,但是成交量仍居高。
然而,任何一輪牛市都不會因僅僅一個交易日的放量下跌就結束。通過研究過去50 年來每次股市見頂回落的例子,我們發現,在跨度2~4 周的時間內出現3~5 天(近年來是5 天)的放量下挫,已足以讓市場從牛市轉為熊市。在你觀測了第一個拋售的交易日之後,你需要觀察第2 個、第3 個、第4 個甚至是第5 個交易日。在第一個交易日過後,市場可能會有兩三天處於上升狀態,到第2 個交易日,你將看到股市下跌,同時成交量卻增加了。大約在第2 或第3 個拋售日,你開始持懷疑態度。到那時,賣方力量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而你當時可能也已經賣出了一兩隻股票了。到第5 個交易日,你會意識到整個市場極有可能出現拐點,並開始踏上漫漫熊途。
市場還會以另外一種方式給出拋售的信號,我們稱之為滯漲行為(stalling)。在這種情況下,先期交易活躍,市場走高,之後突然遇到阻力,無法進一步走高。市場並不立即下跌,隻是上升幅度比不上前一兩天。例如,如果市場在多周內處於上升趨勢,但在某個交易日,成交量急劇放大,指數卻僅上升了40 點,而第2 個交易日高開30~40 點,但收盤時卻隻微漲1~2 個點,而成交量卻和前一天持平,這就是滯漲的表現方式。
在這兩種情形下都發生的情況就是在某一點上股市停頓不前,停止了相對穩定的上漲。買賣雙方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化,在一輪牛市中,買盤力量一般占優勢,但是當股市放量滯漲並開始下跌時,賣方力量就會越來越強,並開始壓倒買方力量。
請注意我提到的是賣方力量,而不是賣出者。在牛市中,買入者的數量不一定超過賣出者。在股票價格上漲時,也有可能出現賣出者比買入者更多的情況。例如,買入者是像共同基金這樣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話,其買進的股票要多於賣出者賣出的量。你也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的散戶少量購買,很容易就被少數大型機構投資者賣出的量打壓。
這就是為什麽追蹤價格和成交量同樣重要。如果市場下行,成交量下降,這並不意味著什麽。但如果成交量急劇放大,就表示其中有玄機。這個現象說明成交量急劇放大使得股票的供求比達到某一點時,就會影響股票走勢。
查看3~5 天的股市拋售時間段,可以發現,其中大多數交易日裏股市實際上是下跌的,隻有一兩天顯示小的反彈,前者很容易看出來。但是關鍵在於你要學會識別拋售所采用的方式,並正確計算出拋售的天數。
拋售在任意一種主要指數下都會出現——標準普爾500 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很多時候,《投資者商業日報》會在同一頁上羅列出三大股指的大量圖表,我每天都要逐一研究。通過這種方式,當股市變幻,出現重挫時,我就絕不會視而不見。如果大多數股票經紀人、股市顧問學會了這種市場分析法,就能挽救顧客未來可能出現的損失,同時,也可以大大增加他們的業務量和顧客穩定度。
為了進一步確認股市是否正在築頂,你也可以追蹤領導大盤的個股。
我們對市場曆史的研究顯示,在出現拋售的情況下,這些領漲股同時也見頂了。在下一章中,我們會總結出一些重要的規律,教大家判斷當股市在走高並且你有浮盈時,何時賣出股票。你將發現其中的許多規律都告訴你,要在股市剛剛出現拋售的時候迅速賣掉股票。因此,你現在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通過市場指數或大盤領漲股,來告訴你市場何時陷入困境。
在這樣的時刻,你必須從股市撤離,不要購買任何股票。你可能需要拋售套現以拿回保證金或借來的錢。在股市中你需要順勢而為,而不是憑空想象或篤信他人的想法,而後者正是99% 大眾投資者的行為。他們被他人的意見、自己或其他人的猜測所引導。你想知道真相?真相就在於——事實會告訴你市場是否正處於拋售的巨大壓力之下(見圖1—1)。
你的目標是百分之百與市場同步,而不是試圖告訴市場你認為它應該是什麽樣的,市場不會關心你是誰、你在想什麽或希望得到什麽。一旦你學會正視現實——正在發生和實際發生的,你就學會了一項技能,擁有了一種大多數人永遠不會有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你將在市場的重要拐點賣出、套現並儲蓄大筆的錢,而不是被套牢。比如2000 年股市見頂,幾乎所有美國投資者都錯失了賣出股票的最好時機(見圖1—2 和圖1—3)。
如果你沒有立刻學會這一技能,也不必泄氣,如同其他事情一樣,這需要耐心和實踐。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在判斷拋售日時犯一兩個錯誤。
我曾經見過最常見的錯誤包括,各種指標在圖表上連續多天都緊密地湊在一起,價格指數從當前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波動很小,較前一個交易日的價格下跌也很小。因此,即使成交量放大,股價下跌,波動也很小。如果你持有的股票3~5 天內情況都是如此,拋售量也不至於大到能影響股市掉頭向下。然而,一般來說,我們很容易根據價跌量增來確認拋售日,並且當日股市的高位與低位的差額範圍將在平均股價之間。
《投資者商業日報》的頭版“圖表收錄”專欄長期觀察、評述拋售日,並在一般市場的市場指數圖表頁麵用箭頭標明。閱讀這一專欄是另一種精煉並提高分析一般市場能力的方式。許多《投資者商業日報》的訂閱者堅持閱讀每期該專欄,2000 年,正是該專欄不厭其煩地解釋大盤的拋售將要發生時,讀者才得以及時賣出股票並套現,對那些保持密切關注又認真的投資者來說,這真是價值連城啊!
