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軍事形勢依然嚴峻 (zt)

(2012-02-03 12:50:51) 下一個

   在和平、合作、發展的主流之下,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所麵臨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依然很大,軍事安全形勢也錯綜複雜,和平與動蕩、合作與對抗、打壓與拉攏、緊張與緩和、遏製與反遏製、圍堵與反圍堵、恐怖與反恐怖等問題依然相互交織。

(一)大國競爭加劇

大國競爭是影響世界軍事安全的最重要因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乏力,而以中、印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發展較快,這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由西方主導已久的世界經濟體係。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新近發布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說,世界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再次陷入衰退的風險正在加大。這必將進一步加劇西方大國作為傳統經濟領跑者的焦慮感和危機感,並會對其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麵的戰略調整產生連鎖反應。在主要力量進一步展開戰略調整的過程中,美國戰略的調整仍將是牽動國際格局變化的最重要的力量,其他大國的戰略調整仍將大多針對或隨著美國戰略的變化來展開。



    首先,亞太地區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世界經濟重心日漸向亞太地區轉移。經濟重心的轉移,必然帶來權力爭奪焦點的轉移和地區力量格局的轉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應對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醞釀已久的“戰略重心東移”計劃步入快車道,極大地撬動了亞太局勢。最為明顯的信號就是,美國積極插手南海問題,美澳簽署了新軍事合作協議,奧巴馬稱“將加強並保持在亞太的長期軍事存在”。美國除了進一步加強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的同盟關係,還積極在非洲、東南亞、南亞尋找新夥伴。目前,美海軍陸戰隊的一半兵力,11艘航母中的6艘和60%的核潛艇已部署在亞太地區。還有,在2011年舉行的APEC峰會上,強勢推進TPP框架協定,塑造新的亞太經貿版圖,積極爭取掌握亞太區域統合的主導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表示:20世紀美國與歐洲盟友成功建立跨大西洋體係,現在需要一個跨太平洋體係,“美國在跨大西洋體係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在跨太平洋體係中也正在扮演同樣角色”。這將使得,在亞太地區多邊機製的建構與解構這兩大進程中,大國之間的博弈變得更加激烈。



    其次,在中東、東歐等其他關鍵地區,大國之間也將繼續展開激烈角逐。美國雖然2011年底從伊拉克撤出全部軍隊,並開始從阿富汗撤軍,但其仍然不會放鬆對中東局勢的掌控,美、俄、中、歐等國在中東地區的爭奪不會減弱。這不僅是油氣資源之爭,也是地緣戰略之爭。另外,在東歐俄羅斯與美國圍繞在歐洲部署導彈防禦係統的爭鬥依然將非常激烈。梅德韋傑夫11月23日強硬表態,如果美國一意孤行,俄羅斯已做好準備退出《削減和限製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並拒絕進一步裁軍。
另外,2012年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美國、法國、俄羅斯都將迎來大選。亞太地區的韓國、台灣地區等也將迎來大選。選舉中議題的炒作,可能給地區國際關係調整帶來新的壓力和動力。
以上這些跡象都顯示出,2012年大國激烈博弈之下世界軍事安全形勢的錯綜複雜性。

