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不是一家“人”,“草”進一家門(2)草與楷,“整容”朱顏改

(2024-12-13 20:23:37) 下一個

  許多從楷書角度出發完全不是“一路貨色”的字在草書“規範”的書寫中成了有共同特征的“一家人”,“多胞胎”,有的有完全一致的“同類項”。所以不專門學習草書可能永遠是“門外漢”,將“草書”當“天書”。相反學了草書並入了門你就會無止境地每天都會有一個個“驚喜”,如飲醍醐般地看草書字領略其一筆一劃的蘊含。
  楷書中無法聯係在一起的“求聚救乖”四字在草書中看做“四胞胎”。
  在楷書中的“世,老,孝,希,堯,肴,桑,哉,茂,葉,暮,羲”在草書中都帶一“戈”字,屬於同類的還有“殺,顙,教,寒,遼,刹,慕,澆,戒,蝶,戰,戳,劃……”等等。
  被稱 “兄”道“弟”的“來、成、賊、哉、幾、歲”各字在楷書中長得“麵目全非”,但在草書中看被看做是“六胞胎”。
  讓人想起一些整容的韓國的美女,從平凡走向驚豔的華麗轉身,是一些韓國女星明明已經顏值驚為天人,卻不斷沉溺整容,一次又一次“變臉”。有的美女結婚後因生的小孩完全不相像,結果被丈夫鬧離婚的笑話。

  草書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使得眾多書法家為之傾倒,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創作。而要想寫好草書,則需要具備篆隸書法的基礎、掌握草書的草法、熟悉草書的章法以及能夠抒發自己的情感等多種能力。這些能力的綜合運用,才能使書法家的草書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草書非常講究筆法、氣韻、書勢、布局謀篇,尤其是要“精寫泛寫”,吸取大家精華,鑒往知來、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汲取他人智慧, 打破能力桎梏。

  王羲之1166個絕美草書,堪稱“書中龍象”,每個字都有幾十種變化。之所以被譽為“書中龍象”乃是因為此作每一個字都平和中正,後世學習者都能夠從中引申出許多技巧和法則,每一個字都能夠有幾十種變化,蔚為大觀。此作便是著名的《十七帖》。王羲之從公元347年到公元361年,這十四年間寫給他的好朋友周撫的信箋。據說唐太宗曾不惜重金購買了大量的王羲之真跡,同時也不惜巧取豪奪,將王羲之的法帖據為己有,到了貞觀十五年的時候,在內府當中所藏的王羲之法帖真跡總計有3000多幅。臨摹《十七帖》最好的莫過於趙子昂的臨本了,他是獨得“二王”筆法正脈的一個人,他臨摹出了《十七帖》的神髓,以此臨本,對照原作一同臨摹,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草書是書法王冠上最為璀璨的明珠,是書法王國最難登頂的珠峰。千年書法史,能以草書稱“聖”者,寥寥幾人而已。
  草書圭臬,書中龍象
  《十七帖》為王羲之草書傑作,由29封書信拚接而成,共134行1166字,風格衝和典雅,兼具楷行質地,行氣貫通。原跡已失,現存多為刻本,宋拓本為佳,開封市博物館藏本紙墨黝古,神韻兼備。《十七帖》因第一帖開頭的兩個字“十七”而得名,是由王羲之的29封書信“拚接”而成的一部匯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