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買辦是亡國之禍: 09工程在60和80年代的不同遭遇

(2007-03-22 06:53:31) 下一個
買辦是亡國之禍: 09工程在60和80年代的不同遭遇

中國核動力潛艇的命運, 從先帝時代的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到先富時代的接軌共榮, 和平發展, 先富派的萎縮愚蠢, 從下麵黃總的訪談, 可
見一斑.

  本刊記者:我國的核潛艇已經走過了30餘年的曆程,作為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師
,您能對這段曆程作一簡要的回顧嗎?

  黃總:核潛艇的故事可以從1958年說起。

  58年有兩件事情對我們工作影響比較大,一個是二機部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在房山建
成了我國第一個試驗堆,另一個是我們按照“二四”協定轉讓製造的潛艇, 58年也基
本告一段落。另外,這一年中蘇關係開始緊張,接著59年,10年大慶,赫魯曉夫來了,
我們正式提出希望蘇聯老大哥能幫助研製核潛艇,赫魯曉夫非常傲慢:“核技術非常複
雜,花錢很多,你們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研製,我們蘇聯有了,就等於中國有了。
你們把海軍基地給我們用,我們的核潛艇可以幫助你們”。毛澤東主席非常氣憤:“核
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此話立即傳遍09戰線,大家聽了很興奮。國家搞核潛艇是有
決心的,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但是權衡下來,最重要,首先要搞的應該是“彈”。核動
力比原子彈技術要求更嚴,核動力是可控的,原子彈不需要控製,要把爆炸威力變成可
控的,技術要求更高。當時 “彈”還未爆,國家要把全部力量集中到“彈”上,09項
目58年剛剛組建,開始預研,62年就開始下馬,過了2年,這個項目正式解散了。

  在於笑虹,劉華清堅持下,中央同意保留少數人繼續調研工作,並維持了幾個關鍵
設備的研製工作。

  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有此基礎,國家可以抽出力量搞09了。於笑虹,劉華清有關
領導抓住機會立即向中央打報告,要求09上馬。65年報告批下來,同意!

  此時麵臨困難仍然很多,核潛艇裏麵到底是什麽內容,我們都沒搞清楚。

  工作條件也很差,我們搞數據,要用算盤、計算尺算。為一個數據常常要發動一批
人日日夜夜算。

  中央批下來時有3個原則:

  1、立足國內,艱苦奮鬥

  2、第一條艇帶有一定試驗性質,但建成後要可以作為戰鬥艇用

  3、大力協同,全國有關科研單位共同努力,把09搞出來

  我們就因陋就簡,創造上辦法,能拿出點成果就算一點。我們絕不等條件,就算你
等得及,國家也等不及啊。

  不是沒有資料,心裏沒底嗎。一個一個解決。我們對國內科研技術力量調查清楚,
實事求是地了解我們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大。沒資料我們發動大家按各自專業搜集國外資
料,美國第一個搞出來,他要吹噓自己,所以報刊書籍裏零零碎碎會透露些信息,但這
些資料真真假假,不信不行,全信也不行。我們的做法就是3麵鏡子:一麵放大鏡――
把有用的信息從信息堆裏挑出來;一麵顯微鏡――把信息匯總分析;一麵照妖鏡――要
去偽存真。

  有個例子很有意思,核潛艇做導彈發射平台,精度不比陸基,因為艇的位置參數是
不斷變化的。美國搞了華盛頓導彈艇之後說,他這條艇精度能達到陸基水平,因為他提
出一個技術措施――艇上裝個65噸重的陀螺儀,陀螺運轉,利用其高速,艇就可以穩定
下來。我們看到這個圖紙,比較吃驚,因為陀螺除自身外還有很多設備來維持運轉,這
意味至少要增加一個很大的艙室給它,排水量、航速都要受不小影響。美國人真正的做
法怎樣不得而知,但這個方法是比較笨的,是否就沒有其他辦法呢?我們試驗條件很簡
陋,但我們通過大量試驗最後得出結論,不一定用這個陀螺,我們有更好的方法。按我
們的方法走,到試射時我們打的也很準。

  當時我們在葫蘆島,因為這個地方水深,冬天冰凍期較短而且三麵環山,保密條件
也很好。現在葫蘆島成了旅遊勝地了,當時可是荒山敝野的。我們種的樹就算長起來也
是歪的。夥食也很“綠色”,有一句俏皮話說我們是“早上土豆燒白菜,中午白菜燒土
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燒”。北方尤其冬天隻有這個,有時候一年到頭見不到一點油星


  文革時候,我們白天受批判,晚上再加班加點幹。雖然很苦, 但還是很有幹勁.