(二)局部地區軍事安全關係緊張

領土領海爭端問題的跌宕起伏,成為影響當前世界軍事安全最為顯性和最為直接的因素。這一問題在2012年會導致局部地區軍事安全關係的緊張。



    首先,亞太地區依然將會是領土領海爭端的主戰場。在亞太當前最主要的還是南海問題。近兩年來由於國際局勢、地區形勢的變化,南海驟然升溫。從國際局勢上來看,美國已經開始從伊拉克、阿富汗收身,“戰略東移”的戰略部署開始展開。從地區形勢上來看,東盟有些國家內部矛盾重重,政治矛盾和經濟矛盾相互交織,一方麵在經濟上想靠中國發展,另一方麵在安全上又想靠美國協防。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南海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越南和菲律賓兩國無視《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依然會在戰略上不斷提出南海島礁的主權要求,在軍事上不斷擴充軍備,在策略上不斷推動南海問題的國際化。這些方麵在2012年依然會比較突出,如果某些國家繼續渲染爭端、激化矛盾,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和耐心,那麽“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其次,巴以領土爭端出現了新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2011年10月31日以壓倒多數,通過了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該組織的提案,這是巴以成員國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但對投票結果,美國代表指責該提案隻會起反作用,不利於巴以和談。美國作為該組織最大出資國(占總會費的22%),11月1日宣布中止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付的6000萬美元會費。加拿大、以色列也宣布停交會費,兩國的會費各占總會費的3%。以方對此進行強烈回應,以外交部稱巴“單方麵行動令達成和平協議的可能性更加渺茫”。隨即,以內閣討論對巴製裁措施。據媒體分析,盡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是政治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的象征意義更大。雖然巴的建國主張已曠日持久,並被奧巴馬政府倡導的“兩國方案”所認可,但當巴以邊界、難民等重大問題在政治層麵仍懸而未決時,巴勒斯坦國際法地位的驟然升級對於巴以關係以及中東秩序無疑會造成巨大衝擊,這顯然是以色列與美國無法接受的。巴方當前的政治勝利,將使巴美以關係更緊張,為2012年的巴以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可能會加劇兩國的軍事衝突。



    再次,英阿馬島問題在沉寂已久之後再起波瀾,兩國關係再度緊張。自從1982年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戰爭之後,英國和阿根廷之間已平靜了近30年。但2009年12月,兩國又開始了新一輪衝突,並持續升溫。阿根廷議會當月通過一項法律,宣稱馬島屬於該國領土。2010年1月,英國政府“口頭知會”阿根廷表示抗議,但阿根廷對此不予理睬。2010年2月16日,阿根廷政府派軍艦封鎖馬島海路,英國亦不甘示弱,立即派出驅逐艦“約克號”為主的艦隊“捍衛主權”。2011年10月,南美洲國家聯盟對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進行軍事演習的計劃提出強烈抗議,表示堅決支持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要求。阿根廷認為這是一種挑釁。2011年10月27日,阿根廷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國皇家海軍“蒙特羅斯號”主力護衛艦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域執行任務,稱這不僅是對阿根廷主權和領海的侵犯,而且威脅整個南美地區的和平與安全。2011年11月10日,英國皇家空軍宣布威廉王子將在2012年2月至3月前往福克蘭群島服役,執行空中搜救任務。此舉引起阿根廷政府強烈抗議。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5日報道,阿根廷日前發起封鎖馬島的海上行動,扣押了12艘西班牙漁船,稱他們違反了阿根廷的馬島海峽封鎖令,此舉標誌著阿根廷與英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英國外交部已經對阿根廷采取的行動提出正式抗議。阿根廷國防部長安東尼奧•普裏塞利12月8日進一步稱,阿根廷將在本世紀收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
英阿兩國在馬島爭端問題上持續升溫的趨勢,如果處置不當,在未來一年裏可能會導致兩國再次劍拔弩張,給該地區安全造成較大隱患。

(三)地區熱點問題延續

近年來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未曾間斷。以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為例,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21世紀頭10年,平均每年發生45場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遠多於冷戰期間的年均2.5場和冷戰結束後前10年的年均10.5場。



    由於大部分地區熱點,特別是武裝叛亂、領土爭端、民族矛盾、宗教對立等問題,具有內在的延續性,短期內不可能突然消逝,因此可以推測,2012年全球地區熱點問題仍將延續近年來的走勢,保持易發、多發態勢。特別是中東、非洲、東北亞、南亞、東南亞和外高加索等地,仍將是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數量最多、安全形勢最不穩定的地區。從目前看,以下幾個地區熱點,尤其值得關注。