牛市信號
既然我們已經討論了市場的主要下行趨勢是如何開始的,現在我們轉向如何判斷下行趨勢何時結束,新的上行趨勢何時開始,換而言之,你如何認知市場的底部。
你永遠不會知道市場的下行趨勢還要走多遠,你所知道的隻是市場拋售氣氛濃重,股市一路走低(這是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的,因此你已經入門了)。即便如此,股市下跌時,你仍需每天保持關注,在某些時候,市場會有幾天的反彈和回升。回升之初的一兩天不必過多關注,一般來說,股市下跌時通常會有一些支撐點引起一些反彈,但大盤的主要趨勢仍是下跌。
通常這個牛市信號或者說是熊市結束信號,出現在7 天試探性反彈中的第4 天,有時甚至會在第10 天或更遲才形成,但接下來的反彈力度可能不會太強勁。在確定信號出現的交易日,一種主要的市場價格指數會有大幅且具決定性的上漲,通常上升1.7% 或者更多,成交量比前一日放大,同時也明顯高於日平均量。然而,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被前兩個交易日的上揚所迷惑,而被未醞釀成熟的反彈套牢。除非你獲得確認信號,否則你真的無法確認市場的拐點。
我們創造的係統具有極大的附加值,不僅幫助你從牛市的頂部及時逃脫,並抄底進入下一個牛市,還可幫助你躲過一些回升假象,及時兌現,避免套牢。這個實用的概念有幾大優點。在股票市場從高點跌到大底部的過程中通常會有2~3 個熊市(一個或多個主要平均價格指數下跌18%~20% 或者更多),即使其間有多次試探性反彈行為,也沒有出現一次有效的反轉日,直至真正的股市底部到來。
熊市經常會有持續幾個交易日的反彈,第一天成交量增加,而股票市場平均價格指數卻在下跌。這在很多數情況下(並非所有情況)是股市反彈失敗和大盤繼續下行的開始。理解這一點很重要:所有新的牛市都以一個反轉日開始,大多數反轉都發生在大盤進行試探性反彈的7 天裏的第4 天(見圖1—4)。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能理解我們所設計並日益完善的係統,通過這一係統,你可以在股市見底後的第4~7 個交易日進入市場抄底。任何其他技術都達不到這個理想的效果。如果你聽信某些消息(結果將會很糟糕),或按自己的感覺行事(效果肯定不佳),你很有可能會錯過最佳抄底時機。
市場反轉
這些年來,我發現當市場已經處於反轉之時,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們猶如驚弓之鳥,忙於在慘痛下跌時舔舐傷口,有太多負麵消息被無限放大,以至讓他們習慣於質疑和害怕每一次市場反彈。事實再次證明,在這個令人擔憂的時刻,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的所思所想,而是你必須認識並理解市場指數本身所傳達的信息。如果市場反轉持續到第4、5、6、7 個交易日,並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它便表明:“我正在啟動一輪全新的牛市,不管你希望什麽,擔心什麽或個人看法如何。”
可能四五周前你就對市場有所感覺了,但是,如果市場情勢突變,你就必須意識到,不能再保持和之前一樣的想法了。如果你的想法不隨之而變,你與市場博弈的同時便會損失資金。當市場改變,你必須順勢而為,不要在乎那些小錢。你無法做到始終如一,因為市場並不是始終如一的。一旦市場出現拐點,你的說法以及幾周前固執地相信的一切都完全不相關,並且絲毫不值得悍衛。勿以某個觀點自鳴得意,勿過於自我。正如愛默生所說:“墨守成規的做法是愚蠢的。”戰場上最好的將軍反應迅速,會根據情況改變作戰計劃,如敵軍動向、天氣、新的或意料之外的環境,或者遭受的失敗和錯誤。對你來說,正確的判斷是把握市場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在平均線上的每一個拐點都是很重要的。
當你在市場反轉時抄底,買下那些創新高的領漲股票,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最大收益。這些股票是新牛市階段新的龍頭股,它們漲得比其他股票更高更快,即使其他股票最終也會加速上漲。但是這些新的領漲股並不顯山露水,直到市場完全明確並開始觸底反彈。在接下來的3 個月,它們繼續以不同的走勢上漲並創出新高,那時,你要努力找出新的領漲股並買下它們,不能在等待觀望中浪費機會。當新的牛市最終大白於天下,那可能是幾個月之後了,到那時,股價也會升得更高。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在80% 的情況下反轉日是有效的,並能發展出新一輪的牛市。在另外20% 的情況下,伴隨著指數的下跌和成交量的放大,反轉通常會在幾日內失敗。
