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閑談豔詞

(2007-06-03 11:56:07) 下一個

早晨十點起來後,除了做了兩餐其餘的時間都在邊看DVD(24)邊看<<古文觀止>>的第二卷,總算看完了,所謂看完,其實隻是對不認得的字查了字典,參照譯文讀了一遍原文而已,這隻是粗讀,以後還須細細再品,都是很好的文章,現在有點領會“文必秦漢”的意思了。 

晚上就想談點輕鬆的,最近留意到幾首豔詞,發現也是別有風味的。比如晉代劉琨的<<胡姬詩>>

            虹梁照曉日,淥水泛香蓮。

            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壚前。

            花將麵相許,人共影相憐。

            回頭堪百萬,價重為時年。


這首詩很形象地勾勒出詩人早年輕佻逢迎的遊冶生涯,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公子哥兒在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的時代也能夠擔起保家為國的重任,在輾轉流離中寫下“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顧瞻望宮闕,俯仰禦飛軒。據鞍長歎息,淚下如流泉。
...(扶風歌)這樣悲愴的詩句,又在晉陽城演繹了一曲“胡笳退兵”的傳奇,直到南宋,仍有陸遊寫下這樣的稱頌劉琨的佳句“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

知道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是從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直到前不久才從<<華麗血時代>>一書中看到玉樹後庭花的原文: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書中評論說詩句脫俗,詩格卻極俗,我不是很有同感,單憑這首詩來看還是頗雅致典麗的,但從其生平行事而言,陳後主確實是一個很昏庸的君主。我讀文章常常是先看其人品的,人品不行,我不相信文字的品格能好到哪裏去,可能是時代久遠了,對那段曆史的了解很有限,我其實還是有些欣賞這首詩的,尤其是最後一句,玉樹流光照後庭,真是既風流香豔又不失其度。

李煜也寫過一首<<菩薩蠻>>的豔詞,很傳神地描繪了和後來的小周後的一次約會: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第一闕的前二句寫的是少女赴約前憑軒倚欄,了望星空時的心態,毫不掩飾那份盼望和喜悅;後二句寫少女在那樣一個花好月圓的夜晚,奔赴約會的情形,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生動傳神地點出了少女的羞澀、心思的聰穎慎密、和追求愛情的勇氣。讀到這一句,好像能想象到環佩羅裙飄過花樹掩映的亭台樓閣,唯有一絲暗香依稀仿佛彌散在令人沉醉的夜色中。
 

李後主在戰亂年代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皇帝,但是他並不象陳後主那樣昏庸,以至於被擒北上後,在江南一帶依然為民眾所懷念。王維的<<人間詞話>>說李後主作為詞人,不失其赤子之心,這個評論相當精準,無論是在前期遊宴的宮廷生活還是後期的幽禁中所寫的詞,都是直抒胸臆,一派自然渾成的真性情。我尤其喜歡他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俘,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

            垂淚對宮娥。


赤子之心的李後主哪裏是睡榻之內豈容他人酣睡的趙匡胤的對手。在這首
<<破陣子>>中李煜字字血淚地道盡了他作為一個國主在國破家亡時的措手無策和哀痛,卻讓讀者不禁失笑,這位詞人皇帝在那樣的戰亂年代居然自承“不識幹戈”,在肉袒銜璧牽梓車出降時,也自知“倉皇”,卻仍要教坊“奏離別歌”,可悲可歎又為其可惜。 

一談及詩詞,我就收不住了,下次再談悼亡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