    一是美以兩國是否會對伊朗動武。目前看來,雙方短期內動武,特別是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現階段,美國、以色列與伊朗間的互動關係呈現兩種不同的模式。
美伊間是“隔空交鋒”型。近幾個月來,美伊兩國頻繁鬥法:美國散布傳言,指稱伊朗試圖刺殺沙特駐美大使;伊朗高調展示捕獲的美國無人機,並暗示將在戰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然而,從美國官員近來的言論可以看出,美現階段並不急於攻打伊朗。而且,即便打伊,美軍的作戰部署也尚未完全到位。
以伊間是“彼此威懾”型。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等高官已多次表示伊朗即將研發出核武器,以色列將“被迫”通過武力方式摧毀伊朗核設施。伊朗領導人則回應一旦遭到以色列攻擊,將向以色列發射成千上萬枚導彈。
2012年年末,美將迎來總統大選,奧巴馬政府為了獲得猶太人的支持,有可能在伊朗問題上支持以色列采取更強硬政策,但美國不太可能對伊大規模動武,這主要因為美已決定戰略重心東移,而打伊很可能迫使美國繼續深陷中東“泥潭”。在此前提下,以色列單方麵對伊動武的可能性並不大,即便有所行動,也將局限於對伊敏感目標開展高密度空襲,同時依靠自身和美國的反導係統護衛國土安全。



    二是西方國家會否進一步封殺敘利亞。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自2010年年底西亞北非政局動蕩以來,部分中東國家發生了政權更迭。在這場變局中,西方國家的推動是重要的外因。特別是在利比亞現執政當局推翻卡紮菲的過程中,北約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由於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親近伊朗、俄羅斯,且與美國、西歐關係僵硬,西方國家有可能繼續對敘國動亂煽風點火,但會否完全套用“利比亞戰爭模式”(即派遣軍隊幫助敵國反叛武裝推翻現政權,但不占領敵國領土),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這主要是由於敘反對派並無牢固的武力根基,而且敘政府軍堅定效命於阿薩德本人。西方在敘利亞問題上,很可能“先文後武”,先通過強化製裁,惡化敘政權的收支情況,加劇敘民眾的離心傾向,而後通過空襲促成敘政府高層四分五裂,從而達到迫使阿薩德下台的目的。



    三是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會否略微緩和。2010年“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後,美韓與朝鮮之間嚴重對峙,一度使東北亞局勢,特別是半島形勢急轉直下。2011年,朝鮮半島南北方之間的緊張局勢略有緩和,但六方會談並未重啟。在朝鮮方麵,2011年12月17日,朝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突然去世,其子金正恩接任。如果金正恩依其父舊例,守孝3年,則朝方很可能會集中精力於內政。在美韓方麵,值得關注的是,美韓會否趁金正日離世調整對朝政策。如果美韓領導人在2012這個大選年對朝態度較之以往略顯平和,半島的緊張局勢有可能緩和。反這,則恐進一步惡化。

(四)網絡空間和太空的軍事化對軍事安全形成挑戰

近年以來,很多國家對海洋,尤其是網絡、太空這兩大公共空間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加,戰略投入不斷增大,競爭日趨激烈。這必將會對世界軍事安全形成新的重大挑戰。
美國2011年發布的新版《國家軍事戰略報告》,認為“所有國家的安全和繁榮都依賴於海洋、太空和網絡”,“美軍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動越來越受到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的挑戰”。對此,該戰略報告將“確保美軍在全球公地的自由進入和調動”視為“國家安全的核心要素”、“美軍的永久使命”。美國對搶占全球公共空間問題的這種重視程度和迫切態度,也傳導到了世界其他國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首先,各國競相搶占網絡空間軍事製高點。網絡戰已成為未來的重要戰場,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場”。2010年5月美國高調宣布網絡司令部成立,並於11月正式投入運轉。2011年2月又出台了《國防網絡安全戰略》,5月公布的《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更是將其網絡戰推向了新高度。在這份文件中,美國高調宣布“網絡攻擊就是戰爭”,表示如果網絡攻擊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將不惜動用軍事力量。法國5月宣布組建“網絡戰快速反應部隊”,英國官方也公開承認正在研發網絡武器,北約擬籌建網絡假想敵——“網絡紅軍”,並計劃到2012年前將北約“計算機應急響應能力”提升為“全麵作戰能力”。美歐演練網絡攻防戰引來更多國家跟進,韓國信息保障司令部將於2012年投入實戰,俄羅斯、朝鮮和以色列等國的網軍組建可能取得新進展。一係列事態發展似乎表明,世界已經走到網絡戰的危險邊緣。



