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日本人學什麽?zt
(2009-04-23 20:34:17)
下一個
日本與德國、法國相比,同為發達國家,富裕程度相當。德國法國人每天輕鬆快樂地工作,活得灑脫幸福。日本人上班拚命工作,下班也工作,吃飯也思考工作,睡覺夢裏還在研究工作,日本是世界上最勤勞的國家。日本人掙到了與德法人同樣多的錢,但付出的勞動多十倍,日本人精神壓力大,很多人累死在工作崗位上。日本就象穿了件昂貴華麗的外衣,賺足了別人欣賞的目光,實質上他身心疲憊,身體很累,精神很痛苦,找不到幸福感。
這是中國人要尋找學習的幸福?
為什麽獲得同樣財富,日本比德法付出的勞動多得多?
答案:
日本人無創新能力,隻是很會學習,把別人發明的東西很快掌握,並認真研究,使其更加精、細、完善。
世人都知,第一個發現商機的人,先發財,隨其後者不易掙到錢。
炒股的人都知,90年代中國第一批買股票的人,都輕鬆發了大財。後來入股市者,能掙到錢的很少,個別發財的也有,但他要付出很辛勤的勞動,他要研究股票波段規律,分析國家經濟氣候,企業財務經營狀況,業務往來企業情況,公司領導成員個人性格愛好,甚至連他們家有幾口人,有那些親戚,交什麽樣的朋友等等,都要研究的透透的,坐著讀資料研究報告,走著眼觀六路察社會變化,吃飯想著行情,夢裏股海撕殺,脫十幾層皮才能碰巧掙到大錢。
德法就是那第一個買股票的人,日本就是那後入股市的拚命者。德法等發達西方國家,會創新,總能造出希奇古怪的玩意,即總能第一個發現商機。日本的產品隻是精、細、全、質量第一。
為什麽德法有創新能力,而日本沒有?
問題出在:教育。
孩子出生後,大腦是一張白紙,成長於歐洲就是歐洲思維,成長在亞洲就是亞洲思維。
歐洲進行的是創新教育,日本進行的是應式教育。
看日本教育,媽媽逼迫孩子,沒完沒了苦學重複背誦前人知識,家長恨不得讓孩子把前人的知識全部裝進腦袋裏,孩子整個青少年兒童思維時期隻用來灌裝前人舊知識,比中國孩子學得還苦還累。待到思維形成期一過,日本人練就了記憶冠軍,思維固定在一個堅固的夾板通道裏,隻會順著通道咬牙足勁往前衝,沒有衝破通道另尋捷徑的能力,所以成不了冠軍。
中國現今的教育,實際上是沿用了幾千年的科舉製度的翻版。應試教育培養造就了一批批會學習的孩子。扼殺了孩子的創新能力。阻礙了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可能。世界經濟發展,不需要跟著跑的孩子,需要領頭跑的孩子,踏著別人踩出的路子跑永遠成不了頭。
家長、老師為什麽訓斥孩子,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與家長老師想的不合拍。家長老師都喜歡乖孩子,因為乖孩子沿襲了長輩思維。
這種壓製發散思維的教育方式,社會、學校、家庭幾千年不變地沿襲下來。
有人會說,中國幾千年的固有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不好改變。
不是不能改變,而是我們國家有沒有規劃百年宏圖的大誌,有沒有冒險改革的勇氣決心,一項好的措施,出台-實施-效果,得有個時間過程,受益的可能是後人,如果隻考慮在位政績,沒有前人裁樹後人乘涼的奉獻精神,就不會進行真正的改革。
政府隻要下決心舉刀改革,中國立馬會出現翻江倒海變化。
假設教育部規定,高校錄取,以奇思妙想、稀奇古怪的,想法點子,出格離奇程度,決定成績高低;以學生奇談怪論、新異答案活躍程度為尺度,衡量學校教師優秀標準。那麽,家長從孩子出生就會培養他奇思妙想能力,學校會號召鼓勵學生敢於否定老師觀點,比賽看誰駁倒老師答案能力強方法新,考卷評判標準是誰的論證答案更獨特更新異,越貼進標準答案得分越低。社會培訓班為迎合家長,會舉辦各類發散思維創新培訓班,會舉辦各種類似的競賽。可謂龍頭一擺全身動。身想動頭不動,方向不會改變,家長老師都厭倦了應式科舉教育,上頭不改下頭改是做無用功。
中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必須改變人才培養方式,要對應試教育進行顛覆打碎性的改革。把西方的創新思維教育方式,引入中國,隻要有利於強國的東西,都要借鑒過來。中國的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進行發散思維教育。中國人多出生的孩子多,待三、四十年後,經過創新思維培訓的孩子,肯定會發明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創造,中國人占四分之一,發明創造天才也會占世界四分之一,新鮮玩意全由中國創造,世界冠軍不是中國的還能是誰的,咱輕輕忪忪在前頭跑,讓世界各國在後頭氣喘噓噓的追吧。你看那美國創新手段讓世界人民看得一愣一愣的,僅金融衍生品,就創出的五花八門,別說不懂金融的,就是中國金融從業者,初看也不明白,得細琢磨才能回過味來,說不定還琢磨得不對上美國當。會創新是奇才,會學習不是人才。
