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與健康科學

小坐書齋,柴扉半開。觀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雲卷雲舒。清茶一杯,好友三五,探討活命哲學,交流中醫學術,不亦樂乎?
正文

日韓傳統醫學深得人心 泰國中醫走向正軌

(2006-12-10 04:07:27) 下一個
日韓傳統醫學深得人心 泰國中醫走向正軌(轉發)


        據人民日報報道,日前,中南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張功耀在網上發起“促使中醫藥退出國家醫療體製”的簽名活動,再次把中醫的“存廢”推上輿論浪尖。他自稱“讀中醫讀了 33 年 ” ,列舉了中醫的三大罪狀,主張:“采取適當措施讓中醫在 5 年內全麵退出國家醫療體製,回歸民間,使科學醫學 ( 西醫 ) 成為國家惟一的主流醫學。 ”

    簽名支持張功耀的網友有萬餘。他們大都認為,中醫算不上一門科學,因為它的經驗判斷和理論陳述,都缺乏足夠清晰可靠的原理關係和因果關係的支撐。針對網上簽名活動,衛生部明確表示,中醫藥既是國粹,也是目前中國醫藥衛生領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優勢和特色。取消中醫是對科學的肆意否定。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不是一場 PK 大戰,需要的是在“虔誠對待”後的並行不悖,是經受住現代科技“洗禮”再提煉出的精髓。在中醫領域,日本人的創新、韓國人的保護、泰國人的寬容,不僅傳遞了他們對中醫、對傳統文化的虔誠態度,也提供了如何發揚光大的途徑。


日本:漢方醫學深得人心
   資料顯示,從公元 5 世紀到 15 世紀,中醫在日本廣泛傳播,逐漸形成具有獨立理論的日本式中醫,即所謂漢方醫學。漢方醫學在日本也曾發生過信任危機。最大的一次是在 17 世紀以後,西洋醫學進入日本,中醫受到排斥。不過, 20 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漢方醫學通過西洋醫學的解釋和驗證,獲得社會肯定。上世紀 70 年代後,漢方醫學的長處進一步受到日本社會公認,而後迅猛發展。
  近年來,日本漢方醫學深得人心。那種把中醫和西醫看作“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關係,在日本並不明顯。相反,從關注健康的日本生活者的角度來看,兩者各司其職,長短互補。多種漢方藥都被列入社會保險藥品之中,從法律地位上給予認同。日本政府也加大投入,建立漢方研究機構,漢方醫學的學術活動日趨活躍。據統計,目前日本有 20 多所綜合性大學設有漢方醫學研究機構,全國有漢方研究學術組織及團體近百個,漢方藥廠 200 家左右, 4 萬多家藥房經營漢方藥。
  在日本民眾日常生活中,中醫藥材對強身健體舉足輕重。走進街邊的藥店,從感冒傷風、跌打損傷,到老年病、慢性病,預防和治療的藥品中,中醫藥材無所不在;在各大城市街頭,也常常見到針灸和推拿診所。日常飲食保健中,醫食同源、食物養生的理念深入人心,藥膳、食療頗受日本民眾青睞。
  與國內中醫的尷尬相比,日本的漢方醫與西醫和諧共處,相得益彰。西醫是醫療體製主流,但在保健和輔助醫療方麵,中醫的顯著療效也得到普遍認同。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愛用中藥增強體質,平衡身心,防病祛患;生病時,主要用現代醫學診治的同時,輔以中藥、針灸,以促進身體恢複。據了解,無論日本政府或民眾,醫生還是病患,人們並不認為中醫和西醫之間存在強烈衝突,因為中醫臨床效果勝於雄辯,采取哪種治療方法,可以根據情況適當選擇。
  中西醫為何在日本沒有產生較大衝突呢?也許,這與現代日本漢方醫學的複興過程有關,也與日本醫療界積極肯定漢方醫學的態度有關。在 20 世紀初的日本,許多漢方醫是精通西洋醫學的學者,他們從西醫角度重新發現中醫價值,用西醫理論和實踐驗證中醫療效。昭和時期,一批相當有造詣的日本現代醫藥界專家,結合西洋醫學知識解釋漢方醫學,成為推動漢方醫學複興和發展的巨大力量。此外,當時還有一些取得西醫資格的漢醫世家後裔,積累臨床經驗,努力提高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療效,使漢方醫學站穩腳根。
  當今的日本醫學界,也有一批西醫界的專家和權威同時精通漢方醫學的理論和治療,並對漢方醫學給予很高評價,使社會各階層對漢方醫學的信賴加深。從日本漢方醫學的狀況來看,除了國際上傳統醫學複興的背景,以及政府的重視和投入之外,重視臨床療效,在雙醫結合的醫療實踐中為傳統醫學確定合適的位置,也使得漢方醫學在日本越來越具有說服力。
  國內關於中醫的爭論,往往容易出現極端觀點。日本這個長壽大國或許可以表明:各取所長、合理分工是一種有效的折衷。不論傳統醫學,還是現代西方醫學,都是方法。比起醫學專業領域內部的整合,如何使人們更健康、有更高生活質量才更為重要。

韓國:韓醫已成熱門職業
   中國有中醫,韓國有韓醫。不過,連許多韓國人自己都承認,所謂韓醫,套用中國人常說的話,就是“有韓國特色的中醫”罷了。 20 年前,韓國還沒有“韓醫”一說。在韓文裏,“中醫”和“韓醫”寫出來一模一樣。那時的韓國醫院,不論招牌上寫“中醫院”,還是“韓醫院”,都是同一回事。直到 1986 年 4 月,韓國國會通過了《醫療改正案》,其中明確原來的“中醫學”,改為現在的“韓醫學”,“韓醫”才橫空出世。

