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奧巴馬,守擂容易守成難 (zt)

(2013-01-26 18:51:46) 下一個
  奧巴馬將開啟他的第二任期。

  四年前,他意氣風發,被美國人視為傳奇。深處危機中的美國人,有180萬人為他的就職典禮站台歡呼。如今,他兩鬢斑白,風華逝去,據估隻有80萬人到現場觀禮。奧巴馬少了100萬擁躉不說,還多了因為對奧巴馬不滿而要求獨立的70萬“分離主義者”。

  中國哲學家老子曾經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但在兩黨製下的美利堅合眾國,治理這個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卻是一件費心費神的事情。過去4年,奧巴馬的執政成績還是可以的。他把美國從華爾街危機的泥潭中拉出來,使美國經濟漸趨複蘇。他成功地阻止了美國通用和克萊斯勒兩大汽車業巨頭的破產,並使其轉虧為盈。他有宏大的計劃,要重振美國製造業,而且決計使美國外貿翻番。雖然美國失業率依然維持在8%的高位徘徊,但失業率還是呈現下降趨勢的。

  奧巴馬強力推行美國版的“全民醫保”,甚至不惜以政治生命相賭。這彰顯了他作為民主黨總統關切民生的政治理想,也體現了他的政治家魄力。在美國曆史上,還沒有哪個總統能像奧巴馬那樣在“全民醫保”上走得如此遠。

  此外,他在第二任前夕和共和黨在國會內進行拉鋸式博弈,在最後時刻使美國免於“財政懸崖”危機,為中產階級維持了較低稅率的政策。這不僅化解了兩黨危機,也使美國經濟暫時幸免於二次衰退。

  外交層麵,他任期內擊斃了本。拉登,使美國人9.11以來流血的傷口止住了血,也給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帶來了契機。他擺脫了小布什時期的伊拉克泥潭,卸去了美國在海灣地區打消耗戰的負擔。而由中東內部掀起的街頭民主化運動,也讓奧巴馬政府收獲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外外交成果。在此情勢下,奧巴馬果斷從中東外交回撤,將外交重點回撤至亞太,用所謂“巧實力”來實現“重返亞洲”。

  奧巴馬第一任期做了很多事,也讓人看到了他作為偉大總統的一些潛質。但結果卻是,他因為美國經濟危機而上位,卻未能讓美國經濟完全恢複元氣。正因為如此,他的第二任期才贏得如此艱難,從而導致了美國民眾對他不再如癡如狂而是將信將疑。

  從美國政治的特點觀之,第二任期的總統,遠不如第一任期讓人寄予厚望,稍不如意甚至就變成了跛腳。奧巴馬總統的第二任期,麵臨的困難可能更多。

  辯證而言,他在經濟和民生的成績也可能是他難以消化的問題。拯救美國經濟依然是奧巴馬的使命,最大的問題是不堪重負的財政赤字問題。基於對美國經濟的強力刺激,奧巴馬過去4年在經濟、民生等方麵實施了政府主導下的大投資計劃。但這種“大政府”的經濟救贖路線使美國每年都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在此問題上,兩黨一直存在爭議,而且這種慣性的聯邦政府舉債度日政策不改,美國式的“財政懸崖”危機就無法徹底消弭。

  對美國民眾而言,最關心的也許不是什麽“全民醫保”,而是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兩黨製衡的民主政治體製,則會時時盯住奧巴馬執政的短板而不遺餘力地攻擊,這種民主政體的“枷鎖”會牢牢束縛住奧巴馬拯救美國經濟民生的步伐。作為美國總統,戴著鐐銬跳舞,是必須具備的政治素養和無奈接受的宿命。

  至於外交,奧巴馬收獲的也許是虛妄的勝果。美國從中東回撤,中東卻未現美國式民主的樂土。相反,民主化後的埃及和利比亞,卻為極端勢力所掌控,甚至連美國外交官都在民主化後的利比亞喋血街頭。敘利亞亂局依然,伊朗核危機還在,離開中東的美國是否傳統戰略據點的失守?奧巴馬必須思考,共和黨諸公也會逼著拷問。

  重返亞洲,聯合日本和東盟製華,導致的是中日釣魚島爭端惡化,東亞局勢一觸即發。從“巧實力”轉圜為“亞洲再平衡戰略”能否平衡東亞與美國尤其是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還是未知數。如果中日擦槍走火,對美國亞洲政策不啻嚴厲的打擊。何況,東亞還有難纏的朝核問題呢。

  過去四年,夢裏依稀風華逝去;未來四年,奧巴馬能否升華美利堅的夢想和傳奇?

---------------作者: 張敬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