中國教育改革設想:
大專以前的教育,全部實行免試直升式,對這些20歲之前的孩子充分進行思維發散創新教育。本科從專科中錄取,以創新能力高低,作為劃分名牌與普通高校的標準。
把想讀大學的孩子,全部,納入高等教育。采取住校、走讀、半工半讀、在校現場授課、視頻連線場外聽課,等等各種授課聽課方式,雖然聽課方式不同,但學習科目內容相同,考試、試卷、論文,等考核標準相同,畢業證也相同(利於就業),如果非現場學生成績優於現場學生,那說明場外學生用功優秀。畢業時,隻讓二分之一的大學生拿到畢業合格證,隻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競爭學習,使優秀的學生突現。大學畢業證要分A、B、C、D、四個等級,沒有拿到畢業證的大學生,發給結業證。大學生有沒有畢業證是虛,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實實在在的果,較自己素質都會大大提高,隻是大學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國家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去數發了多少畢業證。
教育部門及社會,要進行各種各樣、豐富多彩、五花八門的競賽,選出各種單項人才。清華、北大所有專業,全部隻招收單科在全國競賽中冒尖的優秀生,也就是說清華、北大隻招收單項奇才,不招收全才狀元。全才全才,什麽都好,拆開那一項也不最好。專家專家,是某方麵專。如果什麽都懂,單項就不精。所以一流學府招專項奇才造就一流專家。這單項包括:數理化生物、外語、寫作、演講(政治家)、書法、幽默、繪畫、奇思妙想(創意)、團隊精神、組織品德能力、勾通交際(銷售)、等等。次於北大清華的重點大學招收省級五花八門競賽獲獎者,還可招收擁有多項獎冠軍,還可招收部分做出突出事跡的英雄少年(國家有難獻身精神)。普通本科招收市級各種競賽優勝者,英雄少年,文化課的全才,這文化課成績是從小學到中學每學期的檔案記錄累計。普通高等專科教育,根據個人愛好任選專業,如果某專科學校某專業,爭著上的人多,那就根據平時所學課目創新能力優劣排序,或抓揪,反正專科學完,不想就業還可學本科。
日本經濟成功,不是應試教育培養人才的功勞,是永不退縮的武士精神,日本打仗用武士精神,經濟建設也用武士精神。中國的破釜沉舟,是把自己的退路給斷掉,想回頭也沒路不得往前走。日本武士精神,腦袋裏沒回頭這個詞,一直往前衝,回頭是恥辱。日本這個國家一路走來,世界上最辛苦勞累,是武士精神支撐它不回頭咬牙往前衝。
日本是武士精神,中國是儒家精神。武士精神把日本培養成了,好鬥不服輸的,現實主義性格。儒家精神把中國培養成了,遵從四書五經,講道德禮儀虛偽好麵子,追求虛無飄渺精神境界的溫和性格。日本武士精神讓人厭,但他適合競爭,它能使日本遍體是傷血淋淋爬上山頂。中國儒家精神,下忠上,寧可吃虧也與一切人友好,有矛盾把臉伸過去讓人打,能換取友誼也值得,忍辱施德,以仁化怨,客客氣氣,不滿藏心裏,大夥表麵和和睦睦口是心非,國家安定社會和諧。儒家精神把國人訓化成了溫和仁儀的糕羊,不適合競爭,適合世界和平時代,可世界不和平,仁愛出了國門行不通,孔子隻教育了中國人,沒教育外國人,外國人隻認拳頭不懂仁愛。中國要想參與世界競爭,成為強國,儒家精神隻會幫倒忙,儒家精神使中國溫柔得象團棉花糖,沒有硬度沒有戰鬥力,狼來了,隻會成為口中之物。
中國還有個道家精神。道家精神:清靜無為,與世無爭,自由無束,看透世界人生,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有點象人們經常說的一典故:一個魚夫捕一點夠自己吃的後,就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他認為這就是幸福。道家逍遙精神,真可謂大徹大悟的人生最高境界。可地球上不是中國一個國家,有二百多個國家並存,地球到處是競爭,自然界生物競爭,弱肉強食,人類戰爭,中國想過清靜的道家世外桃園生活,世界不容許,想在地球上生存,就得參與競爭,否則別人會把你吃掉。
