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航空部隊,右派軍國複活夢脅從者(ZT)

(2012-11-27 18:44:24) 下一個
  中日釣魚島問題近來由於日本的挑釁性舉措不斷升溫,日本首相野田甚至公開挑釁北京,妄言若中日衝突持續甚至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將付出比日本更嚴重的代價。

  外界普遍猜測,一旦釣魚島局勢失控,日本自衛隊將扮演“急先鋒”的角色。由於空中力量具有反應速度快、機動能力強、作戰效能高等特點,2012年9月,日本防衛省將航空自衛隊前置部署,以提升針對釣魚島的機動作戰和監視能力,這也成為日本政府企圖“購島”的仰仗。

  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日本軍工生產在美國支持下得以發展,如今,日本已經逐步擺脫美國對其軍工產業的控製,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為代表的日本軍工企業為日本打造的航空部隊,其目的是妄想有一天在東亞的天空中有所“作為”。

  P-3C:東海上空的窺視者

  在西太平洋地區上空,經常盤飛著一架架大型軍用飛機,日夜監視著中國海監船以及軍艦在東海海麵的活動。它就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西太平洋上空最為活躍的遠程巡邏反潛機P-3C。

  日本一位前國土交通大臣曾稱:東海蘊藏有足夠使用上百年的錳、鎳、天然氣以及其他重要資源。如果日本擁有那些資源,足以從天然資源匱乏國變成“天然資源大國”。也正是出於此野心,近年來,該型機曾多次對中國在東海上的活動采取監視行動,為日本爭奪海上利益提供情報服務。特別是自2010年9月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非法攔截並撞擊中國漁船以來,日本P-3C偵察機在釣魚島海域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今年9月18日,當中國海監巡航編隊在東海海域執行巡航執法任務以加強對釣魚島海域的巡航監視時,日本再次派出P-3C反潛機以及巡邏船、直升機對中國海監編隊進行幹擾。

  P-3C為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民用客機的基礎上改進的反潛飛機,綽號為“獵戶”。每架該型機都配備11名機組人員,其2名聲納情報專家隨時可以對聲納浮標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辨別水下目標的具體類型。日本是P-3C最大的海外用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加強對蘇聯戰艦在日本海活動的監視,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屬第一勸銀財團)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授權下生產了100多架P-3C反潛機。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海上自衛隊出於特殊任務的需要,把一些P-3C改裝成特種用途飛機,其中川崎重工將6架P-3C改裝成EP-3型電子偵察機,專門負責對中國等國戰艦進行電子偵察。

  川崎重工是日本軍工產業的重要成員,僅次於三菱重工,是目前日本自衛隊飛機和潛艇的主要生產商。川崎重工起家於明治維新,前身為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幫助下建立的川崎築地造船所,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川崎公司成立後借助政治關係,迅速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業企業之一,1906年向日本軍隊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台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

  二戰期間川崎重工為日本軍隊提供了飛燕戰鬥機、五式戰鬥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二戰結束後,川崎重工仍然保持著重要地位,其業務涵蓋航空、航天、造船、鐵路、發動機、摩托車、機器人等領域,代表了目前日本的科技水平。

  假借“針對性”研發

  日本認為目前世界上尚沒有理想的機種可以采購,於是從2001年開始自主研製P-X反潛機。日本一向重視日美合作,但在許多關鍵武器裝備方麵,一直在尋求獨立開發。

  2000年5月3日,日本防衛廳(現防衛省)撥出874億日元委托日本航空宇宙工業會進行P-X反潛機和C-X運輸機共用機體的可行性研究。同年7月10日,日本航空宇宙工業會向防衛廳提出了中期研究報告。報告的結論是:最好是研製適合各自任務的P-X和C-X,實現機體構造和裝備共用化,盡可能一起實驗各種數據,這樣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節約成本。

  據此,日本防衛廳決定同時進行P-X和C-X開發,並將一部分機體結構和裝備共用化。日本確定同時研製P-X和C-X以後,決定采用民間研製體製,要求相關企業提供研製方案,並對其能力進行調查。先後共有7家公司提出方案,其中有川崎重工、富士重工、三菱重工、昭和飛機工業、新明和工業(前身是二戰的川西)、日本飛機等企業。

  經過招標,2001年11月,日本防衛廳最終確定以川崎重工為主,三菱重工、富士重工、日本飛機3家企業為輔的研製模式。川崎重工負責製造飛機的前機身和水平尾翼,三菱重工負責製造中部和後部機身,富士重工負責製造飛機主翼和垂直尾翼,日本飛機負責P—X機體的流線型罩。設計工作由設在川崎重工岐阜工場的大型飛機設計隊伍進行。2003年9月,當時各公司派遣的技術人員已經有650名在從事設計工作。

