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的東風41洲際導彈圖片
------------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11月28日報道,中國持續壯大戰略導彈家族,如今“東風-31A”和“東風-5A”都能打到M國本土任何地區,“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則可攜帶分導式多彈頭。但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導彈製造領域的能力,達到確保獨立自主研製先進導彈係統的水平,中國國防工業還需要大幅增加專項投入。
俄媒稱,今年7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部隊成功進行了“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試驗,從而使解放軍遠程戰略導彈部隊很快就能補充這種新型機動式固體燃料洲際導彈,和發射井式“東風-5A”,機動式“東風-31”、“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一起服役。“東風-31”射程7200-8000公裏,配備單彈頭,針對M國本土發射時隻能打到阿拉斯加州。同樣配備單彈頭的“東風-31A”射程10000公裏,“東風-5A”射程13000公裏,完全能夠打到M國本土任何地區。原則上“東風-31A”的戰鬥部也能攜帶3個分導式彈頭,但是在這種配置下其射程將不足以覆蓋M國本土主要區域。
新型“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成功試射在一定程度上對西方軍事專家來說是個意外。如果說到目前為止中國隻擁有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話,那麽作為對M國反導係統建設計劃的有力回應,中國軍隊戰略核力量武器庫中很快就將出現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根據不同渠道的消息,“東風-41”分導式多彈頭導彈可以攜帶3個、6個或10個戰鬥部,但是3彈頭方案將不具備假彈頭式突防手段。
俄媒稱,中國軍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考慮為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製造分導式多彈頭。1998年8月20日中國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向近地軌道發射兩顆M國“銥星”所使用的“長征-3”運載火箭,就是在“東風-5”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而成的。網上公布的“東風-41”新型導彈的照片表明,它很有可能與“東風-31”和“東風-31A”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一樣,采用冷發射方式,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啟動之前,先由發射箱引射。另外,“東風-41”與“東風-31A”一樣,同樣使用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但是彈體長度和直徑都有所增加。
必須指出的是,最近十年來中國軍事學說,以及中國軍隊作戰計劃,都特別強調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在作戰行動中的關鍵作用。中國軍事領導層越來越頻繁地考慮在戰鬥行動中使用各型導彈作為戰略遏製和嚇阻因素。導彈製造領域一直被視為中國國防工業的主導部門,相比之下,無論是對整個國防工業,還是其他軍工部門來說,導彈研製領域的科學和生產潛力都是基準標杆。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導彈製造業研製和生產了大量導彈係統,其中個別產品還能和西方國家研製的先進係統競爭。中國還在持續完善導彈製造和生產技術,特別是最近20年來,導彈製造領域的研發水平大幅領先於空軍和海軍現代化武器裝備係統的研製和生產,通過高水平的生產組織、優先財政撥款,以及經過各種渠道得到的國外導彈製造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俄媒稱,與此同時,盡管最近幾十年來中國導彈製造領域發展迅速,成為能夠生產所有類型彈道導彈,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但是通過對中國彈道導彈研製和生產能的仔細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在此領域仍然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而在個別領域直到現在才達到美國和前蘇聯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平。美國蘭德公司在不久前的一項研究中指出,中國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工藝發展水平落後美國40年,在海基彈道導彈方麵落後30年,在中短程彈道導彈方麵落後20年。美國專家認為,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在這些領域實現質的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東風-41”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的成功試驗,以及它最遠14000公裏的射程,還是令人吃驚,即便這個事實並不能完全駁倒美國專家的結論,也能對其可信性打上大大的問號。
現在中國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潛在渠道是不斷擴大與國外航空航天公司合作的載人航天計劃,以及直接獲取國外導彈製造領域的技術。中國國防工業導彈製造部門長期吸取國外先進經驗,研究國外導彈係統、設備、裝置和技術,用來推動本國導彈研製領域的發展。其他國家也向中國提供技術援助,促進中國導彈製造領域的研發和生產。實際上中國大部分導彈係統都以外國產品為基礎,或者直接使用外國技術。上世紀50-60年代中國導彈生產的基礎是蘇聯導彈技術,到80年代初中國開始大量使用以色列和法國的技術,生產自主研發的國產導彈。在1989年歐盟對華實施軍事禁售之後,法國停止轉讓導彈生產技術,但是以色列繼續向中國提供導彈技術。從90年代初開始,向中國出口導彈、相關材料和設備,轉讓導彈製造領域技術,提供技術協助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莫斯科不僅向北京供應空空導彈、地空導彈、反艦巡航導彈,並提供技術協助中國研製和生產相同類型的導彈,以及反輻射導彈和巡航導彈。今後俄羅斯可能會繼續向中國出口導彈,中國從其他國家得到的技術也會增加,比如烏克蘭航空航天公司非常希望擴大與中國公司的合作,一些歐盟國家也願意恢複對華軍售。顯然,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得到導彈生產領域的先進技術,哪怕數量並不多。
俄媒稱,目前中國為了提高導彈生產能力,還在積極利用從國外得到的技術,但是整體生產能力仍舊有限,主要是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製約:
第一,掌握國外技術是個非常複雜而漫長的過程。中國得到國外相關導彈技術並將之應用到批量生產上,需要大量時間。當中國完全掌握所獲導彈技術的時候,即便能夠做到的話,相關技術往往可能已經落後。
第二,其他國家和公司可能拒絕向中國轉讓最先進的技術。比如盡管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蟒蛇-3”空空導彈生產技術,卻拒絕轉讓更先進的“蟒蛇-4”導彈生產技術。目前中國主要利用從國外得到的先進技術,相關技術當時可能有較大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技術優勢會逐步減少。中國開始試圖得到最發達國家的相關技術,但是成效不大。作為中國現代化導彈技術主要供應者的俄羅斯,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在現代化導彈係統研製方麵的進展明顯放慢。
第三,美國可能將繼續向其他西方國家施加更大的壓力,限製他們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
俄媒稱,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大幅增加導彈製造領域的專項投入,中國也不太可能在近期成為導彈製造領域技術研發方麵的領頭羊。但是中國導彈製造企業目前正在努力消除個別類型武器裝備生產方麵的差距,可能完全可能完成這項任務。一旦消除了目前存在的缺陷,中國導彈製造企業就能在短時間內開始生產一係列現代化武器裝備,其性能完全可以和國外相當先進的導彈係統相媲美。到本世紀末,中國有可能達到世界軍事大國導彈製造業的發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