    其次,近年來各大國太空戰略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12年將會繼續保持這一趨勢。太空不僅以自己獨特的優勢成為真正的世界戰略製高點,而且是爭奪未來戰爭主動權的戰略樞紐。2011年2月美國發布《國家安全太空戰略報告》,提出了未來10年美國應對太空領域競爭的戰略舉措。繼2010年後,2011年3月美國又成功發射了第二架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俄羅斯2011年正式啟動了其格洛納斯星群的全麵重建恢複計劃,並已連續發射了6顆衛星。2011年10月21日,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攜帶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係統首批2顆衛星發射升空,12月16日晚17日淩晨又將6顆法國影像和電子偵察衛星送入太空。
2012年的太空競爭將會繼續上演,美國航天力量繼續強勢推進。即便“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項目最終宣告失敗,俄也不會因此而縮減俄聯邦航天計劃,日本續推進《2005-2025年航空航天規劃》朝著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前進。意大施耗資百億美元和為期10年的新航天計劃。這種形勢,使得加強太空合作和積極構建太空秩序等更顯緊迫,未來太空競爭的程度由此也可見一斑。

(五)恐怖主義和海盜威脅存在日益猖獗的可能

2012年世界軍事安全的非傳統威脅,尤其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以及亞丁灣和西非幾內亞灣的海盜襲擊存在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美國在阿富汗的10年反恐戰爭遠遠沒有大功告成,恐怖襲擊依然頻頻發生,而且出現了越反越恐的趨勢。美國2011年底之前將從阿富汗撤離1萬名美軍士兵,2012年夏季結束前總共撤離3.3萬人,屆時,美軍在阿富汗的兵力將恢複至奧巴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規模。但這並不代表阿富汗國內局勢的安全穩定。2011年上半年,有1462名阿富汗平民在與戰鬥相關的暴力襲擊中喪生,是阿富汗戰爭打響以來平民死亡最多的半年,同時,遭襲身亡的各級官員和政客也達到創紀錄的191人。隨著撤軍的推進,塔利班的襲擊活動將會更加肆無忌憚。塔利班高層甚至說:“隻要外國軍隊撤離阿富汗,我們會在一個月內控製阿富汗全境,重新建立新的塔利班政權。”有媒體認為,鑒於阿富汗的安全狀況,外國軍隊迅速撤離,也不利於維持社會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最近發布的報告中也指出,如果西方國家匆忙離開阿富汗,可能會導致現政權崩潰,使悲劇重演。
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另一值得關注的是,海盜襲擊2011年再次刷新記錄,並出現了新的熱點地區。據美《外交政策》雜誌報道,2011年索馬裏海盜繼續刷新紀錄,截至10月份共發動了199次襲擊,而去年同期是126起。而且,除了索馬裏海盜活動的亞丁灣之外,新的最熱門海盜活動地盤是西非,該地區盛產石油的幾內亞灣2011年海盜襲擊猛增。據報道,2011年貝寧海岸附近發生了19次襲擊事件,而2010年1次也沒有。此外,尼日利亞海岸附近發生了6次襲擊,加納海岸附近3次。可能還有更多的事件未見諸報端。不僅非洲如此,印度尼西亞國際商會2011年發表報告稱,海盜襲擊處於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1年前9個月總計發生了352次海盜襲擊事件,創曆史最高紀錄。
由於種種原因所致,國際社會現行的打擊海盜的方式最多隻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成效並不明顯。海盜日益猖獗的趨勢在未來幾年可能會繼續下去。可見,2012年打擊海盜依然是值得國際社會重視的一個問題。


 


--------陳舟 肖鐵峰 趙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