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短垂飛機有什麽用?? (zt)

(2015-04-06 12:46:23) 下一個

中國的“鷂”在哪裏

據中航工業官方網站報道,中航工業成發與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就短垂項目加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簽署風扇部件合作協議。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推進係統項目(簡稱“短垂項目”)是針對提高海軍兩棲作戰能力,填補該類作戰武器裝備空白而進行的探索項目。

中國要研製垂直起降戰機了,這一消息令所有軍迷都很激動,畢竟全世界研究垂直起降戰機的國家很多,真正研製成功並且裝備部隊的,至今隻有美英蘇三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際已經失去了開發垂直起降戰機的能力,英國的航空業也早已土崩瓦解,無法獨力開發戰機)。有關發動機的性能、戰機的水平,由於項目尚處於初期,我們無從推測。不過對於垂直起降戰機到底能執行什麽任務,到底應該用在那些地方,仍然值得我們細說。

雖然當代的垂直起降戰機基本都作為航母艦載機存在,但在各國剛開始研製這類戰機時,他們的想法卻與今日大相徑庭:二戰末期,德國因為全國各地的機場都被盟軍炸了個遍,開始考慮製造不依賴機場跑道的垂直起降戰機;二戰結束後,由於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起飛距離都很長,對大型高標準跑道的依賴也迅速加深,各國都開始研究機場遭襲後戰機如何起降的問題。

蘇聯采取的措施是大量修建機場,將戰鬥機疏散部署,但相比蘇聯地廣人稀,北約國家高度密集的環境限製了他們如法炮製的可能。於是,如何製造不依賴跑道的戰機成為了一個新課題。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借鑒當時的火箭技術成果,將戰機捆綁上火箭助推器後不借助跑道“發射”升空,這便是50年流行的“零長彈射”係統。當時美蘇的很多戰鬥機都被改造成了一副“人操防空導彈”的樣子,借助巨大的固體助推器而不是跑道起飛。不過“零長彈射”依然需要跑道降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後來隻是作為一種應急手段,用於滿足防空截擊機快速爬升高度的需求。

既然改造現有戰機行不通,製造專門的垂直起降戰機就成了必由之路。在整個50年代末期到60、70年代,美、蘇、英、法、德、中這些有像樣航空工業的國家都開始嚐試各種各樣的垂直起飛戰機。“百花齊放”過後,英國“鷂”式戰機的結構被當做經典被西方國家所接受,成為了第一款實用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鷂”式(上)及其姐妹版戰機AV-8B(下)

受限於技術條件,60年代的垂直起降戰機性能相當寒酸,不僅絕大多數方案的飛行速度達不到音速,武器裝備也很簡陋。“鷂”式最初的版本沒有雷達也沒有高級的火控設備,高大上的製導武器更是不存在,其作戰方式就是垂直起飛後用火箭彈和炸彈攻擊前線的蘇軍部隊。由於垂直起降異常耗油,“鷂”式戰機的作戰半徑最初甚至不到100公裏。好在當時的噴氣式戰鬥機低空低速性很差,直升機的載彈量又很小,沒有人來搶“鷂”式對地攻擊的飯碗——在日本人寫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小說中,中國軍隊麵對蘇軍的入侵,就大量使用“從太行山脈中起飛的‘獵兔狗’攻擊機(“鷂”式在中國的早期譯名)”攻擊蘇軍坦克部隊。不過小說中這種慢速攻擊機大多被蘇聯的防空部隊擊落,也算是對早期垂直起降戰機性能的準確描述。

到了70年代,隨著專業武裝直升機的入役,“鷂”式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若論專職反坦克,武裝直升機更加在行,若論一般對地攻擊,70年代開始服役的第二代攻擊機全麵勝出,加之後者可以從高速公路實施起降,原本關鍵的垂直起降性能也不那麽閃耀了(由於作戰半徑太短,多數“鷂”式還是被部署到空軍的機場上使用,這使得它的特點無從發揮)。好在這時候英國開始全麵放棄本國的大型航母,為了保持僅有的艦載機部隊,可以在相對狹窄甲板上使用的“鷂”在改進之後成為皇家海軍的艦載機。幾乎與此同時,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也在本國的直升機航母上部署了“鷂”,而蘇聯也為本國隻有飛行甲板的“基輔”級航母研製了雅克38戰機。

就這樣,垂直起降戰機在戰艦甲板上紮下了根。因為他一下降低了航母的技術要求(根本沒有要求,隻要有一片平甲板就成),在隨後的20多年裏,雖然鷂/AV-8B係列性能遠不及常規戰機,基本隻能作為攻擊機使用,該機還是在許多國家擴散開來,成為這些小國的核心艦載機。