  P-X反潛機於2003年完成設計定型,2005年完成製造圖紙,並在2007年9月28日首次試飛成功後正式定型為XP-1。2008年8月29日,日本防衛省在岐阜縣接收了首架川崎重工研製的XP-1型反潛機。隨後該機在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和海上自衛隊的主導下,在海上自衛隊的厚木基地投入長時間的測試和評估。2009年8月初,日本防衛省接收第二架XP-1反潛機的原型機——P-1反潛機。2004年11月份,日本稱中國一艘漢級核潛艇誤入了日本海域,日本使用巡邏機進行了跟蹤。2004年12月2日,日本防衛廳展示了下一代P-X反潛機的模型,時機之巧合耐人尋味。

  2011年8月22日,日本共同社報道稱,P-1反潛機具備強力艦艇形狀與性能判別功能,將擔任“監視”中國海上與空中動態的任務。日本輿論把這款反潛機吹捧為“中國潛艇的最大克星”。報道認為中國共有60多艘潛艇服役,實力可以說是亞太之首。但如果反潛巡邏機P-1進駐亞太區域,中國潛艇可能很難再潛藏海底。因為P-1配備有日本研發的光波探測器和紅外線深海探測器,具備強力的艦艇形狀與性能判別功能。加之其強大的續航能力和飛行高度,能迅速趕赴執行偵查。

  如果說P-X反潛機的防範重點是中國和朝鮮,那麽與P-X同時誕生的C-X運輸機則是為了讓日本自衛隊以及大型裝備走向海外。自1991年日本強行突破憲法限製,首次將自衛隊派向海外以來,日本衝破了戰後日本不向海外派兵的禁區。

  2004年12月出台的日本《防衛計劃大綱》要求,日本本陸上自衛隊要成立一支幾千人規模的隊伍隨時待命,以便開赴海外,參加維和行動,為國際社會作“貢獻”。如果要實現向海外派兵,並且攜帶如90式坦克等重型武器裝備,依靠日本現有的運輸機隊是無法完成的,而且從美國進口的運輸機無論是從運載量還是從航程來看,都無法滿足日本的需要。因此,日本認為自己擁有大型運輸機是非常重要的,於是就著手研製C-X運輸機。

  2010年1月26日,日本國產“XC-2”(C-X)的新型運輸機一號樣機從航空自衛隊岐阜基地起飛,並進行1個多小時的試飛。事實上,C-X的載荷航程指標與換裝CFM56發動機的伊爾-76MF大型運輸機已經相差無幾,後者在載重40噸時航程為5200公裏,而最新的空客A400M在載重為32噸的時航程為5000公裏,遠不及C-X。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C-X運輸機還是個“多麵手”。如果軍方需要,它還可立即“漂亮轉身”,成為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遠程偵察機或戰略轟炸機。這也是日本變相違反並挑戰“禁區”的佐證。眾所周知,日本的軍工產業是寓軍於民的體係,所以C-X運輸機還可以轉為民用。2007年7月,川崎重工宣布將在未來把軍用運輸機轉為民用,進入民用飛機市場,向日本及海外的航空貨運企業銷售。

  右派的軍國複活夢

  從曆史上看,由三菱重工株式會社(屬三菱財團)製造的“零”式戰鬥機曾經“橫行”亞太地區的天空。戰後日本航空自衛隊受和平憲法限製,無法自行研製先進戰鬥機,因此先後購入了美國的F-86F、F-1O4J、F-4CJ和F-15D/DJ“三代四型”的生產線。

  不過,隨著二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政客迫不及待地要使日本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相應的,日本戰鬥機也邁向了自主研發生產的道路。F-2戰鬥機在未命名時被定為FS-X計劃,最初由日本防衛廳參謀會於1984年12月6日討論。1985年3月,三菱重工提出獨立自主開發代號為JF-210的戰鬥機方案,外型類似瑞典JAS-39“鷹獅”(Gripen),可見日本人計劃時的野心。

  然而,美國政府為繼續控製日本軍事力量、滿足本國軍工公司需求,這時開始向日方施加壓力,於1985年12月提出了共同開發的方案。美國提出了一下理由:日本欠缺開發先進戰鬥機的技術與經驗;獨立研製價格過高,風險過大;獨立研製與日本禁止武器輸出政策可能有衝突,並會造成美日貿易失衡。美國在美日兩國國防部首長級會議上不斷施壓。美國各軍工公司也不遺餘力地遊說國會、政府,並向日本政府企業推銷各種方案,包括改進F-16、F/A-18和F-15。

  日本各方雖然希望能自力更生,但是迫於美國的壓力以及麵對經費、技術上的風險,不得不選擇了與美國共同開發。在開發FS-X的最終協議中,主承包商是日本三菱重工,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日本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為合作廠商。整機由三菱重工組裝,並負責機身前段和左主翼;川崎重工負責機身中段、主起落架艙門和腹鰭;富士重工負責機頭、進氣口段與水平尾翼和垂尾;通用動力公司負責機身後段和右翼。日本三菱電機公司負責火控雷達和電子戰係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負責發動機(後將技術轉讓給日本石川島播磨仿製生產)。

