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杭州,是在煙雨朦朧的三月。時間真的能夠抹平一切,在這個生活過7年的城市,我居然已經想不起一個具體的地名。最後勉強對出租車司機說去湖濱六公園吧。可下了車,居然認不得當年的六公園了。於是在湖畔的蒙蒙煙雨中漫無目標地前行,這才看到了熟悉的望湖樓和斷橋。
下午與Y去西溪濕地公園。很奇怪在杭州生活了7年,那時竟從來不知道有西溪濕地。後來聽說了,還以為是九溪十八澗呢。坐在遊覽西溪的船上,聽著介紹,才知道原來西溪有著悠長的曆史。途中經過秋雪庵,才知道這竟是徐誌摩的《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作歌》筆下的“秋雪庵”。隻可惜時間倉促,無緣一探。下次一定要再來的,當是在秋天蘆雪紛飛的季節。現在唯有在這偏遠的異鄉再來重溫一下這首優美的小詩。
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作歌
我撿起一枝肥圓的蘆梗,
在這秋月下的蘆田;
我試一試蘆笛的新聲,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這秋月是紛飛的碎玉,
蘆田是仙家的別殿;
我弄一弄蘆管的幽樂----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歡喜----
清風吹露蘆雪的酥胸;
我再弄我歡喜的心機----
蘆田中見萬點的飛螢。
我記起了我生平的惆悵,
中懷不禁一陣的淒迷,
笛韻中也聽出了新來的淒涼----
近水間有斷續的蛙啼。
這時候蘆雪在明月下翻舞,
我暗地思量人生的奧妙,
我正想譜一折人生的新歌,
啊,那蘆笛碎了再不成音調!
這秋月是紛飛的碎玉,
蘆田是仙家的別殿;
我弄一弄蘆管的幽樂----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撿起一枝肥圓的蘆梗,
在這秋月下的蘆田;
我試一試蘆笛的新聲,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剛才在看電視劇《相思樹》,覺得是一個值得一看的愛情故事。我一般不看情感劇,因為中國大多的情感劇不是膚淺浮躁就是矯揉造作。我喜歡看貼近生活、樸素而真情的故事。在第九集中,有一首吳秀波朗誦的舒婷的《致橡樹》。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象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純的歌曲
也不隻象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象刀,象劍,
也象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象沉重的歎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我感覺舒婷的《致橡樹》裏麵的愛必定是指能夠上升到精神層麵的愛情: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追求這樣的愛情,我感覺90%的是無意識間追求一般的愛欲,9%的追求功利;當然在這90%裏麵可能也有一些最後能夠上升到精神層麵的匹配,而那1%一開始就以清醒的頭腦來追求精神之愛的人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如願呢?當然,結果可能真的不那麽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本身的境界與對人生的態度決定了其人生的底質。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彌漫著詩情、充滿著遐想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