任何投資係統或規則如果在75% 或80% 的情況下起作用,已足夠可靠,並能助你獲益不少。當然,這要比沒有投資係統或規則做依據強多了,僅僅依賴你的想法或可能與你有同樣想法的人所持的觀點是不可靠的。
在2000—2002 年的熊市中,有好幾次反轉持續幾天後失敗的情況。但是在最近3 年,用兩三次的小打擊(當你剛拿回買股票的錢時,就得賣出股票)來確定是否能在新一輪牛市最初顯露端倪的時候成功進入股市抄底,這樣會使那些有潛力的超級贏家們最終獲得成功。
這個投資係統最關鍵之處在於,你永遠不會錯過任何一個主要市場的頂部或底部。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會讓你遠離許多假象,股市不成熟的回升最終會讓你付出高昂代價。
第一次檢驗和完善我們的係統時,我們使用了過去50 年間每個市場頂部和底部的模型,但是2000—2002 年的大熊市越是艱難,我們越是想知道這一投資係統是否適用於上一個熊市,也就是1929—1932 年的熊市引發的大蕭條。毫無疑問,在1929 年股市到達頂部的第二天就步入了漫漫熊途。也就是說:樂極生悲。
如何測準
關於投資的另一種荒唐的說法是,你不能測準股市。通過運用這個係統,在1962 年4 月股市觸頂、IBM 股價下跌50% 之前,我已經賣出全部的股票。在1987 年的股市中,當某一天道瓊斯一路跳水跌至500 點時(在當時跌幅超過22%),股市已岌岌可危。早在股市崩盤之前,我們已將所有股票全部變現。在2000—2002 年的熊市中,僅僅依據自己的股市賣出原則和平均價格指數就確定了拋售日,這使得我們在2000 年3 月回籠了大量現金。過去,我們多次做過這樣的係統工作,那些真正做足功課並潛心研究股市的學生們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見圖1—5 至圖1—11)。
許多年前就有了股市無法測準的說法,當時有少數基金經理嚐試預測股市,但最終沒能做到。作為一位共同基金經理,如果他們不想輸給競爭者,就必須準確掌握買入和賣出的時機。進一步說,他們一定要在準確的時間買進股票,以便在股市觸底反彈時增加業績。這也是他們的競爭對手喜歡的做法,但是這種做法被證明是不可行的。因為基金過於龐大,無法籌集到30% 的現金,或者說即使從股市中拿回30% 的現金也很難做到。
當時共同基金公司的管理層主張自始至終投入全部資金(或至少95%),正因為如此才加深了“你不能測準股市”的謬論。真實的原因在於大多數共同基金規模太大,反應太慢,失去了彈性,因此無法通過測準股市而獲得有利條件。作為一個靈活的個人投資者,你沒有規模上的不利因素,可以從容地出入股市,在這一點上你占有明顯優勢。
基金完全投資於績優股的政策在大多數的熊市裏都能帶來非常好的回報的,大概隻有20%~25% 。但是在35%~50% 甚至更多的熊市中,這一政策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許多個股都比股市指數的百分比修正跌幅大得多。這就是為什麽你作為一個個人投資者,必須掌握一套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投資係統,來幫助你進行決策,使得你多年積攢起來的血汗錢得以保值增值。
即使你要花上一兩年時間來學習這一簡單的投資係統,並積累一些真實的經驗,也是非常值得的。一旦你掌握股市的實際運作方式,將來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可觀的收益。有了這種知識和技能傍身,勢必嚐到回報的甜頭,甚至改變你的整個人生。任何人都可以學會,隻要你有決心和毅力,並堅持不懈地學習和實踐。

買賣原則2 做好鎖利或止損計劃

在2000—2002 年的熊市中,大多數人損失了大量本不該損失的財富,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如何避免損失。當他們持有的股票跌到低於實際購買價格的一定百分比的時候,他們不知道為什麽總是要通過減倉來減少損失,也不知道如何進行適當的減倉。
換句話說,投資者沒有一套有效的防禦措施護身。他們也許經常積極出擊,因而擅長進攻,但是並不知道如何退守和防禦。如果他們買入了有上漲潛力的股票,那麽暫時是安全的;但是當他們買入的股票表現不好並開始下跌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套原則來指導他們何時賣出股票的話,投資者便會陷入盲目無助的處境。
現在,我將向你逐步闡釋一些賣出股票的原則。如果你真正用心理解了這些原則,並切實地按照我們的方法去投資,那麽即使你買入的股票隻有1/3 表現良好,這些原則也能永遠保證你的資金安全,避免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一旦選股平均成功率高於1/3 ,這個投資係統就能讓你獲得高額回報。