  1994年初,FS-X第一架原型機開始組裝,1995年1月12日從三菱重工業公司的小牧南工廠出廠,同年10月第一次進行了38分鍾的試飛。1996年3月,日本政府決定:FS-X正式投入批量生產,飛機編號定為F-2。2000年10月2日F-2戰鬥機在日本三澤基地舉行了服役典禮,正式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21世紀的主力。

  F-2戰鬥機集先進性和爭議性於一身,雖然該機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遭到美國多次的幹涉和破壞,但F-2的成功研製和先進性能還是值得日本軍方和軍工企業高興的,它激活了日本右派的軍國“複活夢”。

  “心神”攪局者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開始加大推進第五代戰鬥機的采購計劃。最初,日本計劃向美國購買F-22“猛禽”第五代戰鬥機,但是美國國會禁止出口該型飛機。最終日本在2004年開始為本國第五代戰鬥機研製項目撥款,該研製項目由三菱重工承擔,不過該項目似乎刻意避免美國的參與,至少為了防止像F-2戰鬥機項目那樣受到美國政治因素的影響。2005年9月到11月之間,日本將全尺寸模型秘密運往法國進行一係列隱形效果的測試,這其中包括整個雷達反射截麵、機體吸波性能和發動機紅外輻射等。

  2007年7月,日本啟動了名為ATD-X隱形戰機的五代機項目。該機外形大小堪比瑞典薩博公司的“鷹獅”戰機,於2010年開始實機研製。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屬三井財團)獲得了為ATD-X方案研製XF5-1發動機的任務。

  然而,此時日本政界發生了讓美國不安的變化,尤其是鳩山由紀夫提出的“脫美入亞”以及“東亞共同體”的主張大大激怒了美國。

  為了討好美國,修複此前惡化的美日關係,鳩山政權更替以後新任外務大臣前原誠司迅速表示:要竭盡全力恢複日美關係。但是美國方麵對日本民主黨政權並不放心,為此在菅直人擔任日本首相後3個月,做了一件徹底讓美國相信日本不會親中國的事情。那就是在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撞擊正在作業的中國漁船,並在第二天逮捕了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

  此事發生後,中日關係每況愈下,美國成功將美日之間的矛盾轉移至日本與中國及周邊國家的矛盾上來。以此為契機,2011年1月13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奔赴日本兜售美國的F-35戰鬥機。蓋茨在會見日本外務大臣前原誠司時,建議正打算提升軍事實力的日本,考慮購買美國F-35戰鬥機,他還稱:“如果日本作出正確的選擇,他們就能擁有第五代戰機能力”。

  2011年12月12日,日本政府最終決定采用由美國主導、國際共同研發的隱形戰機F-35作為自衛隊的下一代主力戰機。然而,日本選擇F-35並非真心。《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刊文稱,有西方專家認為,日本選擇F-35是迫於美國壓力。用《簡氏防務周刊》分析員詹姆斯·哈迪的話說,“美國是日本的防務安全合作夥伴,日本航空自衛隊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一直裝備美製戰機”,言外之意是現在和將來也不會例外。

  盡管決定采購美國先進的F-35隱形戰鬥機,但日本並沒有放棄國產ATD-X隱形戰鬥機的研製想法。

  2012年3月28日,日本三菱重工宣布當天上午在愛知縣飛島工廠成功舉行了國產第五代戰機“心神”(ATD-X項目)的試驗機組裝儀式,正式開始該機的生產階段。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三菱重工航空航天係統公司副總裁小林孝說:“我們的目的是開發純國產戰機,我認為當下是這漫漫險途的第一步。”日本航空自衛隊也稱,“心神”戰機將在未來空戰中賦予日本空軍“F3”能力,即“首先發現(First Look)”,“首先攻擊(First Shoot)”和“首先摧毀(First Kill)”。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宣稱,作為一款超音速飛機,“心神”能夠既像蘇-35、蘇-37等飛機那樣進行高機動性飛行,又能具備不遜於F-22戰機的隱身性,從而成為世界領先的“萬能戰機”。

  其實,逐漸擺脫美國控製是日本自主研發隱形戰機的首要目的。戰後,日本的軍事發展一直受美國掣肘。特別在高精尖武器的研發上,美國通過阻撓和打壓的方式影響日本,使日本對美國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此次,日本一邊尋求購買美國先進的F-35戰鬥機,一邊推進自己的隱形戰機研發,兩手同時進行,實際上采取了一個折衷手段,這也是日本追求武器供應自主性與美國保持對日本武器供應壟斷性博弈的體現,但更深更大的臆想是日本右派的軍國複活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