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揚州平山堂

(2021-04-25 10:22:02) 下一個

春風十裏揚州路。。總要有一個春天要在揚州過的。要從早春二月開始,看瘦西湖邊的楊柳發出細小的嫩芽,看三月的柳枝在春風中的飄拂,去感受時光的流轉。最近在看電視劇清平樂,很喜歡北宋的社會文化的氛圍,雖說同樣是中央集權,但沒有後來明清時期皇權的極端膨脹,北宋君王和士大夫似乎是組成一個領導班子,對重要國策眾抒己見,然後做出決策,這一點上很像當今社會的政體。士大夫在朝堂上不必戰戰兢兢,大不了被貶黜到地方做官,比明清時期動輒被殺頭甚至被滅族要文明得很多。中華文明最可惜的也就是元清二朝,亡國的代價是文明的斷裂,明清文化相對於唐宋文化更加專製保守狹隘,究其原因,二次亡國應是主因。雖說中華文明終是同化了外族文明,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被落後的文明所改變。很希望今天的中國能夠重拾中華文明的精髓,去其糟粕,並讓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清平樂讓我神往那個已經逝去了一千年的時代。歐陽修被貶,出任揚州知州,於公元1048年在揚州西北郊蜀岡大明寺改建破敗的僧舍,因那裏是揚州城的居高處,登高望遠,江南諸峰似與堂平,故取名平山堂。歐陽修閑暇時常與賓客在平山堂宴飲,擊鼓傳花,唱和詩賦。後來送友人劉敞去揚州任職,寫下了這首朝中措: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楊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再後來歐陽修的學生蘇軾在宦途中第三次路過揚州,登臨平山堂時,看到牆壁上老師的詩文依舊,而斯人已逝,便寫下了這首的西江月: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北宋時期佛道盛行,士大夫一般持無神論的世界觀,蘇軾尤其受佛家色空的觀念影響頗深,這首西江月的最後二句也正是詩人對人生無常與空幻的一種感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