如果買入一隻股票而不知道什麽時候賣出,也不知道為什麽要賣掉它,那就好像買了一輛沒有裝刹車的汽車,乘坐一艘沒有救生工具的船,或者進行飛行訓練時教練隻教你如何起飛,卻不教你如何著陸。試想如果你拉動一把不知射向何處的弓,後果將是多麽可怕啊!
大多數人都是腦袋空空地就開始進行股票投資的,他們認為不必做太多準備工作,隻需聽聽別人的建議並大膽投資,就會馬上變得富有了。
他們對股市的風險毫無意識,更不用說會做點什麽來減少風險了,即使驚險重重,他們仍然不顧一切地毅然前行。
尋找領漲股
如果我們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買入一隻“好”股票,然後什麽也不用管,隻需要坐看它魔術般地上漲,不斷地上漲,這當然是足夠幸運的事情。我承認,在20 世紀90 年代瘋狂的泡沫經濟中,股市的表現看上去就是這樣的。但是,正如許多人曆經艱難之後才知道的那樣,90 年代的股市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你必須意識到,根本就不存在所謂“好的”或“安全的”股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的股票都是壞股票——除非它們的價格上漲。你挑選股票的唯一判斷標準就是,好的股票在你買入它們之後會通過價格上升來證明自己,好的股票一定會創造收益。
當然,很多股票都會大幅上漲,你應該把這些股票挑選出來(我會在下一章探討如何發現這些股票),但是即使是很出色的股票也不會永遠表現出色,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研究表明,對近50 年來所有市場表現最好的股票而言,它們最好的市場表現期平均僅持續一年半到兩年時間,有一些股票可以持續3 年,隻有極少數股票能持續5~10 年。即使最好的股票最終也難免下跌,當它們下跌後,給你帶來的損失和普通股票一樣多或者更甚。尤其是當你出手太晚,買入時價格已然攀高時,損失必定巨大,這樣的悲劇與很多投資者在20 世紀90 年代牛市最終崩潰時所遭遇的很類似。
真正的股市領漲者以翻兩倍、三倍甚至更多的傑出表現讓其他股票隻能望其項背,一旦它們到達頂部而後大幅下跌時,平均跌幅會高達72%,這是近50 年來每一個股市周期所有重量級領漲股的平均跌幅。而在20 世紀90 年代的股市中,許多高科技領漲股價值縮水90% 以上。
以上數據可能並不能使你信服,你也許會說,這些下跌的領漲股過一段時間不是還會反彈回升嗎?不幸的是,對持有這一觀點的人來說,答案是否定的。近一半的領漲股永遠無法恢複到原來的高峰值,一些可以複原的股票幾乎用了5 年時間才做到,也有一些股票可能會超過原來的高峰值,但這要花上比5 年多得多的時間。
投資者如果認為20 世紀90 年代出色的領漲股會很快恢複元氣,那麽他應該先了解一下以往的股市。20 世紀20 年代,領漲股處於股市投資者心理極度膨脹的時期,它們經曆了1929—1932 年可怕的熊市之後,股價都大幅下跌,直到20 世紀40 年代或50 年代都沒有完全恢複過來。
例如,美國無線電公司(RCA )在20 年代後期股價劇增1 100% (從18.70 美元/ 股漲到106 美元/ 股以上),然而到了1932 年,每股價格跌到了3 美元以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黃金時期(1963 年),它的股價都沒有恢複到下跌前的最高水平(見圖2—1)。
20 世紀20 年代的美國無線電公司與90 年代的美國在線(AOL)和思科股份(Ciscos )的情況非常類似。美國無線電公司是一種新興通信技術的領導者(無線電通信於1920 年第一次進行商業廣播),它對人們生活的改變在當時不吝於最近十幾年來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改變。如下表所示,在動蕩的20 年代,美國無線電公司並不是唯一股價暴跌並曆經多年才得以恢複元氣的股票(見表2—1)。
最傑出的改革者、發明家、企業家相對來說隻占少數——也許總共隻有100 萬,但是隻要條件適合,比如當稅收、政府的其他相應政策和法規鼓勵和幫助創新者,而不是阻礙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創立自己新的小公司。這些公司最終會創造80%~90% 甚至更多的新的工作機會,同時,他們還會開發新產品、研發新技術乃至創造未來的新興產業。
不久之後,一些羽翼初豐、利潤可觀的公司為了籌集資金做進一步的發展,會向公眾賣出他們的股份。這些新發行的股票(首次公開發行或IPO 融資)將會確立市場領漲股的地位。在20 世紀90 年代的牛市裏,有4/5 的領漲股是80 年代和90 年代早期首次公開發行的新公司的股票,這要部分地歸功於當時的政策降低了公司發行證券的資本利得稅。