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五千年中華民族形成的這兩種精神,都不適合現在世界級的競爭,中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還要另外尋找一種能激發國民競爭力的精神。
毛澤東思想是共產主義,精英不喜歡,那就樹立一種從山縫鑽出的竹子,不怕風雨雷擊挺拔向上的精神,以激勵中華民族在世界競爭中站在最高峰。
日本有武士精神,中國有毛澤東精神(是壓不跨的精神,不是共產主義思想)。世界上任何教派創始人的思想開始都不是完美的,有優有劣,都是後人根據需要,去除糟鉑留其精華,發揚光大的結果。
有人說,日本1945年戰敗,一片廢墟,70年代就步入了經濟強國。中國1949年戰亂結束,也是一片廢墟,70年代經濟卻沒達到繁榮強大,落後日本經濟20年。中日經濟差距,是社會主義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這是一種誤導。
一個人站在山頂上,一個人站在平地上,同時起跳,誰跳的離地麵高?當然是那個站在山頂上的人,因他的起點高。日本就是那個站在山頂上的人,中國就是站在平地上的人。
為什麽日本起點高?
一個國家要想侵略世界,必須具有同時期的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作支撐,武器先進,代表科技先進。贏弱的國家,伸拳就會別人打死,不會生野心。
回頭看上世紀初,看戰爭中,日本武器,日本能造潛艇(襲珍珠港)、飛機、大炮、鋼板厚度世界之冠的戰艦,生化武器等等軍事裝備,這些武器需要強大工業先進科技作支撐。戰爭耗錢,需有國家經濟實力作後盾。日本當年敢發動世界侵略戰爭,是因為它具備了工業、科技、經濟實力,也就是它有這個能力。中國上世紀初能造什麽?隻有農業沒有工業什麽武器也造不出,更別想什麽科技先進技術,為應付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架飛機還是國人湊錢買的,中國政府既造不出也沒錢買。再看國民文化素質,日本上世紀初已普及初級義務教育(看阿信),中國上世紀初國民教育是個什麽狀況?沒法比,天地之別。
上世紀初,日本已是資本主義發達工業國家,中國還處在封建農業時期。中日經濟、科技、工業、醫學、文化教育、軍事等等相差半個多世紀甚至一個世紀。
中、日經濟建設同在上世紀40年代起步,但基礎不同,起點不同,當然達到程度不同。日本原來精力用在打仗上,後轉到經濟建設上,相當於一個工程師開始造飛機後來轉造輪船。中國相當於一個不識字的農夫,剛轉行工廠當學徒。中國1949年零起點,在20多年的時間,中國人民頂著美蘇壓力超能力幹了幾倍的事情,果實累累,中國經濟到70年代與日本差距縮短為20年,實際上發展速度很快。
從70年代到現在已經32年,改革開放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也已30年,與日本的經濟差距還有10年。中國經濟是前27年社會主義階段發展快?還是改革開放30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快?
中國現在發展的是市場經濟,身處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現代人,回首32年前,會自覺不自覺的運用資本主義觀點,看待審視當年那些,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社會主義者行為,感到不理解,不可思義,甚至可惡。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是一對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敵對關係。哪能敵人給敵人做裁判?一對仇敵,相互看對方,均一無是處,相互評價對方,都是十惡不赦的混蛋,敵視者決不會給對方作出正確的評價。當今身處資本主義發展社會的人們,怎麽能夠正確評價社會主義者的行為?不可能作出正確評價。這就象當年國民黨人,不理解共產黨人一樣,當年國民黨人看到,即將在烈火中被燒死的共產黨員,振臂高呼共產主義勝利萬歲時,充滿迷惑認為精神不正常。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思想,做不同的事。
-------------http://bbs.news./