鷂/AV-8B係列已經成為泰國等小國航母的核心艦載機

80年代以後,隨著航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美蘇兩國開始了進一步提升垂直起降戰機性能的努力,但垂直起降戰機的一個硬傷無法避免:為了實現垂直起降,飛機上不可避免地要加裝一些特殊的設備和結構,這些設備在起降階段必不可少,在正常飛行中卻全無必要,這類“死重”注定了垂直起降飛機在性能上必然要遜色於普通戰機。

蘇聯在解體前造出了雅克141,雖然超過了音速也具備了雷達和一整套空戰設備,但其空戰能力卻在三代戰機中敬陪末座;美國耗時10年研製的F-35B雖然目前實現了在空戰性能上全麵壓製三代戰機的性能指標,但這一能力是依靠美國在技術上的全麵領先取得的,在三種F-35中,F-35B的空戰能力依然最弱,而其他國家使用四代技術的戰機,如殲-20或者T-50,對F-35B在空戰上仍有優勢。

盡管消息尚不明朗,但中國製造的垂直起降戰機毫無疑問將遵循上述規律,考慮到中國在發動機領域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即使中國在5-10年內,依靠國內現有技術順利研製出一款垂直起降戰機用發動機,其性能也很難超過F-35B使用的F-135PW-600發動機。這樣一來,國產垂直起降戰機性能“高於雅克141,低於F-35B”的基本水平就不可避免了。這樣的垂直起降戰機,用於空戰必然不占優勢,真正的用途,應該是其他特別的領域。

中東兩極嶄露頭角

近日,就在也門胡塞武裝已經進占也門政府臨時首都亞丁的機場,離占領亞丁隻有一步之遙之際,沙特阿拉伯突然宣布聯合其他10個阿拉伯國家發起“風暴決心”行動,並對也門胡塞武裝展開空襲。

沙特皇家空軍在第一天出動了約100架作戰飛機,加上協同出兵的多國部隊的80多架飛機,對也門的空襲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伊拉克對“伊斯蘭國”的轟炸水平。雖然沙特此前剛剛遭遇了國王逝世、政權更迭的變故,但考慮到沙特同時在也門和沙特邊境部署了大約15萬陸軍部隊(規模上與沙特常備陸軍總數不相上下),同時還集結了甚至蘇丹、巴基斯坦這樣遠離也門的國家,這次多國聯合的軍事行動顯然不是一次倉促成行的打擊,在事先經過了相當時間的外交和軍事準備。

沙特空軍的F-15E戰鬥機

雖說沙特此次的行動準備充分,但要說沙特的軍事行動“蓄謀已久”,恐怕也算不上。畢竟就在過去了幾個月間,也門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以來,此前一直在也門北部薩達省活動的胡塞武裝發起了一輪強大的攻勢,1月19日,胡塞武裝攻入也門首都薩那,1月20日占領總統府,隨後胡塞武裝一路南下,在也門西部的國土上打進看一個巨大的楔子。3月22日,胡塞武裝占領了也門第三大城市塔伊茲的軍用機場,在沙特軍隊發起空襲前,胡塞武裝甚至已經攻到了也門最南端臨時首都亞丁外圍的機場上。

曆史上麵對如此絕境的還有另外兩個例子:1950年秋季的韓國和2011年北約介入前的利比亞。兩者都是在垂死階段迎來了外國雇傭軍的幹涉——一次引發了朝鮮戰爭,另一次則導致了卡紮菲政權的最終崩潰。

為什麽沙特在看起來地麵戰場已經沒有勝算的情況下斷然出兵呢?這與也門的地理以及胡塞武裝的“宗教成分”有關。也門與沙特接壤,又正好緊鄰亞丁灣和紅海之間的重要水域,美國在也門極端混亂的條件下依然在也門設立基地並在當地停靠水麵艦艇很好地說明了這點。這一地區的動蕩不僅會影響沙特的國家安全,更會引起全世界對石化能源供給的擔憂。這次沙特發起空襲後國際油價應聲上漲,便是這種擔憂的最好反應。

與此同時,目前在也門國內勢如破竹的胡塞武裝不僅是與沙特王室“立場相悖”的什葉派,還是由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在沙特伊朗關係早已不睦的今天,放任這樣一支武裝在如此重要位置上建立政權對沙特的威脅,甚至不亞於1962年部署了導彈的古巴對美國的威脅。