在每一輪新的市場周期裏,這些新鮮血液都扮演了最重要的複蘇力量,因為大量的共同基金、機構投資者都湧向這些充滿動力、快速增長的新的領漲股,這些新的領導型公司以其獨一無二的新產品和新發明而充滿潛力,因此備受青睞。反過來說,這種搶購行為最終促使這些股票的市盈率——股票當前價值最常用的測量指標——比剛開始顯著上漲時的市盈率高出兩倍還多。
關注機構投資者的影響
然而,當這些新興的創業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到達某個臨界點,或者是產品的市場飽和,或者是更多競爭者的進入使得競爭更為激烈(包括一些擁有更新、更好、更便宜的產品或技術的公司),或者是失去控製而過度膨脹,或者僅僅隻是規模發展得太大,不可能再保持原來的高速發展了。當公司的發展趨勢改變時,原先爭先搶購這些公司股票的大型共同基金,就會開始大量拋售這些股票了。這一過程結束後,我們的經濟體係就會從原來的過度膨脹期進入重新調整期,這時新一輪的經濟周期就開始了。這種過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具有革新意識的新公司所主導的,這些公司通常都擁有令人激動的新產品或技術發明。在美國,這種改變和發展的步伐在持續加速前進。因此,對美國的經濟和股市來說,讓新公司的上市浪潮繼續下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能麵向公眾發行股票成功上市的新公司是很少的,如果不鼓勵新鮮血液的加入,股市將裹足不前。
共同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在決定股市的走向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當關於每日股市活動情況的典型新聞報道播出時,我總是聽到一些有趣的說法,說“投資者”如何擔心這個或者如何支持那個,好像個人投資者與整個股市有多大關係似的。事實上,個人投資者對股市走向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在現實中,你隻是買入了200 股的某隻股票,或者你的阿姨薩利賣出了500 股的另一隻股票,或者你的好友鮑勃下班後賣出1 000 股的其他股票。對個人來說,這些都是很大的交易,但是讓我們看看那些共同基金的動作吧。他們買進或賣出50 000 股這種股票、10 000 股那種股票以及20 000 股其他的股票。他們的巨額成交量遠遠超出你的、薩利的、鮑勃的和其他個人投資者成交量的總和。
在機構投資者或者專業投資者中,有很多人管理著成百上千億美元的有價證券——占據所有重要股市交易的大約75% (如果你忽略程式化交易)。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交易——也隻有他們的交易,才能左右市場。盡管他們也犯過很多錯誤,但是了解他們的感覺、擔憂或者預測仍不失為洞悉先機的一條捷徑,可惜的是他們不會出麵告訴你。當然,你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一些采訪,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會接受采訪。就我過去40 年來和成百上千的專業投資者共事的經驗來看,他們中最成功的投資者——真正的專家,很少為大眾所知。他們忙於調研市場以做出各種重要的投資決策,而這些調研是公眾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來實施的。他們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在全國性的電視節目裏教大眾如何投資。
他們保持低調是有原因的。大機構的投資手筆可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迫於巨大的壓力,他們不得不低調做事。像你和我這樣的個人投資者進入股市後,在幾分鍾之內就可以完成200 股、500 股或1 000 股的下單,但是對於管理幾千萬、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基金來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一家基金管理著50 億美元的資金,它想用占基金2% 的資金來擁有一隻股票。這就意味著它需要買入一億美元的股份。假如這隻股票是50 美元/ 股,這家基金就要買入200 萬股。如果這隻股票的平均日成交量是100 萬股,基金在每天這隻股票換手時要買入預計股票的5% ,或者說50 000 股。這就意味著,以一個月的交易日為22 天來換算,這家基金要用兩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原定的投資計劃,而這種預算是以每天都買進這隻股票為前提的,但是實際上不能這樣操作。基金更多地采取的是連續幾天買入這隻股票,然後用一兩天的時間賣出一些,讓股價壓低一點,再繼續進倉。這個過程會將完成計劃的時間延長到3 個月。
