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盛世 王者歸來

談天說地,縱觀世界風雲;指東道西,見證中華崛起。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中華崛起 的曆程。
正文

【原創】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日本也同樣適用(下)

(2005-10-07 08:58:18) 下一個

在釣魚島問題上,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日本也同樣適用()

王者歸來

現在講硬的更硬容易理解,但講軟的更軟可能有點早,有點不合時宜。但既然二者作為一個整體,而且已經開始了這個題目,就把它講完。

“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取自於胡溫的台海政策,而釣魚島問題和台獨有著太多本質上的相似之處,這是為什麽說“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日本也同樣適用的第一個原因。

關於釣魚島問題和台獨的相似之處,本人在<<釣魚島爭端:日本一隻腳踏上了紅線>>進行了詳細總結。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1。台獨和日本右翼勢力采取的策略相似,那就是切香腸式的步步進逼;

2。台獨和日本右翼勢力的靠山都是美國,但利用美國為其火中取栗的意圖都不過是一廂情願;

3。台灣獨立和日本取得釣魚島主權的“許可證”都在中國手裏,取得該“許可證”唯一方式是在中國不夠強大時從中國手裏搶,而中國強大到一定程度,該“許可證”隨時會被銷毀;

4。中國在台灣和釣魚島問題上都劃好了一條底線,一旦對方跨過底線,不管中國夠不夠強大,中國會堅決出手,這也是中國“硬的更硬”政策的根據。

具體到“軟的更軟”策略的運用,我們還要詳細分析一下台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的另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台獨勢力和日本右翼勢力發展的過程極其相似。簡單說來就是台獨勢力和日本右翼勢力利用民粹主義控製輿論,蒙蔽不明真相的普通大眾,使其盲目相信台獨以及日本右翼勢力在釣魚島對中國的冒險可以成功。同時,製造所謂的受到中國打亞的“悲情”以製造台灣和日本普通民眾對中國的敵對情緒。

在台灣,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台獨勢力曾成功的製造了以支持台獨就是“愛台”,支持統一就是“賣台”為代表的民粹主義,並成功地蒙蔽了不明真相的台灣民眾使其相信美國將會全力支持台灣獨立,台灣不需要流血就可以獨立。同時利用加入國際組織的飛蛾撲火式的主動碰壁行動,製造中國打壓台灣的悲情,以製造兩岸人民感情上的對立。與此類似,小泉上台以後,利用參拜鬼社和修改教科書攪起日本的軍國主義情緒;同時大力鼓吹日本的常規軍力可以輕易打敗中國,並卻不斷和美國右翼勢力眉來眼去,企圖讓日本人相信,日本在釣魚島的冒險將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更為可笑的是,台獨勢力製造“悲情”的那一套居然也被小泉學了去,居然製造日本入常失敗是因為受到中國打壓。李登輝和小泉可真是“心有靈犀”,李登輝台獨不成教出這個徒弟來也應該心滿意足了。另外,李登輝當年的如日中天和今天小泉的洋洋得意又何等相似。

對李登輝之類的鐵杆台獨勢力和小泉代表的日本鐵杆右翼勢力我們當然要針鋒相對,隻要其繼續挑釁,硬的就要更硬;但對於受到蒙蔽的普通民眾,我們首先要設法使其明白真相,軟的一手則是不可或缺的。

也許有人會說,在台灣畢竟還有支持統一的民眾,對日本人來講,如何能讓日本人支持中國奪取釣魚島主權呢?這個當然不現實,也不是我們的目標,在釣魚島,我們要日本人理解的現實主要有兩個方麵。第一,我們要讓日本人了解釣魚島主權是二戰遺留問題,中國絕不會放棄,放棄的隻能是日本右翼勢力;日本不經戰爭就想竊取釣魚島的企圖永遠不會得逞;第二,日本右翼勢力在釣魚島的挑釁將給日本帶來巨大政治經濟上的代價,而這些代價將最終轉嫁到日本普通民眾身上。中國做好了為釣魚島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的準備。

常讀東方時事的朋友應該記得,東方時事在以前的評論中曾多次指出,由於日本社會具有一種隨大流式的“魚群效應”特征,中國對日本在一係列問題上的手段必須加上經濟手段方可奏效,必須要讓普通日本人意識到小泉對中國的挑釁將會實實在在地影響到每個日本人的經濟利益。本人也曾多次預測中國對日本的挑釁將在經濟上予以懲罰(<<對日本的經濟手段引而未發,端視日美的態度>><<日本入常沒戲,更重要的是借機充分揭露日本的醜惡嘴臉>>兩文)。但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中日在釣魚島和東海的衝突愈演愈烈,但中國對日本的經濟手段卻沒有任何動靜,甚至連先前對日本右翼企業的警告性懲罰現在也沒有了動靜。翻一下本人以前的所有評論,這是唯一一項本人屢猜不中的預測。難道胡溫真的不知道對日本的經濟手段更有效?

當然不是,根據本人最近一段時間對釣魚島問題的思考,本人認為胡溫之所以對小泉的挑釁遲遲不使用經濟手段,是在等待最佳時機。而最佳時機就存在於中國奪回釣魚島主權的過程中;具體說來,就是一旦中日在釣魚島的爭端上升到軍事衝突,中國將使用經濟手段分化日本人,對鐵杆支持日本右翼勢力的日本企業將予以堅決打擊,而對於不支持(或反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日本企業將不會采取任何行動,甚至會給予一定的好處。這樣,就把日本在釣魚島的挑釁和日本人的經濟利益連在一起,讓日本人意識到是因為小泉在釣魚島的冒險導致經濟上的損失,從而部分實現對日本人“軟的更軟”策略的第二個目標。

為什麽一定要等到中日之間的衝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如軍事衝突),中國才會動用經濟手段?早用早起作用豈不是更好?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正是反映了胡溫的深謀遠慮,因為早用不但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因為在中日爭端沒有上升到軍事衝突的情況下,中日爭端無論從普通日本人還是其它國家的人的角度來講都是政治性的,而因為政治原因使用經濟手段就算不是大忌,也要給人留下口實,必不容於WTO有關條款,如此一來豈不是得不償失。但中日在釣魚島一旦形成軍事衝突,就不再是政治問題了,而是主權問題,中國就無須顧忌以上的問題了。

把日本企業根據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態度區別對待,本身就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的一種表現形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