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蘇群:隆多讓小牛夢回2011

(2014-12-23 11:34:40) 下一個

有了隆多,小牛隊仿佛夢裏回到2011年,那是小牛惟一奪冠的年份。

 

之所以說“夢回”,是因為時光不能倒流,隆多隻是理論上讓小牛獲得了理想中衝冠陣容的拚板。隆多這塊拚板,是小尼爾森按照2011年的奪冠模式尋找的,那年的冠軍陣容裏麵,外線的掌舵人是基德。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記得小尼爾森在2008年得到基德時的興奮語氣,他說,基德雖然是個後衛,能傳出很多精妙的好球,但他的防守實在了不起,可以防場上五個位置中任何一個。那時老板庫班對基德的作用將信將疑,但這一次對隆多實在掩藏不住興奮,因為基德後來證明了他的奪冠才能,而隆多是現有的後衛中,最接近基德的一位。

 

隆多和基德究竟有多像?從數據解讀就可見一斑:比如隆多今年打出了職業生涯籃板球最多的一個賽季,平均7.5次,排名後衛第一,而基德在達拉斯那幾年在4.4次至6.5次之間;隆多今年平均助攻10.8次,基德從加盟到奪冠,助攻在8.2次至9.5次之間;隆多今年的平均得分是新秀季以來最低,隻有8.3分,基德也不是很喜歡得分,平均在7.9至10.3分之間。就是他們的命中率也都不高,隆多已經連續兩年不到41%,基德加入小牛以後直到奪冠,最高42.6%,奪冠年隻有36.1%;而這兩人都是搶斷高手,基德在奪冠年平均1.7次,今年隆多也是1.7次。

 

隆多和基德一樣,都是球商極高的後衛,能在快速進攻中找到最佳接球點,並用刁鑽的傳球達到目標。考驗他們的都是半場進攻,一旦大家的位置站死,基德和隆多的中投命中率都不高。所以和這兩名控衛一起打球,其他四個位置中,至少有三個人必須不停地跑動,跑出接球機會。

 

在隆多的首秀中,小牛的上半場就非常不適應隆多這種以傳為主的風格:馬刺“二隊”多次擺出罕見的“131聯防”,小牛隊四人不知道如何跑,隆多不知道傳給誰,結果上半場他們隻得42分,對此前以平均110分列聯盟得分第一的小牛來說,半場球拿到55分才算正常。但在下半場馬刺如法炮製時,隆多就開始找到聯防的“命門”,他站在罰球線右端,尋找無球切入的球員,或者在聯防收縮以後傳給底線的蒙塔·埃利斯。雖然這場球諾維茨基命中率很低,但對隆多評價極高,他認為隆多對小牛戰術的了解和處理,有些小牛隊員都做不到。

 

隆多來到的這支小牛隊,和2011奪冠年並不一樣,除了中鋒和錢德勒,2、3號位的風格都不相同。奪冠陣容當中,首發2號位史蒂文森是防守藍領,馬裏昂是運動型3號位,而現在2號位是得分高手埃利斯,3號位是高價簽來的得分手帕森斯——在進攻的整體能力上,如果去掉年齡因素,現在的陣容強於2011年。可是替補陣容比那時候弱了,換來了隆多卻少了輪換中鋒萊特和小前鋒克勞德,那年小牛的輪換骨幹是攻擊型控衛特裏和巴裏亞,小牛輪換時喜歡用“一大四小”。現在的小牛隊玩不了“一大四小”,看上去帕森斯並不適合打小陣容的4號位。小牛的目標是簽下小奧尼爾,那麽輪換陣容的主要成員會是小奧、哈裏斯、巴裏亞和傑弗森,其質量如何,要看小奧的狀態,畢竟他很長時間沒有打球了,而小牛隊高速度的攻守轉換小奧能不能適應,也是個問題。

 

但僅對首發陣容的提升而言,隆多的作用無疑巨大。他用一場球證明自己和埃利斯可以共存,對馬刺這一戰埃利斯拿下38分。在數據無法體現的防守方麵,隆多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比起此前的尼爾森,隆多手大胳膊長,腳下滑步靈活,是遏製對手1號位的利器,而在西部,有太多的攻擊型控衛,比如哈登、庫裏、帕克、利拉德。

 

隆多在凱爾特人的最後兩年非常不如意,球隊在重建,需要控球人有更強的進攻作用,而這並非隆多所長。在小牛隊,卻有太多的得分手,這讓命中率不高的隆多大大減輕了心理壓力。作為NBA最近10年難得的“恐怖數據之王”,隆多和“三巨頭”在一起時曾寫下不少“超級三雙”,在小牛雖然難以複製“40+10”這樣的數據(因為不需要他得太多分),但大號的助攻和籃板肯定會如約而至。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