這家基金對該股票持續穩定的進倉和其他類似的行為,都會推動這隻股票價格的上漲。這就是為什麽當你看到它的上漲的時候,便會意識到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這表明專家在買入股票。在下一章裏,我們將講述這一主題。就這一章節的目的來說,讓你意識到專家在賣出股票同樣重要,因為機構對這種股票的大量賣出或者拋售會迫使股價下跌。
正如機構投資者不願意談論他們正在買進哪些股票一樣,他們更不願意討論正在拋售什麽股票。原因很明顯:如果其他人知道了真正決定股市走向的機構投資者正在拋售什麽股票,他們也會跟風賣出,這樣的話,這隻股票的價格會下跌得更加迅速。當機構投資者想要拋售股票卻不能迅速賣出時,隻能接受越來越低的價格,隻有這樣才能將必須拋售的上萬股股票出手,這正好給了那些思維敏捷的個人投資者一個巨大的優勢。當然,前提是在機構投資者準備將股票脫手時,他能及時地察覺到這一動向。
在這個重大時機麵前,你要學會忽視自己的感覺和其他人的意見,這一點尤為重要。當你看到你持有的股票的走向背離於你的期望時,你必須持完全客觀的態度,你也許會聽到電視中某專家認為你持有股票的那家公司仍然運轉良好,但事實是該公司目前的股票價格是50 美元而不是80 美元,它已經成為了廉價股。從心理上來說,看到你的股票價格下跌了37.5% 之後,聽到這種專家觀點可能會幫助你舒緩一下繃緊的神經。但是股市不會在乎你的感覺或者所謂的專家意見,你唯一應該重視的觀點就是市場本身的觀點,通過股票的價格和成交量,市場會清楚地告訴你機構投資者當時的所作所為。
從這個例子來看,你持有的股票從80 美元/ 股一路跳水,最後跌到了50 美元/ 股,這意味著股市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可以肯定的是,一些機構投資者正在拋售。你可能不知道這隻股票為什麽會一直下跌,事實上,你以後都不會知道這背後的原因,而且也等不到知情者出麵披露細節。當消息傳出來的時候,你所持有的股票可能開始暴跌不止,而你也將永遠無法從慘重的損失中恢複過來了。
2000 年的股市泡沫破滅後,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身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許多在20 世紀90 年代出色的領漲股——這些股票每個人都不得不持有並最終都持有了,在2 月和3 月間股價達到了最高峰。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蘊藏的危機。相反,“專家們”仍然建議人們購買這些股票。更糟糕的是,這些所謂的專家建議投資者盡可能多地購買,即在“股價下跌時購買”,因為這時股票變得更便宜。你最好寫下下麵這句話:“在股價下跌時購買”可以看做一種災難的邀請,就好像膚淺的“買進得好”可能意味著“錢去得也好”一樣。
下麵的情況很容易出現這種的情形,比如許多領漲大盤的公司在前一個季度的稅後淨收益上漲了100% ,華爾街的分析專家們就預計這個季度會與上季度的上漲幅度持平,甚至上漲更多。
當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的稅收淨收益第一次下降的時候,股價就會下跌50%~60% ,隨後大量的拋售接踵而至,迫使股價暴跌不止,令所有股東心驚膽戰、噩夢連連(見圖2—2)。
相對於你購買時的股價,如果你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50% 或60% (或者即使隻有25% 或30% )的時候,你還不打算拋售,這就相當於給自己挖了一個洞往裏跳,勢必會陷入困境,無法自拔。以這隻買入時80 美元/ 股、現在50 美元/ 股的股票為例,為了彌補你投資的37.5% 的損失,這隻股票——如果你賣掉了它,那麽你買進的下隻股票——必須上漲60% (從50 美元/ 股漲到80 美元/ 股),如果你沒有賣掉它(因為它實在太便宜了),而它下跌到40 美元/ 股(更廉價的便宜貨),你就需要它的股價翻倍才能彌補損失。如果這隻股票下跌75% ,它的股價將來必須上漲3 倍才行!你知道能上漲3 倍或者說即使隻上漲一倍的股票有多麽少嗎?