中東地區教派分布,深綠色為什葉派優勢區

此前某些軍事觀察家提到,伊朗在伊拉克戰場和敘利亞戰場上的大力介入已經成了伊朗在中東地區戰略破局的開始。在也門地區,伊朗的戰略破局努力也在此次內戰中顯露出來。早在2004年胡塞武裝與也門政府軍發起衝突時,有關伊朗直接或間接(通過黎巴嫩真主黨)資助胡塞武裝的消息。本次胡塞武裝大軍南下時,伊朗與胡塞武裝的合作也更進一步,雙方達成了經濟合作協議,阿拉伯媒體報道,一艘伊朗貨船近日在胡塞武裝控製的塞利夫港停靠,並在當地卸下了185噸武器和軍事物資。

雖然無法證實是伊朗策動了什葉派胡塞武裝的此次大舉進攻,但雙方的聯係緊密卻是毋庸置疑的。考慮到沙特已經掌握了也門上空的製空權(沙特有中東地區最豪華的空軍),而海上通道也已經被沙特海軍封鎖,伊朗想要通過空運或是海運給予胡塞武裝大量援助已經基本不可能了,小規模的偷運雖然存在,但也無補大局。現在的局麵,基本就是胡塞武裝用“存貨”對抗嚴陣以待的阿拉伯多國聯軍與所剩無幾的也門政府軍殘部。

從胡塞武裝的進攻節奏看,也門政府軍基本已經土崩瓦解,殘部的戰鬥力不宜高估,但麵對沙特為首的強大軍隊,雖然胡塞武裝成員達10萬之眾,想要抵抗也是困難重重。也門空軍總共隻有30架左右的戰鬥機,不少已經在此前的戰鬥中損毀,即使他們全部效忠胡塞武裝也無力對抗聯軍的空襲,至於防空武器,也門地區主要使用的是小口徑高射炮和便攜式防空導彈,難以對高空的戰機形成威脅,少數的大型防空導彈又都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舊產品,防禦效果同樣有限。胡塞武裝被削弱的速度,主要取決於沙特和多國部隊的空襲強度,及是否可能出動地麵部隊。

部署在沙也邊境的沙特陸軍重武器

如果把沙特對也門這個“疑似伊朗代理人”的直接動手,和2011年至今沙特、卡塔爾等國對伊朗盟友敘利亞國內反對派的大力支持聯係起來,不難發現在對抗什葉派伊朗的問題上,以沙特為核心的遜尼派國家立場一直十分堅定。放眼中東,從伊朗向西,經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一線的什葉派國家,同以沙特為核心,包括卡塔爾、阿聯酋等海合會國家為核心的遜尼派國家,這個初見雛形的“中東兩極格局”已經在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開始了一係列代理人戰爭。因為兩個國家之間離得實在太近,伊朗和沙特甚至都已經親自上陣投入到其中的幾個戰場。

很難預測“中東兩極”是否會演化出更加劇烈的衝突,這兩個國家都有著豐富的石油美元,也都裝備有可以覆蓋對方國家的彈道導彈,加上兩國強大的常備軍力,一旦真的引發矛盾升級,中東的混亂顯然要比眼下劇烈得多。

不得不提的新裝備

除了中國研製的垂直起降發動機外,近期另有兩件武器不得不說:

首先是俄羅斯勝利閱兵排演中曝光的俄軍新一代“阿瑪塔”主戰坦克及同係步兵戰車,盡管炮塔依然被帆布嚴嚴實實地包裹,但外界終於第一次數清了坦克有幾對負重輪。7對負重輪、尺寸巨大的“阿瑪塔”很可能已經超過了50噸,成為一種同西方主戰坦克一樣的重型坦克。這意味著極其強大的動力,俄羅斯現有引擎中隻有24缸的A-85-3A可以滿足這一需求。雖然有關該坦克的其他性能依然不得而知,但從全麵膨脹的車體不難體會,俄羅斯已經徹底放棄了俄羅斯坦克設計中注重機動性和靈巧的傳統,轉而向西方學習,打造一個重裝甲的鋼鐵堡壘。

其次,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的戰艦“出雲”號直升機航母出海服役。這艘戰艦是一艘不折不扣的直升機航母,不適合改造為輕型航母,或許其本身並不值得過度警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出雲”已經用上了建造垂直起降戰機航母所需要的所有技術。但日本造船業界在建造中積累的經驗和未來可能的真正的航母,才是中國海軍必須注意的關鍵。

----------作者:施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