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比新聞輿論戰(ZT)

(2012-10-28 06:42:53) 下一個

 (一)
 古羅馬軍事家韋格蒂烏斯曾說過:“你想要和平,就要準備戰爭。”伴隨著戰爭形態的演變和各種新興媒介的出現,輿論戰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一戰中,英國利用新聞審查製度,在與德國的輿論戰中技高一籌;二戰中,希特勒和戈培爾的宣傳武器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近年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輿論戰愈演愈烈。輿論戰作為一項全新的軍事理論,中宣部這幫 SZ落後的實在是太多了。

看看圍繞一些戰爭中的M國輿論現象進行: 包括兩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9·11”之後的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等,集中在戰爭期間和戰爭剛結束前後,其每一場戰爭都能掀起新聞傳媒界對輿論戰的一次熱潮。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和媒介技術的不斷升級,每場戰爭的結局最後都演變成一場輿論大戰-----丫每一次都是正義的。

   當年M國在越戰中失利是否和傳媒有關,至今M國的專業人士仍爭論不休。而海灣戰爭雖說是局部的戰爭但確是第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技術戰爭,在這樣的戰爭環境下M國的輿論界表現出對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敏感的反應。而在科索沃危機中,由於M國捍然轟炸中方駐南聯盟大使館,中國的輿論界才發現在那場輿論戰中我們已是處於被動挨打技遜一籌的尷尬地位。

再看M國以反恐名義發動的阿富汗戰爭:這是現代戰爭的一種新型作戰樣式,先是輿論界各種鋪墊,等到時機和拐點出現時,大兵們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揮兵出擊了。再看看2003年發生的伊拉克戰爭:M國各大喉舌以全天候24小時的電視直播、博客、手機報道等傳播方式的出現,早早地就在輿論戰占居了最高的控製點。 在此次戰爭中,小到糖果的拋撒,大到薩達姆塑像的推倒,新聞輿論界不可不謂麵麵俱到,滴水不漏.



(二)
再管窺一下中國在輿論戰中的不足: 指導思想過於保守,
手段的貧乏,本土化偏重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客觀地講,中國輿論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已經存在很大的差距了,這一點中國的口舌應積極借鑒國外的經驗。

目前國內輿論界在國際事物中常常對某一具體現象隻是進行表象的描述,或是軟弱無力的蒼白總結,讀起來貌似很精彩,但基本是沒任何攻擊性,隻是一味地進行退縮防禦。

太祖當年說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如今中國的口舌依舊停留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初級階段. 猶如隻有強大的陸軍,隻能局限於本土作戰能力而不會輕易將戰火推延到境外。這一點中宣部缺乏的正是能創造讓別人喊"痛"的能力。

中國的傳媒不善於主動去找出別人的弱點進行攻擊,每每導致了:自己總是暴露在別人的槍林彈雨下而自行放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主動局麵。要知道:輿論戰絕對不是在辯論真理,而是真正在進行絞殺的戰爭。

輿論戰的目的就是要將對方致於任由宰割的地位,因此本身根本就沒有什麽真理可言,根本就不是真理與謬誤的較量,而是對手與對手之間的碰撞。

在輿論戰中,最好的策略就是以攻擊來應對攻擊。假如被攻擊者一旦辯解,輿論戰的進攻方就達到了其目的。

哈哈,千萬別以為那些編造的謊言是對方粗心大意,因為隻要你成為輿論戰的“犯罪嫌疑人”,那就是有“犯罪嫌疑”了。並且沒有律師為你辯護,沒有公平的法官、陪審團為你主持正義和公平.............

--------------因為: 你輸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