記住:那些領漲股(你應該尋找的那種股票)達到頂部後平均調整72% (見圖2—3)。在20 世紀90 年代,許多著名的領漲股調整的幅度遠遠超過72% 。為彌補你的損失,一隻股票的價格需要翻4 倍(上漲300% )才行,但這種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即使你買入了另一隻股票,而且它也上漲了,但是與你持有的上一隻股票相比,它上漲那麽多的可能性也不會大多少。
製訂止損方案
那麽你能做些什麽來避免可能發生在所有投資者身上的災難性損失呢?有一種方式可以切實地避免損失,那就是製訂一套賣出股票的可行性方案。當股票仍在上漲時,依據這個方案從中獲利,當股票表現開始變差並且股價的走向與你的期望相反時,及時平倉,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尤為重要的是,當你持有的股票與購買時的價格相比上漲了20%~25% 時,你就應該考慮賣出一些,不要過於貪心地等待它上漲得更多;在它們下跌的幅度不超過7% 或8% 時,你應該及時平倉出手,將損失控製在較小的範圍內。換句話說,止利點確保的收益是止損點確定的損失的大約3 倍。

通過運用保持損益比為1:3 的投資方法,即使當你買入的股票隻有30% 是上漲的,而其餘70% 是下跌的,你也不會有太大的不可控的損失。下麵有一個用5 000 美元投資的例子:
交易1
你買入100 股50 美元/ 股的股票 用了5 000 美元
但是它下跌了7% 損失了350 美元
你在46.5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4 650 美元
交易2
在46.5 美元/ 股的價位,你買入100 股 用了4 650 美元
但是它也下跌了7% 損失了326 美元
你在43.24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4 324 美元
交易3
在43.24 美元/ 股的價位,你買入100 股 用了4 324 美元
這隻股票上漲了20% 盈利883 美元
你在51.89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5 189 美元
這6 次交易(3 次買進、3 次賣出)的傭金將是60~600 美元甚至更多。如果你雇用的是打了很大折扣的股票經紀人,隻需付60 美元;如果你雇用的是提供全麵服務的股票經紀人,就需要花費600 美元甚至更多,以平均每次交易付費50 美元計算,總共的交易費是300 美元,比起你開始投資時的5 000 美元,你剩下的稍微有所減少,但也相差無幾。
一旦你學會了適當地買入股票(我們將在下一章節討論這個問題),你的股票交易成功率就會達到1/2~2/3 。在你還沒有達到操作純熟的水準之前,這個規則——最多損失7% 或8% ,最大獲利20%~25%——即使你的股票交易成功率隻有1/3 ,也足以讓你的資金在投資活動中保值。
一旦你的股票交易成功率達到了1/2 ,這一規則就會幫助你獲益更多。例如:
交易1
你買入100 股50 美元/ 股的股票 用了5 000 美元
但是它下跌了7% 損失了350 美元
你在46.5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4 650 美元
交易2
在46.5 美元/ 股的價位,你買入100 股 用了4 650 美元
它上漲了20% 盈利950 美元
你在55.80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5 580 美元
交易3
在55.80 美元/ 股的價位,你買入100 股 用了5 580 美元
它下跌了7% 損失了391 美元
你在51.91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5 191 美元
交易4
在51.91 美元/ 股的價位,你買入100 股 用了5 191 美元
它上漲了20% 盈利1 038 美元
你在62.29 美元/ 股的價位拋出股票 剩餘6 229 美元
扣除400 美元傭金(假定每次交易需付傭金50 美元,一共有8 次交易),你還剩餘5 829 美元,換算後可以得,這個數字比你的投資本金多了17% 。將你每次投資獲得的20% 或25% 的收益累積起來的話,成果就比較可觀了。比如3 次投資,每次獲得25% 的收益,累計起來就是90% 的投資回報。如果在一個強勁的牛市裏再借助50% 的保證金(從股票經紀公司借來的錢)作為資本,你的收益就會增長180% 。
維持收益損失比例
在隨後的內容裏,我們將談到一條重要的原則。這條原則會讓你在買進股票後的第1 周、第2 周或第3 周內馬上獲得20% 的投資收益。這種股票通常會成為你持有的股票陣容裏的本壘打選手。同時,這個簡單的用收益彌補損失的3 ∶1 規則將為你提供堅固的防禦。相對於你隻是買入一隻股票,並且不管它的表現如何都長期持有的方式來說,這種投資方法要優越得多,它會讓你獲得不可替代的投資經驗。
