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盛世 王者歸來

談天說地,縱觀世界風雲;指東道西,見證中華崛起。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中華崛起 的曆程。
正文

【原創】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日本也同樣適用(上)

(2005-10-07 08:57:03) 下一個

在釣魚島問題上,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對日本也同樣適用()

王者歸來

此文是和<<東海油田孕育著中國奪回釣魚島主權的大戰略>>一文有關的文章之第二篇。前麵一篇(<<中日之間哪些可以談?哪些不可以談?>>)主要講中國對日本在東海和釣魚島爭端中所要堅持的原則,本文主要講在未來收回釣魚島主權過程中的一些策略。

硬的更硬容易理解,也是大家正在討論的問題。在我看來,硬的更硬主要表現在兩方麵,一是對日本的挑釁要針鋒相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一旦對方跨過底線則堅決出手,絕不手軟。具體到釣魚島,就是一旦日本單獨在爭議區進行開采,中國一定要予以打擊,而且不惜采取軍事手段。這是本人從很早以前就一直強調的。另一方麵,要對可能的軍事衝突進行充分準備,絕不抱有僥幸心理。以台灣為例,中國在<<反分裂法>>實施以後,借助連宋登陸徹底遏製急獨的趨勢後,依然全力準備台海一戰(<<關於中俄軍演的個人評論之一:攻台準備進入實質性階段>>一文),是為了未來統一台灣打下基礎,防止將來形勢有變時台獨卷土重來。在釣魚島,由於中國並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中國隻需加強對釣魚島海域進行海空軍事控製能力,具體說來,中國對釣魚島的控製主要靠水下(潛艇)和空中(陸基的海航和二炮),水麵艦艇是次要的。

也許有人會問,中國又要準備收複台灣,又要準備在東海和日本大打出手,還要準備在朝鮮半島和俄羅斯聯手把美國勢力趕出去(<<中俄軍演的評論之二:中俄軍力覆蓋朝鮮半島,迎接韓國脫美入亞>>),還要準備隨時向中亞出擊,這個攤子鋪得也太大了,中國有限的軍費如何能做到這一點?這一點我想我們無須擔心,胡溫自有對策。

根據本人觀察,胡溫采取的是一種突出重點,綜合整理的策略。突出重點是指在特定時期為了對付某一熱點問題集中精力發展具有針對性的軍事力量;綜合治理則是發展的軍事力量要統盤考慮,使其在熱點問題解決以後,發展起來的軍事力量可以立即投入到其它方向。以台灣為例,統一台灣之戰最重要的就是軍事力量的投送,而具體方式包括以兩棲登陸艦和民船改裝的登陸艦進行海上投送,和以大型運輸機為載體的空降。但不管以何種方式,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控製都是先決條件,在沒有解決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情況下,大型登陸艦和民船改裝的登陸艦沒有什麽本質區別。但登陸艦的用途過於單一,解決台灣問題後,大量登陸艦將無用處;同時,大型登陸艦的功能又可以在戰時以大量征用民船的方式加以解決。所以,在中國海軍登陸艦達到一定數量以後,中國不會再繼續投入有限的軍費在大型登陸艦上。與此類似,對台灣的導彈更是如此,而且普遍讓台灣人反感,所以中國以後不會再大量增加針對台灣的導彈,呂秀蓮對此肯定感到失望。

與此相反相反,中國將在空降投送能力上將加大投入,因為在台灣問題解決以後,此軍力將可以立即投入其它方向,對中國周邊國家都是極大的威攝。尤其是在目前情況下,中國具有強大的空中機動力量對中亞美軍是一個極大的威攝。中國大力發展空降力量在最近的中俄聯合軍演和北劍演習中表現的淋離盡至,將近40IL飛機的訂單更是顯示了胡溫全力發展空中機動力量的決心。和江澤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的態度現成鮮明對照。誰敢說這些飛機不是針對台灣的,誰又敢說這些飛機對中亞美軍沒有壓力?

明白了以上道理,再回頭看對釣魚島的軍事準備就很簡單了。如前所述,對釣魚島的軍事準備將集中於水下和空中力量上,這其實也正是中國今年來發展的重點,對釣魚島的海空力量發展既是對台灣的威攝,同時在台海局勢進一步朝向統一的方向發展後,針對台灣的海空力量亦可轉到釣魚島方向上來,同時這些海空力量對南海和朝鮮半島也同樣具有威攝。

台獨勢力曾經掩護中國十幾年把中國的海空力量提高到今天的水平而沒有受到太多“中國威脅論”的幹擾,日本再釣魚島的挑釁將給中國另一個十年把中國的海空力量繼續提高幾個檔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