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
2009 (47)
2011 (48)
2018 (1)
2024 (1)
前日看百家講壇之孟憲實先生主講的玄武門之變,我覺得其中有一些不妥。很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在提到李世民去太子李建成家喝酒,回來後發現中毒,吐血數升,孟先生並沒有提及曆史上的另一種說法,就是這也可能是李世民派係自演自導的又一出戲。有句話說得很好,任何曆史都是當代史;甚至我們可以更深入一步地說,對曆史的詮釋,來自於讀史的人的眼光和角度。我想,在讀史的過程中,真正的曆史愛好者應該持一種認真客觀的態度,要盡量避免主觀上的喜惡和偏激,對幾乎相反的史料不要一概以自己的主觀意識而武斷取舍,而應該盡可能地做出客觀的分析。要完全做到客觀肯定是有困難的,畢竟讀曆史的我們都隻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但至少如果我們能先意識到這一點,也將是有幫助的。
我對李世民的看法就前後有過一些的變化。剛開始是從電視裏看到玄武門的故事,當然覺得李元吉是非常低劣,而李建成呢,印象不深;相反,李世民卻是功高不賞,反而處處受猜忌壓製,以至於後來忍無可忍之時,發出最後一擊。電視裏好像也沒有強調不僅李世民親手殺了和自己同父同母的二個兄弟,同時還殺了十來個侄子,後來更納元吉的妻子為妃。所以在看到更多的史料之前,我對玄武門之變的認識,就是李世民在生死存亡之際,無奈自保。後來隨著曆史知識的增長,漸漸地對李世民殺兄弟子侄、納弟妃之舉,很是不屑,認為即便有後來的貞觀之治,也無法洗清先前的汙點,雖然後世對唐太宗基本上持正麵的評價,但我認為他隻是一個虛偽小人而已。再後來,看了更多的出處各異的史料,同時隨時間的積累,漸漸地學著不以今人(今我)的眼光,而是更多地以曆史的角度去看待當時的實際情況,就慢慢地體會出其中關係的錯綜複雜和權力鬥爭的殘酷和無奈。雖則如此,事實畢竟是事實,而事實不管我們怎麽注釋,都說明一定的問題。
孟先生還說到一番有趣的話,大意是“小權力小誘惑,大權力大誘惑,皇帝是最高的權力誘惑,在這種誘惑麵前,倫常也會發生變化,即便是親兄弟,也不願意讓步,所以古往今來這個爭奪沒有少過,李家不過是再上演一次而已”,這番話當然沒什麽錯,隻是我想來,太古也有過堯舜時期的,再後來也有伯夷叔齊、泰伯仲雍、季劄等;況且雖是同室操戈,但親自引弓射箭同時殺死二個同胞兄弟的,恐怕並不多見的吧。作為一個有機會麵對大眾媒體評點曆史的學者,對玄武門之變持那麽一種輕描淡寫的態度,恐怕不妥當吧。
詠玄武門事
手足情方好,帝王權更傾。
據馬臨洛水,逐鹿返西京。
玄武門前血,貞觀史上名。
悠悠千載後,功過複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