在股市低迷時期,投資收益彌足可貴,你也許會改變損益參數,縮減它們的尺度和擔保的幅度。比如,在僅僅損失3%~5% 、獲利10%~15% 時,你就賣出股票,或者隻拿出你的可用資金的一小部分進行投資。不管你如何調整投資方式,關鍵在於維持收益損失3 ∶1 的比例。
有時候,當你在股價與買進的價位相比下跌7% 或8% 時賣出,股票卻經常會反彈並且上漲到更高的價位。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你會懊悔將股票賣出得太早,覺得自己像個傻瓜。這種局麵下你會對自己說:“隻是證明我買入它是對的,而過早地賣出它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但是,這樣做真的是一個錯誤嗎?當你在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7% 或8% 時賣出,是為了確保你永遠不會遭受那些讓你無法挽回的災難性的損失。你及時止損,是為了防止7% 或8% 的損失進一步下跌到15% 、20% 、30% 、40% 甚至更多,這種防患於未然的做法就好像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保險。你不是為自己的房屋買了火災保險嗎?如果你的房屋去年沒有被燒毀,你會因為買了這個保險而強烈自責嗎?當然不會。在股票市場,你趁損失還小時就平倉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時候,一隻股票下跌7% ,當你賣出它之後,它卻反彈並上漲20% 。不要後悔當初的賣出,你就把它當做為了確保7% 的損失不會變成70% 的損失而付的一筆小額的保險費吧,而這70% 的損失是你承擔不起的,這樣想想就劃算得多了。在股市裏的巨額損失就好像一處沒有買保險的房子不幸被燒毀一樣,即使你能恢複它,也需要好多年才能完全得以恢複。
你也許會說,所有這些買進和賣出都還算平穩,隻有那些買進賣出頻繁的股票投資者才承擔了更大的風險。但是那些買進相對穩定的藍籌股或投資級股票並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是否資金更為安全,獲得的回報是不是更好呢?我來告訴你真相吧,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事情。所有普通股票都有高度投機的性質,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包括那些大眾一致認為是安全的股票。在2000—2003 年間,許多一旦買入股票就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損失了50%~70% 的財富,正因為他們一直將股票牢牢把持,沒有在股票的表現變差時及時賣出。
40 年前,當我剛步入股市時,大多數寡婦被告知必須買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的股票,而她們也是這麽認為的。畢竟,這是一家經營電話業務的公司,它永遠不會破產。不僅股票的質量有保證,而且你也能獲得穩定的股息。況且,你的父親和爺爺可能都持有這隻股票。1999 年1 月,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股票還是98.80 美元/ 股,但是到了2002 年7 月,它的股價跳水至17 美元/ 股,下跌了83% 。看看吧,這就是所謂的安全型股票。
另一個例子是得州公用事業(Texas Utilities )——現在被稱為TXU Corp. 。它的股票從57 美元/ 股的最高峰一路下跌到10 美元/ 股,下跌了82% 。同樣,公用事業公司是加利福尼亞的藍籌股,卻被當地難以置信的貧瘠的工業微控環境逼到了破產的境況。然後是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派股方式成立的新公司,在美國,它的股票是被持有最多的股票之一。朗訊科技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線通信設備提供商,同時也是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的基地,它創造了劃時代的科學突破。朗訊科技自1996 年成立之後,市場表現一直處於上佳水平。在1999 年12 月,它的股價達到64 美元/ 股的頂部,從那以後,股價暴跌98% ,最終跌至每股不到1 美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