  當年,我們自己總結了四句話,也算是座右銘吧: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

  有人會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官套,我說那是因為你沒經曆那個階段,你也可以把它換
成時髦的說法叫團隊精神,不過那個團隊精神往往是很功利的,和我們的四句話還是不
同,我們做事可不講什麽條件,我們之所以做就是為了國家能硬著腰杆說話,因為我們
中國人愛國。

  當年同誌們聊天說:“我們這輩子,如果將來在子孫麵前說說我的往事的話,我們
會說,我們這輩子沒有虛度。”

  09是65年正式上馬的,不過58年到65年期間,雖然沒有正式立項,但預研沒停,這
期間的工作給65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65年上馬後,才能搞的那麽快。

  再過2年,核潛艇開工,70年下水開始試航,74年交給海軍。這個速度是很快的,
而且我們的艇比蘇美前幾艘要強的多。有人講你的艇下水是70年,鸚鵝螺號是54年,差
了十幾年,能不強麽。不過你可以想想,我們70年代的工業能力、科研水平和美國50年
代能有多大差距。

  本刊記者:美國人研製第一代核潛艇鸚鵡螺、海狼是常規艇型,

  到1959年的鰹魚級才變成水滴型,而我們的研製則是一步到位,當時是怎麽做出這
種決策的?

  黃總:美國第一條是常規線型,因為當時美國還不敢肯定他的路走對了,這隻是個
試驗,鸚鵡螺號完全是為解決核動力上艇的問題,其他問題不觸及。

  它的航速潛深都較低。同時他們又造了大青花魚,這是為解決核潛艇長時間水下高
速航行的問題,要研究線型如何適合水下航行,而非水上水下兼顧。兩個都成功後,再
合成搞了鰹魚。

  我們則是一步跳到鰹魚,這個跳不是無中生有想當然的。他們走的每一步,我們都
要分析,那些彎路不必再走了,從他們的彎路裏我們分析排除了很多不必走的步驟,所
以一下子搞到位。

  本刊記者:1988年,我國戰略核潛艇水下發射洲際導彈成功。您能不能回憶一下當
時的情況和感受?

  黃總:88年,核潛艇進行了最後兩個大的試驗,算是總鑒定。第一個是深潛,反應
堆全功率航行,水下大深度發射魚雷。這個試驗是在南海搞的,很成功。然後回過頭來
,到北海,做洲際導彈發射試驗,兩發,打的很準。中央領導立即打來電話祝賀,說“
你們打的比陸地上還要準!”我一邊感謝領導關懷,一邊哭笑不得。嚴格講,這話是不
科學的,海上打,艇的姿態參數不斷變化,當時條件下是不可能比陸基更準的。當時打
成這樣,實際算僥幸,陸地上一個正誤差,艇上一個負誤差,兩個正好抵消,所以打的
非常準。

  這裏說個題外話,我們第一次打洲際導彈,不是這次而是82年,在常規艇上進行的
,失敗了幾次,最後一次獲得了成功。在此基礎上,才到09上搞。

  09造價很高,不可能直接到它上麵進行發射試驗。

  兩個試驗成功後,聶力問我有什麽感想,我說:“一喜一憂”。當時冷戰剛剛結束
,很多軍工項目都在下馬。我高興因為我打成功了,但大概明天我們就失業了。如果打
不成功,我們還可以再吃幾年飯,因為你們還會投資。

  聶力聽完也哭笑不得。果然,打成功後,我們項目就下馬了,一下就是20幾年。社會
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盲目崇拜西方, 想接軌, 想先富起來, 一廂情願的想和平發展.

  20幾年過去,美國走了多少型號,冷戰結束,戰爭的危險並沒消失。美國(包括日
本)的科研工作一點沒放鬆,而我們的科研生產都斷線了。團隊解散,很多人才都流失
了。世界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和平, 除非我們自願做西方的附庸和奴隸. 如果我們也像美
日那樣,技術抓的很緊,我們的技術水平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就算不超過美國,也
至少不會和他差這麽遠。

---
*** 米國是萬惡之源, 買辦是亡國之禍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