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對一則頤和園影評的隨想

(2011-01-07 20:05:52) 下一個


前日在文學城上有幸讀到
Larazhi的題為“頤和園–如何活得強烈一些?”的影評文章,不禁拍案叫絕,感歎不已,文中所持觀念與我不謀而合。

我相信恒久澎湃的激情的存在,我更相信,恒久的激情不依賴於外人外物,它根植在我們自身的靈魂深處。當一個人對生活心生厭倦,激情不再,那不是因為她 / 他的伴侶變心變老變乏味了的緣故,那是因為這個人自己的靈魂枯萎了。

我一直是這樣的觀念,但我從來不曾像Larazhi那樣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得那麽清楚。我也深信恒久澎湃的激情的存在,那樣的情感甚至不依賴人生際遇,她依據於我們自身心靈的健全與智慧的完臻的程度。當一個人對生活心生厭倦,激情不再,那不是因為人生遭遇的不幸,而是他/她自己的心靈缺乏足夠的底蘊去承載生活的種種跌宕與悲喜。

表達性愛之美沒有錯,但最好讓觀眾看到美的性愛,美好的愛激發出來的強烈的性。在頤和園裏,我看到了欲望和性交,看到了征服與臣服,看到了背叛與傷害,但我沒有看到愛,沒有看到我理解的和向往的,兩個豐富而強壯的靈魂之間的愛。哪怕餘虹為“愛”痛得蜷在水泥地上,哪怕李緹最後為“愛”跳樓死了,我還是沒有看到愛,或者說沒明白她們為什麽愛。愛難道需要理由嗎?是的,愛需要理由。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愛的理由會從根本上決定愛的質量,強度和持久性。

讀了這一節,大致了解頤和園屬於怎樣的一類電影,好比幾年前看的什麽片子,滿城黃金甲什麽的。因為厭惡,所以一點記不得了,唯一的印象是那些片子裏所有的人與事,都是毫無意義。所謂悲劇,是眼見美好的事物的毀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承當悲劇的角色的,傅雷在評張愛玲的小說時有這麽二句非常中肯:“。。好似六朝的駢體,雖然珠光寶氣,內裏卻空空洞洞,既沒有真正的歡暢,也沒有刻骨的悲哀。。。疲乏,厚倦,苟且,渾身小智小慧的人,擔當不了悲劇的角色”。

最愛Larazhi的“愛的理由會從根本上決定愛的質量,強度和持久性”。常常有人說“愛不需要理由”,但當那些不需要理由的愛終於帶來無盡的怨悔之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坦然、不需要理由地去承當呢?更多的則是叫嚷著“為什麽會這樣呢?”。混亂的人生自有其混亂的理由,對此我從無絲毫同情。

缺乏理性的情感,好比泛濫的洪水,雖則洶湧,卻無長勢,所到之處,損己亦損人。而基於理性的愛,愛的情感才能夠穩定、持久、愉悅;如同順著河床奔騰的江河,澎湃而不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