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下午6點下了班,我急匆匆穿過矽穀惡名昭彰的尖峰車流,直奔聖何塞國際機場內租車公司的櫃台,以最快的速度簽約取車,並與C和S二位大俠會合,然後再回家,裝上像機包,三腳架,睡袋,帳篷,露營用的燈,爐子,鍋以及瓶裝水,罐頭和泡麵等等,還有三個當作晚餐的盒飯,我們一行三人就這樣踏上了去“石浪”的旅程。
“石浪” (“The Wave”) ,位於猶他州與亞利桑那州交界處一個名叫帕瑞亞( Parria )的山穀裏,在美國西部遼闊的土地上,並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旅遊景點,在地圖上它更是一片沒有標示的荒蕪空地。但是在北美眾多的熱愛自然風光的攝影愛好者心目中,它卻有著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桔紅色的沙石經過千百年地質活動的作用和風雨的衝刷,形成蜿蜒起伏,延綿曲折的石痕,狀似凝固的紅色波浪,故此得名“ The Wave ”。這“石浪”二字是我鬥膽的翻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於 1987 年便是給它冠以了”世界第三極”的頭銜,近期的美國《大眾攝影和》《戶外攝影者》等雜誌也對此大加介紹,可見它的獨特和奇妙。
“石浪”現由猶他州土地管理局管理。近年來,為了減少往來遊客對該地的質地鬆軟的沙石的損壞,管理局特別采取了非常嚴厲的保護措施,拆除所有通向“石浪”的路標指示,限定每天隻能有20個人取得土地管理局的通行證後才能前往,旅行者不得在此露營過夜,甚至規定不能穿硬底鞋等等。這些嚴厲的措施更是給“石浪”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這20張通行證中,有10張是在網上預定發售的,早在7個月前就被搶購一空了。另外10張,則是要提前一天在猶他州土地管理局設在帕瑞亞山穀的守護站裏抽簽發放。我們此次出行,事先也沒拿到通行證,可對“石浪”的心向神往,終於讓我們經不住它的誘惑,決定利用三天的長周末假期去試試運氣。為了避免空跑一趟的局麵,我特別為這三天的行程製定了三套方案,其中有兩次參加抽簽的機會,萬一不能如願一睹“石浪”真容,附近還有其他許多景點值得一去。
我們三個都是攝影迷,曾經一起千裏迢迢,登錫安山,穿羚羊峽,上石拱,入死穀。這次有了這樣的嚴密計劃和心理準備,還在乎什麽!從舊金山灣區到“石浪”,大約要有14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必須要在周六早上9點前,趕到土地管理局在帕瑞亞山穀的守護站,參加抽簽以取得周日的通行證。這一路上,我們除了給車加油之外不敢有絲毫的歇息,銀白色的小車在夜幕下飛馳,我們的耳邊隻聽得車輪滾滾,眼前隻看見車燈閃爍。加州中部的曠野此時已不再廣大;拉斯維加斯的霓虹燈光也早已不再輝煌;就連旭日照耀下錫安山的赤壁紅霞都失去了她往日的媚力。我們三個人心裏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石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