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閑情賦

(2013-02-17 21:50:09) 下一個

閑情賦      - 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並觸類,廣其辭義。餘園閭多暇,複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麗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豔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誌於高雲。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餘好,攘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扣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餘,願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禦,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鬆之餘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複路,瞻夕陽而流歎。步徙倚以忘趣,色淒慘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淒淒而就寒。日複影以皆沒,月媚景於雲端。鳥淒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於時畢昇盈軒,北風淒淒,炯炯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於送懷;行雲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誌於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前日裏,有人問起令儀是什麽意思?我笑說,我知道,便想起中學時誦讀過的陶淵明的《閑情賦》,頭一句便是:夫何瑰麗之令姿,獨曠世而秀群。“令”即是美好的意思。同坐中有一人說起“令儀”最早的出處在《詩經》。我查了一下,果然出自詩經小雅《湛露》。我不曾細讀過,現在讀來很覺雋雅。

這回重溫《閑情賦》,尤其細讀了原先忽略了的序言尤喜其“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之言。詩人放任情感思緒以作此文,而意念行止終歸閑正,這正應和了此賦中最後一段文字:“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於送懷,行雲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而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怯累,寄弱誌於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我想這便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典型情感宿命,即便情係“十願”之纏綿,又終能退而“托行雲於送懷”。或者說,中國傳統文人無論在生活,仕途,還是情感上,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最後歸宿,那便是退隱於山野,寄情於文辭。

詩經 小雅 湛露

湛湛露兮,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鄭風 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團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皆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