稱呼歸稱呼,韓醫的根依舊是中醫。早在 1000 多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醫藥傳入朝鮮半島。到了唐代,中醫藥最著名的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傷寒論》等就成為朝鮮醫學生的教材,他們效仿唐朝的政府管理製度,設立了醫學學科。北宋時期,高麗國又刊印了《傷寒論》、《肘後方》等一大批中醫藥著作,使中醫藥學在該國得到廣泛傳播。
   1945 年以後,韓國政策上製定了西醫學與韓醫學的二元製醫療法。但是,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韓醫學都未受到足夠重視。從事韓醫學教育的學校,僅慶熙大學校一所,每年畢業生僅 40 名。西醫地位明顯高過韓醫。韓國公立醫療機構中主要是西醫,韓醫隻在非政府醫療機構或私人診所供職。且韓醫必須經過考試才能擔任衛生管理工作,西醫隻需經協商即可擔任中級衛生官員。醫生權力也有限。
  不過,韓醫地位在逐年提高。韓醫師近 20 年來日漸走俏。韓國《職業雜誌》日前發表的《 2010 年最有前景的 10 種職業》調查稱,“韓醫”為最有前景的職業和韓國人最希望從事的職業。這可能基於以下因素:一方麵,“中醫”改為“韓醫”,在這個特別注重民族自尊的國家裏,激起強烈的自豪感,吸引更多人振興韓醫;另一方麵,韓醫在保健方麵的巨大作用,正被廣泛認同,特別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韓國人更重視“韓醫”功效;此外,韓醫醫生工作相對自由、收入較高,且沒有退休年齡限製。
  盡管韓國官方已就此前中國媒體曝出、引起軒然大波的“韓醫申遺”一事辟謠,稱不過是將為韓國醫書《東醫寶鑒》申報“世界記憶遺產”,不過,韓國對韓醫的保護與推崇,以及對其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路,值得讚歎。在如何保護與推動傳統醫學精髓上,韓國人也在不斷地反思、學習、推動。而韓醫的一些做法,似乎走在中醫的前麵。韓醫學界較重視實用層麵,並非一味爭論是否科學。在運用現代研究、實驗研究等種種手段上,韓國的研究人員想要證明的,不光是韓醫的科學性,而是其應用的有效性。隻要在保健、保養,甚或在疾病治療上能得到承認,其診所有人光顧,就足夠了。


泰國:中醫正走向正軌
   “中醫在泰國的發展,經曆了漫長的過程”,中醫總會盧鬆盛理事長說。以前,泰國一度曾禁止使用中文,中醫也就轉入了地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盧鬆盛開始偷偷學中醫,還報了廈門大學的函授班。“後來,我請人通過香港輾轉帶進幾本中醫書,還被警察抓了起來。經過審問,他們發現確實沒有政治意圖,才把我放了。”不讓當中醫,很多人就以泰醫的名義用中醫看病。
  直到 2000 年 7 月,泰國政府正式宣布中醫合法化。當時,很多老中醫報名參加政府考試,以獲取職業資格。衛生部官員對報名的人說:你們已經有了泰醫資格,還來報中醫做什麽,這個資格隻是暫時的。盡管如此,還是有 400 多人報了名。來自中國北京、上海的專家,進行了臨床和理論方麵的考試,泰國衛生部官員監考法律和醫德。一次考不過再考,前後考了 4 次,最後,隻有 218位拿到中醫職業資格。
  泰國衛生部官員認為,隻有大學畢業的人才有資格當醫生。自此,衛生部決定,不再舉辦來自民間中醫的報名考試。加上近年來去世了幾位,全泰國如今有 206 位執業中醫。這些人 70% 是世居泰國的華人,其餘的是在泰國居住了 3 年以上的中國人。盧鬆盛就是第二代華人,自己開了一個規模挺大的中藥鋪,同時給病人診脈、開方。此外,他還辦了一個中成藥的製藥廠。他有 4 個孩子,都是學西醫出身,現在都在學中醫。

曼穀目前有華僑中醫院和天華醫院兩所中醫院。此外,全泰國 200 多家醫院開辦了中醫門診。由於療效顯著,泰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中醫,盧鬆盛每天都要接待二三十位病人。華僑中醫院有 30 多位中醫大夫,其中還有從中國請來的專家。泰國衛生部還經常請中醫給西醫上課,講授針灸、推拿的手法。有一次,一批醫生去北部偏遠地區義診,其中還有 10 位中醫。聽說是政府派來的中醫,當地百姓奔走相告,一下來了 300 多人排隊看病。

泰國已經有兩所大學開辦了中醫學院,實行 6 年本科製,第一年學習中文,第二年學習西醫基礎知識,第三年學習中醫理論和實踐,畢業前還要到上海的醫院見習半年到一年。目前,第一批中醫科大學生已經上到三年級。另外,泰國最好的醫科大學西瑪隆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今年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培養中醫研究生。泰國清萊皇太後大學和雲南中醫學院也就培養中醫人才達成了協議。中醫在泰國正走向學術化和規範化的正軌。
  對於中國國內有人提出取消中醫,盧鬆盛有所耳聞。他認為,提出這種想法的人,對中醫並不完全理解,“等他們真正學會了中醫,才有資格判斷要不要取消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peterpan1668 回複 悄悄話 頂!中醫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粹,更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在巴拿馬,由於中醫神奇的療效令人們倍受推宗;在北美,海外華人更是為中醫合法化聲援呐喊,想不通身在大陸的某些人士偏偏逆行其道,呼籲什麽“徹底取消中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